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遺憾不要再發生 談『大腸癌篩檢』

肝膽胃腸科 許偉帆醫師  

遺憾不要再發生 談『大腸癌篩檢』(相關圖片)  症是國民十大死因第一名,許多人也聞癌色變。根據台灣癌症登記中心資料,大腸癌是2009年癌症發生率第一名、癌症死亡率第三名;大腸癌的發生率從1990年的每十萬人約15.7人增加到2009年的每十萬人約41.6人,這告訴我們大腸的盛行率不斷攀升,許多名人,包含前總統李登輝、屏風表演班藝術總監李國修、藝人賀一航、楊烈等人都有罹患大腸癌。因此,國民健康局宣布2013年6月1日起,每兩年一次的免費大腸癌篩檢對象,從原本50到69歲擴大到50到74歲,也提醒大家大腸癌篩檢的重要性。

大家可能會疑問,為什麼需要大腸癌篩檢呢?癌症不是都有症狀嗎?

  大腸癌常發生在50歲以上的成年人,症狀包含:排便習慣改變、排便頻率改變、排便直徑改變(像鉛筆般細的糞便)、不明原因體重減輕、食慾不振、不明原因持續想排便(裡急後重)、排便出血或糞便潛血陽性反應(大便裡有少量的血液)等,早期的大腸癌或大腸息肉是沒有症狀的,往往症狀出現時,大腸癌可能已經步入中晚期,治療起來也比較棘手。事實上,大腸癌患者有症狀才接受治療的,治癒的比率只剩下百分之五十,所以大家千萬不能有「出現症狀了才需要看醫師」的觀念;大腸癌篩檢的目的就是希望從一般大眾中找出比較可能罹患大腸癌的人,接受進一步的檢查和定期追蹤,特別是針對「沒有症狀」的普羅大眾。大腸癌多半是由息肉轉變而成,癌變的時間需要5到10年,更突顯了大腸癌篩檢的重要性。

糞便潛血免疫法
  目前國民健康局提供大腸癌的篩檢:糞便潛血免疫法,這個方法是偵測糞便中是否有少量或是肉眼看不出來的血液,雖然只能查出正在出血的大腸癌或大腸息肉,但這項檢查不但簡單且沒有侵入性,新一代的糞便潛血免疫法不受飲食、藥物影響,同時準確度也比較高。

  有糞便潛血反應陽性的人先不必驚慌,根據統計這群人中只有約百分之十的人真的罹患大腸癌;但是有糞便潛血反應陽性的民眾仍應儘早就醫,臨床醫師會評估病人的狀況是否需要接受大腸鏡檢查。若有正確的清腸,大腸鏡可以清楚地檢查大腸,準確度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目前已經有許多的證據顯示,接受大腸癌糞便篩檢與後續大腸鏡檢查的人死亡率會降低;若不幸罹患大腸癌,大腸癌的嚴重程度也比較低。

  門診中會遇到民眾有疑惑,如果已經有痔瘡了,雖然有糞便潛血反應陽性,可不可以先不接受大腸鏡檢查?先治療痔瘡就好了?目前的資料告訴我們,不論是否有痔瘡,糞便潛血反應陽性的人都應該考慮接受大腸鏡檢查。與大腸癌的後果相比,大腸鏡檢查的風險是很低的。

  大家不能因為一次大便潛血反應陰性(該次大便檢查裡面沒有血液),就不再接受定期檢查。如上面提到的,這項檢查只能查出正在出血的大腸癌或息肉。因此,建議每兩年篩檢一次,除了能提高檢測率,更可以達到早期診斷的目的。

那什麼樣的生活飲食習慣與大腸癌相關呢?
  隨著近年來生活與飲食習慣的改變,臨床上也可見到40多歲的患者罹患大腸癌,或是30多歲的民眾罹患多發性息肉。而生活飲食習慣與大腸癌相關的如:高熱量、高脂肪食物、抽煙、喝酒、肥胖、纖維素攝取不足、少運動、家族病史等都與大腸癌有關。除了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之外,大家也應該維持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如:多吃高纖蔬菜水果、低脂食物、多運動,還要戒菸、戒酒。

  上面的訊息,有沒有增加您對大腸癌篩檢的認識呢?大家可以多利用國民健康局提供的大腸癌篩檢服務,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最後本院有提供無痛大腸鏡檢查服務(受檢者需自費麻醉費用),檢查前有專業的麻醉科諮詢服務,同時大腸鏡檢查過程也有麻醉科醫師監測麻醉情形,歡迎有需求者到本院接受檢查。多吃高纖蔬菜水果,遠離大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