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亞東院訊 第107期
  • 2008年10月

預防醫學與健康管理

 

    預防醫學與健康管理(相關圖片)  

     隨著預防醫學時代的來臨,幾乎許多民眾都有健康檢查的經驗。可能是公司要求或提供,也可能是參加健保提供的預防保健服務(包括:40歲-65歲每3年一次的成人健檢、65歲以上每年一次的老人健檢、女性30歲以上每年一次的子宮頸抹片檢查,50歲-69歲每兩年一次的乳房攝影篩檢等等),或者自費到健康管理中心健檢。也因此會有許多自己健康的資訊。但是,如何有效運用來改善自己的健康,就必須了解預防醫學及健康管理。


   擔任家庭醫學科醫師及健檢解說與建議醫師多年,最常被民眾問到下列問題:1:我須要做健檢嗎?2:我應該做哪些項目?3:健檢數據正常是否就代表沒病?4:健檢報告有異常該怎麼辦?
   我們可以從預防醫學及健康管理的觀點來思考。
   問題1,是否該做健檢?
   其實健康檢查的目的是透過健康檢查獲得必要的健康資訊與相關檢驗報告,利用這些資料,在專業的醫師陪同下一起討論分析。評估民眾罹患不同疾病的風險,一旦風險高於正常人(與同年齡同性別的一般人來比較)則應協助民眾進行健康管理,目的在降低罹患疾病的風險。因此,健康檢查是健康管理的必要步驟。


   問題2,哪些項目是必須的?
   則需依照預防醫學原理及實證醫學證據,根據民眾的年齡、性別、個人病史、生活習慣及家族病史來做決定。

   事實上,疾病檢驗或影像醫學的檢查也不斷進步,民眾如果想把能做的檢查做完可能三天三夜都做不完,因此在健康檢查之前能夠先與有預防醫學訓練專家也就是未來將為您進行健康管理的醫師,利用自己相關健康資訊及過去健檢報告與醫師討論來決定做哪些檢查,應是最有成本效益的做法(不致減少了必要項目,自己也有參與討論的機會)。

   問題3,健檢數據正常是否沒病?
   其實數據正常代表民眾罹患疾病的風險與一般人相當,日後生病與否就要看是否能有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規律運動,每週至少3次運動,每次持續30分鐘以上,運動強度為每分鐘心跳130左右的運動;例如;快走、游泳或騎腳踏車都是很好的運動)、不吸菸,酒類攝取要適量以及依照醫師建議,依照個人過去健檢發現,適當的篩檢頻率做必要的健康檢查。

   問題4,健檢數據有異常該怎麼辦?
   健檢有異常發現則應盡快進行確定診斷,開始正確的治療,減少疾病所造成的傷害或相關的併發症。這樣才是完整的健康管理。


  預防醫學可分為三個階段
1. 初段預防:如何在個人尚未生病時,透過健康促進或特殊保護的方式來讓及病不發生,這樣就叫初段預防。
例如,王先生家族有高血壓,目前40歲工作壓力大,體重日漸上升,到家醫科做成人健檢,這時發現血壓138/90偏高,BMI(身體質量指數:體重Kg/身高m2):28偏高,同時又有抽菸的習慣,雖然抽血檢驗血糖、血脂肪、肝腎功能都正常,但是醫師仍極力要求並指導王先生戒菸,減重並規律運動,以及透過心理諮商師協助以緩解壓力。這些都可以稱為健康促進,努力幾個月後血壓降為120/80,體重也下降,也不再吸菸。王先生因為這些努力,而沒有發生高血壓,及其他慢性病,這是重要初段預防中健康促進的例子。

   林小姐最近要結婚,與未婚夫參加婚前健檢,結果發現未婚夫為B型肝炎帶原者,林小姐則沒有B型肝炎抗原及抗體(兩項結果都是陰性:代表尚未感染B型肝炎),由於B型肝炎傳染途徑為血液及性行為,因此醫師建議林小姐施打B型肝炎疫苗,施打完三劑疫苗後,並追蹤確認已經產生抗體具有保護力,這是重要初段預防中特殊保護的例子。

2. 次段預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例如民眾常利用的預防保健服務,或者我們一般常做的健檢。原理都是強調在疾病已經產生,但是身體可能還沒有症狀或症狀不明顯時,透過適當得檢查方式,來達到早期發現並須配合早期正確的治療,才能發揮次燦預防的效果。

3. 三段預防:一般指已經在治療的疾病,或者已經發生併發症,利用復健來減少對生活品質的影響。


   健康管理較常應用的是初段預防及次段預防。透過以上介紹民眾可以了解,預防醫學與健康管理是習習相關,健康檢查是獲得必要健康資訊的過程,真正能讓民眾更健康則需要以預防醫學為根據進行完善的健康管理。希望未來民眾在健康檢查同時能夠應用預防醫學的觀念與醫師共同討論參與自己的健康管理。相信這樣的健康檢查才是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