:::

高齡糖尿病 衛教照護

新陳代謝科 洪鈴鈺糖尿病衛教師  

高齡糖尿病 衛教照護(相關圖片)文章語音朗讀連

高齡糖尿病 衛教照護(相關圖片)  李伯伯上星期覺得頭暈想睡,這幾個月體重減輕至醫院就診,經過醫師檢查,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醫師向李伯伯解釋,糖尿病是因為胰臟分泌的胰島素不足或者胰島素阻抗,胰臟功能會隨著年紀增長而衰退,但是透過飲食運動和藥物的配合下,也能將血糖控制好。

高齡者(65歲以上)糖尿病,跟非糖尿病的人有什麼不一樣?
* 死亡風險高
        65 歲以上新發病糖尿病病人,死亡相對風險高於非糖尿病患者,台灣本土健保資料庫發現高齡者如果有糖尿病,死亡率會增為 1.23-1.27 倍。

* 血管併發症風險高
         發生心血管併發症相對風險也高於非糖尿病患者1.54-1.70 倍。

* 低血糖風險高
         隨著年齡增加,長者對於低血糖自覺(hypoglycemia awareness) 的閾值 (threshold) 會下降,所以長者一旦發生低血糖,會來不及反應,更容易發生認知功能障礙。高齡糖尿病患者可能因為日漸衰退的肝、腎功能、或腸胃吸收影響到原本代謝降血糖藥物的效果、多重藥物間交互作用、認知功能障礙影響飲食行為模式、或高齡家庭照護上的問題等,使其更容易引發低血糖風險。除了控制好血糖以外,低血糖常造成更大傷害,平時要多注意避免低血糖發生。

* 老年症候群風險增高
   高齡糖尿病人常伴有多重藥物使用、日常生活功能下降、認知功能障礙、憂鬱、尿失禁、失眠、視力障礙、衰弱、肌少症、跌倒與骨關節退化,即所謂老年症候群,研究證實高齡糖尿病患者發生老年症候群的機率會增加,而且與其預後與死亡率有關。

* 衰弱症及肌少症
        肌肉量隨著年齡的增加會慢慢流失,研究指出糖尿病人具有 3 倍以上的骨骼肌肉質量減少的風險,高齡糖尿病人的衰弱症比率約為32-48%,高於非糖尿病老年人的5-10%,一旦身體的肌肉減少,就會影響肌肉儲存能力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更不容易控制血糖。

高齡糖尿病人,除了血糖之外,血壓和血脂的控制也是很重要
  血糖、血壓和血脂控制目標,會隨著健康狀況而有不同,下表提供參考:

健康狀態

糖化血色素目標(%)

空腹血糖(mg/dL)

睡前血糖

(mg/dL)

血壓目標

mmHg

血脂目標

(mg/dL)

健康

Ø   共病少

Ø   認知與功能狀態良好

<7.5

90-130

90-150

<140/90

低密度膽固醇(LDL)建議<100 mg/dL

已有心血管疾病者,建議<70 mg/dL

 

中等

Ø   多重共病

Ø   輕:中認知/日常功能減退

<8.0

90-150

100-180

<140/90

複雜

Ø   疾病末期

Ø   中:重認知/日常功能依賴

<8.5

100-180

110-200

<150/90


規律運動
         據美國糖尿病與運動醫學學會指引認為高齡患者與年輕族群無異,但要特別考量安全性,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應先請醫師評估心肺功能,起始選擇低強度的運動,如周邊神經病變或自主神經病變者,須額外注意足部的保護與姿勢性低血壓等風險。

如何安排運動
* 有氧運動:
每週150分鐘,例如:快走、腳踏車、慢跑、有氧舞蹈…等,慢慢開始進行再逐漸增加運動強度,避免造成低血糖或運動傷害。
* 阻力運動:
每週2-3次,有助於增加肌耐力和肌肉量,例如:使用寶特瓶、彈力帶…等,簡單的器材來訓練大腿和手臂肌肉。
* 伸展和平衡感運動:每週2-3次,有助於改善柔軟度、平衡感,也能預防跌倒例如:瑜珈、太極…等。                      

均衡攝取營養
        
牙口不好、腸胃吸收功能下降、食慾不佳等問題,都會影響高齡者熱量攝取不足和營養不均衡,有肌少症的長者,除了熱量要攝取足夠之外,每餐也要吃一個手掌心大小的蛋白質,像是蛋、豆製品、魚、雞豬牛肉及牛奶,若是牙口不好可以選擇豆腐、蒸蛋、無糖豆漿、瘦絞肉…等較軟的食物,建議至少每年一次營養師的飲食評估與建議,降低低血糖及肌少症的風險。
    
結論
  
隨著全球人口快速老化與糖尿病治療上的進展,日益增多的高齡糖尿病患者,在防治與健康照護上更是重要,照顧高齡糖尿病人除考量減緩併發症進展與延長壽命外,更需同時兼顧長者日常功能的維持與生活品質的提升,讓我們為高齡長輩良好的行動能力和認知能力努力,一起健康老化。

參考資料
1.2022第二型糖尿病臨床照護指引
2.臺灣糖尿病年鑑 2019 第2型糖尿病
3.Old Adults: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