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道結石依據結石的位置可粗略分為腎臟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及尿道結石。
小顆腎結石(小於0.4公分)有可能會自行排出,所以可以觀察及保守治療,有症狀可以積極治療。大於0.6公分的腎結石,除了可以選擇體外震波碎石外,也可以考慮自費軟式輸尿管鏡碎石手術。大於2.5公分以上的大顆腎結石,需要積極處理以免發生併發症,例如腎水腫、腎衰竭、腎盂腎炎、腎膿瘍等,比較適合的處理方式有經皮腎造廔取石術、自費軟式輸尿管鏡、自費雙鏡聯合手術、或腎臟結石取石手術等。
輸尿管結石大部分是腎結石掉下來阻塞造成,輸尿管結石的處理,依據其大小及位置來決定處理方式,輸尿管有三處先天較狹窄的位置,結石也較容易卡住,分別是腎盂與輸尿管交界處、輸尿管經過大血管處、輸尿管及膀胱交界處。小顆結石(小於0.4公分)可以先觀察及保守治療,但若造成腎水腫及症狀,或保守治療也不見排出,則需要積極處理以免影響腎臟功能。結石大於0.6公分或大顆輸尿管結石(大於1公分)則需要積極處理,依據其大小及位置來決定處理方式,包括硬式輸尿管鏡碎石、自費軟式輸尿管鏡碎石、經皮腎造廔取石術、輸尿管取石術及體外震波碎石,積極追蹤以免影響腎臟功能。
膀胱結石,通常是攝護腺疾病、久臥病床病人、或是排尿困難病人的併發症。處理方式則需要安排膀胱內視鏡將結石擊碎及取出。大顆的膀胱結石,因為結膀胱鏡碎石及取出的時間太長(超過四小時),建議傳統的膀胱取石手術。
尿道結石則是小顆結石在排出過程卡在尿道中,通常都會有頻尿、血尿、及疼痛、甚至有尿失禁情形。處理方式則需要安排尿道內視鏡將結石擊碎及取出。
近年來,自費的拋棄式軟式輸尿管鏡碎石引進之後,解決了以前不易處裡的結石,像是小顆的腎結石、大顆的近端輸尿管結石。小顆的腎結石(小於2.5公分),以前只有體外震波碎石及經皮腎造婁取石術可以選擇,目前自費的拋棄式軟式輸尿管鏡可以更有效率、更安全的處裡石頭,因為是拋棄式,所以每一次操作都是全新的輸尿管鏡,所以不用擔心軟式輸尿管鏡是否有死角、損壞,搭配高功率雷射能夠更有效率地將石頭擊碎。大顆的近端輸尿管結石(大於1公分),不管是體外震波、硬式輸尿管鏡或經皮腎造廔取石術,都很可能會有比較多的殘留結石,利用現在自費的拋棄式軟式輸尿管鏡,幾乎都可以把結石打碎處理到極細,更容易排出,達到廓清。
有哪些人比較容易會有結石產生:
1.性別,男生比女生較容易產生結石。男生得結石風險約女生的2至3倍。
2.種族,結石盛行率依序是白種人、西班牙裔、亞洲、非洲與美國黑人。台灣本土資料顯示整體結石盛行率為9.6%,男性為12.2%,女性為3.1%。
3.年齡,很少發生在20歲以下,主要發在30到50歲。
4.地理位置,在比較熱、乾旱及乾燥的區域,結石盛行率比較高,像是在高山、沙漠及熱帶。
5.職業,工作是暴露在比較熱的環境或是會缺水的環境會增加結石的機會,像是廚房、鍋爐機房。鋼鐵工人、燒玻璃工人等等接觸高熱環境的工作也會增加結石的機會。
6.體重,體重較重的人,不論男女都會比較高的機會產生結石。
7.有結石家族史,罹患機會
洪順發醫師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