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腦起霧了嗎? 從新冠肺炎後遺症談起

神經醫學部/一般神經科主任 黃彥翔醫師  

我腦起霧了嗎?  從新冠肺炎後遺症談起(相關圖片)         著新冠肺炎的疫情在台灣的流行,台灣可能有高達一半以上的人都感染過這個流行性疾病。隨之而來的新冠肺炎後遺症(或稱長新冠)也開始受到大家重視。其中大家最好奇也最神秘的應該就屬於腦霧(Brain Fog)了。

什麼是腦霧?
         腦霧是一種神經症狀,形容大腦的運作出問題,使患者思考、專注力和理解力都受到影響,如同陷入迷霧ㄧ般。不過,腦霧並不是一種特殊疾病的名稱,而是形容一種症狀的名詞,許多不同的疾病都可能有類似腦霧的症狀,例如: 腦膜炎、急性瞻妄、睡眠障礙、長期情緒困擾、免疫疾病等。

常見的腦霧症狀
* 頭痛、頭暈
* 記憶力減退
* 專注力下降
* 理解力異常
* 焦慮、憂鬱或失眠

為何感染新冠肺炎後會有腦霧問題?
        腦霧和新冠肺炎之間的關聯性,科學家仍在研究討論之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Columbia University Irving Medical Center)神經學家Mitchell Elkind醫師指出,腦霧其實不是新冠肺炎特有的現象,當發生嚴重疾患時,因為相關免疫或壓力反應,病人就可能會出現腦霧的症狀。目前推測新冠肺炎後造

成腦霧症狀可能的原因
* 新冠肺炎病毒可能伺機感染腦部,使腦部發炎造成各種功能失調。
* 身體為了對抗病毒而活化免疫力和釋放某些激素,這些激素能對抗病毒,但也可能同時影響神經系統運作。
* 精神科醫師觀點:經歷了一場嚴重的感染後,造成身心壓力遽增,因此癒後出現憂鬱、焦慮等症狀,間接影響患者大腦的思考和理解力。

腦霧會好嗎?腦霧會持續多久?
        大部分腦霧的症狀可能是可逆的,待造成腦霧的原因改善後,腦霧也會隨之改善。但症狀會持續多久? 則目前沒有定論,有的人數週內就自行復原,但也有研究發現,確診新冠肺炎的患者接受治療後,平均長達7個月以上,都還有可能持續有腦霧的症狀(JAMA Netw Open.2021;4(10):e2130645)。目前沒有證據顯示腦霧會永久存在(目前最長持續到18個月),大部分的人都可以自行痊癒 (Ann Clin Transl Neurol. 2022 Jul;9(7):950-961)。由於精神狀態也是病因之一,所以維持樂觀的心情很重要,正向的態度可以避免負面的情緒造成認知功能惡化的風險。

腦霧有需要就醫嗎?
       腦霧會降低患者的工作效率及生活品質,大部分的人可能會自行痊癒,但如果腦霧在2-3週後沒有好轉的跡象,反而愈來愈嚴重,或是出現染疫前沒有過的神經學症狀(例如肢體麻木無力、說話困難、甚至影響視力聽力等),即可能要懷疑有其他的病因或是異常比腦霧更甚的症狀,需要及早就醫診療。此外也有研究指出,新冠肺炎有可能增加患者日後腦中風的風險(JAMA Netw Open.?2021;4(4):e217498.)。如有相關心血管慢性疾病及腦霧症狀,建議可以諮詢相關專科醫師。

我有腦霧該怎麼辦?
        目前對於腦霧的症狀,大多是採取症狀緩解(如焦慮、頭暈、頭痛)的方式治療,包含藥物及非藥物(認知行為、復健)的方式;除非有其他異常的病因(例如感染後腦炎),則需相關的病毒或免疫治療。

       由於新冠肺炎的病因及相關後遺症,可能都會讓研究學者推論與呼吸及氧氣需求有關,所以高壓氧的治療也引起了後續關注。在2022年8月份的最新期刊(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improves neurocognitive functions and symptoms of post-COVID conditio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ci Rep?12, 11252 (2022))也進一步指出,長新冠後遺症的腦霧情況,給予適當的高壓氧治療,證實有改善認知功能及腦霧症狀的療效。(詳情請洽亞東醫院高壓氧中心)

最後老生常談的提醒大家
  回歸健康的生活習慣與正向樂觀的心態是最根本改善及維持身體健康的方式。根據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HEALTH BLOG 2021)對於腦霧的建議,可以做到以下事情:
* 進行有氧運動:您可能需要慢慢的開始,也許一天幾次只需2-3分鐘。雖然沒有特定的「腦霧」運動處方,但通常建議每週3-5天,每天運動30分鐘,就可以改善大腦及心血管健康。
* 地中海飲食:已有研究證實,包括橄欖油、水果和蔬菜、堅果和豆類以及全穀物在內的健康飲食可以改善思考和記憶力,保健大腦健康。
* 避免飲酒和吸毒:避免使用可能影響身體健康的物質,為您的大腦提供最佳的康復機會。
* 睡眠充足:睡眠是大腦和身體可以清除毒素並自癒的時間。確保為您的身體提供所需的睡眠。
* 參加適宜的社交活動:我們是群居動物,社交活動不僅有益於我們的情緒,也有助於我們的思考和記憶。
* 追求其他有益的活動:包括認知刺激(如下棋)的活動、聽音樂、練習正念,並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神經醫學部/一般神經科主任 黃彥翔醫師網頁連結介紹
專長:失智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腦血管疾病(腦中風)、神經疼痛症狀、顏面神經麻痺、頭暈/頭痛、巴金森氏症候群、腦病變(意識障礙)、癲癇(抽搐痙攣)

https://www.femh.org.tw/section/sectionDetail2?CID=0206&&DoctorID=90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