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輸尿管狹窄的原因眾多,少數是先天性,後天性的原因則更為常見,如發炎、感染、結石、腫瘤、息肉、外傷或放射治療等,常常會引發腹痛、腰痛、發燒、腎水腫與腎功能變差等狀況。
後天性原因當中,尿路結石引起的狹窄最為常見。尿路結石,據統計,國人發生率是10%,好發於30至50歲,男女比率約3:2。多數人患有尿路結無明顯症狀,常是經由健檢才發現,但也可能急性發作,出現腰部劇烈疼痛甚至造成腎臟及尿路發炎引起發燒。結石的刺激可能使輸尿管黏膜受損,受損處傷口結疤後又可能造成輸尿管狹窄,引起長期不便和疼痛,更可能使生活品質直線下降。
輸尿管是連接腎臟至膀胱的管道,由黏膜和肌肉層組成,長度約25~30公分,直徑僅有0.3~0.4公分,血流由多條分段血管供應,發炎復原後較易結疤,使其內徑受到壓迫變得狹窄。部分患者甚至因反覆感染,引起複雜性輸尿管狹窄,尿流阻塞而導致腎水腫,逐漸造成該側腎功能受損。
輸尿管狹窄雖能以內視鏡擴張方式處理,但復發比例很高,因此長期的保守處理方式,可以定時進行內視鏡輸尿管擴張手術,並長期放置輸尿管引流管,俗稱雙J導管,以維持輸尿管路通暢。這種保守療法雖然侵襲性較小,但長期留置雙J導管仍可能引起發炎、腰痛、下腹部不適及頻尿疼痛等症狀,長期而言對生活品質仍有影響。
願意積極治療者可選擇進行【達文西機械手臂】輸尿管重建手術,將輸尿管狹窄部分切除後,把遠近兩端較健康的輸尿管縫合,揮別反覆性輸尿管狹窄的陰霾。手術先由泌尿科醫師定位輸尿管狹窄的位置,由影像發現狹窄之位置,在不破壞輸尿管黏膜及血流供應的前提下 將輸尿管狹窄處切開,重建出更寬的輸尿管,增加輸尿管內徑,有效降低輸尿管狹窄復發機率。
藉由新型達文西機械手臂做出精準的重建,甚至輸尿管附近嚴重沾黏也可靈巧的剝離,減少患者疼痛及出血量,術後恢復更舒適,術後1個月內就可拔除輸尿管支架(雙J導管),不必再長期忍受放置輸尿支架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