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衛教資訊

愛滋病的皮膚表徵

-

  愛滋病又稱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IDS),自1981年第
一病例被報告以來,已成震驚全球的疾病。這是因為此症候群仍繼續
攀升以及它的致命性;85%已診斷 的病例都已死亡;使得人人聞「愛滋」而色變。

  AIDS是由濾過性病毒感染所引起;病毒名稱為親人類T淋巴
球第三型病毒( HTLV-III),或淋巴腺病變相關病毒(LAV),或後
天免疫缺乏症候群相關病毒( ARV),現總稱為人類免疫缺乏病
毒 (HIV)。AIDS主要經過性的接觸及血液 的接觸而感染。
性的接觸感染絕大部份是由多重性伴侶的同性戀或雙性戀男性間的彼
此 感染;與AIDS病人或帶原者間的性接觸,也可能被感染。血
液接觸感染包括共用針頭 注射毒品、輸血或接受血液製劑。母親如
果是AIDS病人或帶菌者,也可能感染無辜的第二代。此症候群的
潛伏期可以長達十年,因此初期大部分受感染的人都能 保持良好的
健康情況。

  免疫缺乏或感染到HIV的先驅徵兆為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皮
膚及指甲的黴菌感 染,反覆發作性尖形濕疣,廣乏性傳染性軟疣,
以及單純性皰疹或帶狀皰疹的嚴重感染 。其他嚴重且不明原因的搔
癢症、脂漏性皮膚炎、乾癬、蕁麻疹及毛囊炎亦是可疑的皮膚表徵。
口腔毛樣白斑症及上皮樣血管瘤病為口腔黏膜的特殊變化。在此疾病
過程中常會感染肺囊蟲肺炎,其他的感染尚包括組織漿菌、囊球菌病
,以及分枝桿菌的感染。

  AIDS病人較易發生惡性腫瘤,其中一種最為人所知的是卡波
西氏肉瘤。卡波西 氏肉瘤經常發生在皮膚或口腔,尤其出現在臉上
、後頸部及耳垂,早期病灶為藍紫或褐色斑點,這斑點可增大成斑塊
、丘疹或無任何症狀的腫瘤,也可能擴散到體內其他器官 。其他惡
性腫瘤為淋巴瘤。

  目前中、西醫學界正在極力尋找治療AIDS的藥物,希望能遏
止AIDS的肆虐!在此階段,唯有預防才能重於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