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衛教資訊

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狹心症與急性心肌梗塞

李愛先

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狹心症與急性心肌梗塞
亞東醫院心臟內科 李愛先醫師
今天要跟各位分享的是有關心臟血管疾病以及過勞死方面的一些知識,我想以下將分為四大方面來說明,第一大部分是有關過勞死的敘述這部分,在最近非常的熱門,第二部分是有關一般心血管疾病的介紹及常見症狀的診斷與治療,第三部分是冠狀血管狹窄疾病,也就是所謂的冠心症或是俗稱的狹心症,相關的一些診斷治療及知識,第四部份將介紹有關我們國民健康的另外一大類殺手,也就是所謂缺血性腦中風方面有關的知識。

十大死因與心血管疾病
首先要跟各位分享的是心臟血管疾病對健康的損害,台灣早期在民國四十年代的時候,最主要的十大死因之首為急性腸胃炎,到了八0年代的中後期,十大死亡原因裡面,大概有第二、第三、第八、第九死因跟心臟血管疾病有關係,整個看起來的話大概有五分之一的國民死亡原因要歸咎於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等跟心血管有關的腦中風與其他的相關疾病,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心臟血管疾病對國民健康的損害是非常大的。





壓力與猝死
接下來我們要講到有關過勞死的部分,壓力跟心因性猝死的關係在很久以前就已經有人觀察到,我們在心臟學上有一個很著名的例子有一項叫做24小時心電圖的檢查,曾經有這樣一個病人在紀錄的過程中,聽到電話鈴聲緊張之後心臟就忽然停止,心電圖上也紀錄到電話鈴聲所造成的焦慮會引起心臟的心律不整,這樣的現象就成為相當著名的例子。所以我們可以知道高度的壓力會引起生命很大的危害,的確,在動物實驗中我們發現很多的實驗證據,比如說,我們刺激腦中固定的壓力中樞也會引起相當致命的心律不整。

最近有一個名詞非常的熱門,就是所謂的「過勞死」,這個名詞是在1980~90年代由日本的專家們發現,他們發現說這些病人在長期的過度勞累之後,尤其是過度的壓力之下會產生非常厲害的心律不整的狀況,產生心因性猝死的現象,國內也有類似相關的說明及報導,前一陣子很多的名人,例如說李前總統轄區內派出所的主管在值夜之後忽然暴斃,台塑的經理得到心肌梗塞,台中高等法院女法官熬夜猝死,甚至我們醫界的同仁在看診的過程中,忽然產生中風的現象,所以我們可以發現,不管是從學理或是從臨床實際的證據,我們都可以看到壓力與過勞對我們心臟血管的健康造成非常大的危害。

在1990年的時候日本成立了「國家過勞死防護委員會」,他們對過勞死的定義是﹕因為過度工作所造成心血管疾病的急性發作,主要的致命原因有中風、心肌梗塞、急性心衰竭等,因此他們建立了一個全國性的電話通報系統,登錄了2265個病人,其中發現說大概有2成左右的病人是因為腦部出血,另外有部份的病人是因為蜘蛛網膜下出血,有五分之一的病人是因為心臟衰竭,有一成的病人是因為腦梗塞跟急性心肌梗塞,以上就是我們過勞死的原因。日本的專家也發現說過勞死有以下幾項危險的因素,其中包括每週工作超時50~60小時,每個月工作超時50小時,或是假日有一半的時間持續加班工作,另外有超過一半的病人在過勞死前24小時都有一個共同誘發的因素,包括加班超時工作等現象,分析2265個過勞死病歷,發現有三分之一以上是過度勞動階層,另外各有兩成左右是長期待在辦公室工作的工作者,另外很令人訝異的是,有兩成左右的經理階級或是社會的中堅幹部,這跟我們國內前一陣子發生的幾個案例都是中高階主管的情形相當類似,而最容易發生過勞現象的年齡分佈層九成以上都是男性在40~60歲之間,剛好是對社會貢獻最大、生產力最大的時候。

過勞死有以下十大特徵:
1將軍肚早現,大腹便便
2. 掉髮早禿
3.頻尿排泄系統有障礙
4.性能力下降
5記憶力減退
6.心算能力越來越差
7.做事常常後會易怒
8.注意力不集中
9.睡眠時間越來越短,醒來也不覺得舒服
10.常常頭痛耳鳴目眩,檢查也找不出原因

  過勞死並非一個正式的醫學名詞,約略的下一個定義就是說,突然間心血管疾病猝死的狀況,臨床上有一個非常正式的分類,就是所謂的心因性猝死,我們發現到如果從症狀發生到死亡,小於六十分鐘的話,我們將之定義為猝死,臨床上與學理上發現有百分之八十的猝死都是心血管疾病所造成。

一般心臟病常見的症狀
  心臟科的病患主要會有四大類的表現﹕第一類就是”喘”就是所謂的氣促,心臟衰竭的病患大多會有這一類的表現,其中又以運動造成的喘的程度來評估心臟衰竭的程度;第二類是頭暈,表示心臟輸出量不足;第三類是所謂的心悸,表示心臟可能有心律不整;第四大類是所謂的胸悶,代表病患有缺血性心臟病。一個典型的心絞痛代表的是心肌缺氧,如果有冒冷汗、臉色蒼白、心悸的現象可能就是一個急性的心絞痛發作。

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
  剛出生的時候血管是非常平滑,表面都沒有堆積脂肪,隨著年紀越來越大,病患本身堆積情形越來越嚴重,管腔變得狹窄,同時供應血液的能力也變的比較差,這樣的情形發生在冠狀動脈就形成冠心症或是狹心症,所謂冠狀動脈狹窄是指負責供應心臟的血管阻塞,而心臟本身就像一個幫浦,負責把血液輸送到全身各處,但是心臟本身也需要血液,而這個血液的供應就是由三條冠狀動脈血管,像一個皇冠一樣罩在我們心臟的表面上,供應我們每一寸心肌細胞的營養,冠狀動脈如果發生脂肪堆積或血管硬化的狀況的時候,供應血的量減少,便形成所謂的心絞痛,狹窄的血管完全阻塞了之後這個時候就叫做心肌梗塞,要預防或治療這樣的疾病平時就要多注意有哪些危險因素

  肥胖、高血壓、高脂血、糖尿病、抽煙、好吃懶動,或者是有家族病史的人,每一項可以增加2~3倍的危險,如果能及早發現危險因素,同時排除掉的話,也就可以達到預防的效果,尤其是香菸對我們的心臟是特別的不好,除了會增加動脈硬化的機會,還會使血管中的血液濃度下降。

  
  膽固醇或是所謂的高脂血,膽固醇在血液中堆積過高,很容易造成血管的阻塞引起所謂的冠心症,現代醫學發現膽固醇有兩大類,一種是高密度的膽固醇,這是好的膽固醇,另一種是低密度膽固醇,是壞的膽固醇,低密度的膽固醇是不能高,高密度的膽固醇是越高越好,因為它本身有保護的效果,民眾在接受血液檢查的時候,不妨問問醫師是高密度高還是低密度高。



冠心症的診斷

  有關冠心症的診斷,醫師會先最簡單的病史詢問,包括一些危險因素確認,或是心電圖檢查,配合行運動性心電圖進一步確認是否罹患冠心症,若是仍不確定的話則會進行核子醫學檢查,用放射線同位素心肌掃描的方式確定是否有冠心症,若是再不能確定則要做心導管。
  冠心病的症狀有以下四大特徵:1.運動性心絞痛,數秒至數分2.胸痛(心肌梗塞>20分)3.心悸4.呼吸困難,如果有以上說的這些危險因素一定要降低血壓,抽煙一定要戒掉,糖尿病要控制好,高血脂要控制飲食,配合藥物控制,定期運動,肥胖的人要減重,聽從醫師的叮嚀,如果真的堵塞的太嚴重就必須進行心導管檢查。

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的治療

目前最新的心臟診療技術以及治療方式是心導管氣球擴張術及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早期狹心症的診斷大致上是以心電圖、X光、心臟超音波,最徹底的方式就是心導管檢查,做法是從鼠膝部或是手部把管子放到心臟去打造影劑,同時測壓力,看血管是否有阻塞,透過造影劑的顯影會顯示的非常清楚,在1980年代以前,檢查出有狹心症的病患大致上是做繞道手術,1980年代之後由於心導管技術的進步,我們做完心導管之後,同一時間把狹窄的部份用導管的氣球把狹窄的部份撐開,到了1990年代甚至有所謂的支架,氣球撐不開的部份就需要用支架把狹窄處稱開,維持在一個很寬敞的程度,所以說導管技術非常非常的進步,在外科部份就是所謂的繞道術,取身體上的平常功能比較少的血管,例如內乳動脈,或大腿的隱靜脈,擷取一段,把心臟血管狹窄的部份做一個繞道,因為狹窄而得不到血流供應的末端部分下游心肌,再造一條血管來供應血液,用道路來做比喻的話,心臟血管氣球術等於是道路拓寬工程,心臟的繞道術就是做一個外環道的建造工程。

特別要強調的是在緊急心肌梗塞的時候,時間對生命來說是非常的重要,一般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有30%,也就是說十個心肌病梗塞病人來到醫院有三個人會死亡,黃金時間很重要,在發作後的前十二小時很快的把血管打通,這樣便可以把危險性大幅的降低。

 


動脈硬化性腦中風的新式治療

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的病患容易得到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的狹心症,同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腦部的血管就會引起腦中風,同樣的也可以以導管的方式將狹窄的部份打通,一般對民眾的建議就是,平常都會有一些頭暈、四肢無力的現象如果出現這幾種現象還是要到醫院做檢查。

性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

性行為的確有可能增加心臟病發作的機會,不過根據許多大規模的研究指出,即使從事性行為的危險比平常高出五倍,但是可能性只有百萬分之幾的機會,雖然相對危險性大幅提高,但是他的總危險性不會增加非常的多,第二如果有狹心症的病患平常有服用硝化甘油是不宜使用威而剛,因為兩者同時使用會造成很厲害的血壓下降,引起生命危險,第三即使有心臟病的病患假使說他能夠完成一般程度的室內活動,比如說做家事、除草、打掃都不會發生不適的話,那麼從事一般性行為時就不至於有太大的危險,當然還是需要做一個詳細的運動心電圖,才能確認多少程度的運動量心臟不會產生危險性,一般來講運動心電圖到二級以上不會產生症狀,從事性行為是相當安全的,最後要跟各位提醒的是,以上說的這些情況是指一般環境之下,不包括跟不熟悉性伴侶或是在不熟悉的環境下發生性行為而產生心臟病,這是平常需要小心的。

給大家的建議

心血管系統的保健是持續性的,同時是每個人都需要注意的工作,在此呼籲每一位民眾平常都要注意自己是否有以上說的這些危險因素或是有類似的症狀,如果有則需要早期接受醫院的治療,以免延誤治療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