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攝護腺癌是男性常見的癌症
攝護腺,又稱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生殖器官,主要的功能為製造精液。這是一小巧的器官位於膀胱的下方、直腸前方,並包圍著尿道,只有核桃到雞蛋般大小,且位於一個相當深而且狹小的骨盆腔裡,若以傳統開放式手術在切除攝護腺時,因視野和空間受限,難度頗高。
攝護腺癌是西方世界中男性第二常見的癌症,而在台灣攝護腺癌發生率與死亡率雖不若西方國家高,但仍列在台灣10大癌症的中段班,根據衛福部最近的111年度台灣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攝護腺癌已是10大癌症裡男性發生率第5名,死亡率也上升到第5名,每年將近有7,500名新診斷病人。
2.早期多無症狀,可定期PSA篩檢
攝護腺癌是無聲的殺手,初期大多無症狀,需靠定期篩檢檢測出來,也因此台灣男性若罹患此癌症,多達5成病人初診斷時已發生轉移現象,需要全身性的男性賀爾蒙阻斷療法。然而,若能早期檢測,初期的攝護腺癌經由近代醫療的治療,5年存活率超過90%,其中一大功臣即是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
3.攝護腺健康指數(PHI)與精準標靶切片提高診斷率
早期攝護腺癌變化多端,少數攝護癌即使治療後仍不斷復發及轉移,最終威脅到生命(非常高風險),但也有些人終身能與攝護腺癌相安無事(低風險)。因此,如何正確找出具有臨床顯著威脅性的攝護腺癌是泌尿科醫師重要的任務。透過攝護腺健康指數,能提高PSA處於灰色地帶的診斷率並且避免57.1%不必要的侵入性攝護腺切片。本院引進最新的核磁共振影像融合超音波定位系統--輔助攝護腺標靶切片,除了傳統的系統性隨機切片外,再加上精準定位標靶切片系統,能再提高1~2成的診斷率。我們也將攝護腺健康指數與標靶切片同時應用在疑似攝護腺癌的病人身上,能提高將近兩成的準確率與避免50%不必要的切片。
4.攝護腺癌根除手術的目標
攝護腺根除性手術為早期攝護腺癌的重要治療方式,明列於美國國家癌症治療指引(NCCN),目的是要根除癌症,以減少日後癌症惡化或轉移的風險。然而,由於攝護腺周圍緊貼著性功能神經以及掌管排尿功能的尿道括約肌,如何在完整切除腫瘤的條件下,不影響到括約肌和保留勃起的神經,來保留病人的排尿和勃起功能,是攝護腺根除手術的重要目標。
5.傳統開放式手術的缺點
傳統的開放式攝護腺根除性手術,醫師必須在下腹部開一個20公分左右的大傷口,且開腹手術常造成大量失血(平均超過1000mL),較長的恢復期,並造成較高機率的性功能障礙和尿失禁。相對地,腹腔鏡攝護腺根除手術僅須4至5個小洞口,不僅降低疼痛、加快恢復、止痛劑用量減少、疤痕較美觀之外,也大幅減少了手術的失血量。然而,傳統的腹腔鏡攝護腺切除手術卻有著器械角度限制、縫合操作不易、視野受限等困難點。
6.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的優點
機器手臂手術除了擁有一般微創手術的優點外,他的手術器械較人類更穩定不會抖動,可在小角度、小空間中靈活精準操作,讓位處骨盆腔深處的攝護腺手術難度降低。此外,3D立體高解析度影像更能以不同角度放大手術影像,讓尿道膀胱吻合精準完成,比起一般腹腔鏡手術可達到更好的手術成果。Nyberg等學者在最新的多醫學中心研究指出,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能達到比傳統開腹手術更好的勃起功能保留與較低的尿失禁機率[5]。近年的研究也顯示達文西手術已成為攝護腺癌手術的主流,腹腔鏡手術方式已經逐漸減少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