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災難醫學 15分鐘後災難就要來臨,要如何應變?

急診醫學部 黃俊諺醫師  

災難醫學  15分鐘後災難就要來臨,要如何應變?(相關圖片)文章語音朗讀連

災難醫學  15分鐘後災難就要來臨,要如何應變?(相關圖片)  像一個情境,你住在沿海地區,今天是平常日,你剛好休假待在家裡,忽然間手機警報聲大作,還沒來得及拿起手機看,就發現天搖地動,家裡的物品都從櫃子上掉了下來,好不容易你覺得地震停了,拿起手機,想看看警報內容及新聞上有沒有寫發生什麼事,又一次的手機警報聲大作,趕緊看一下內容,竟然是海嘯警報,告知15分鐘後海嘯抵達,沿岸5公里內的居民需盡快撤離。

災難的種類
  很明顯的這是一場災難,我們先來了解災難的種類以及什麼是災難?災難的種類分為自然災難及人為災難,再加上自然與人為合併型的災難。自然災難包括:地震、颱風、海嘯、水災及土石流…等。人為災難包括:火災、爆炸、交通事故、人群聚集時的踩踏事件、恐怖攻擊以及戰爭…等。那什麼是自然與人為合併型的災難呢?例如2011年3月11日發生的日本大地震,地震後引發了海嘯,造成福島核電廠嚴重毀損及後續放射性物質的泄漏、擴散與污染。
  
         這幾年世界上發生了許多造成嚴重傷亡的重大災難。例如2004年南亞大海嘯造成10萬人死亡;2010年發生在海地的大地震造成當地20萬人死亡,300萬人受災;最近的是2023年2月26日發生在土耳其的大地震造成了5萬人死亡。那台灣呢?實際上台灣也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海島國家,有地震、颱風、洪水、海嘯、也有許多嚴重的交通事故或人為災害。近30年間就發生了包括1999年9月21日的921大地震,死亡人數超過2,000人;2014及2015年各發生一次復興航空空難,總死亡人數超過90人;其他還包括:高雄氣爆案、八仙塵爆、台南維冠金龍大樓倒塌、普悠瑪及太魯閣號出軌、高雄城中城大火等等死亡人數從數十人到百人的重大災難事件。所以居住在台灣的我們,災難其實離我們很近。

災難的定義
        在人類與環境之間,生態上產生了巨大衝擊,造成生命或健康的威脅後,使得這社區的人無法以平常的方式來應付,而必須依靠不同於平常的行為及外來的援助來克服。而醫療的災難,指的是發生衝擊事件,並且此事件會產生傷患,再加上傷患人數或嚴重程度超過該醫療機構平時的能量所能負擔。

災難的應變管理
  一般分成4個循環階段,分別是減災-整備-應變-復原。這樣的災難管理方式並不是只能應用在機構或組織中,一般民眾也可以應用一樣的思維。
* 首先減災:減災的意思是讓發生的機率降低,或者是讓發生時造成嚴重危害的機率降低。以家庭火災來說,我們可以降低使用明火加熱的器材,老化電路電線的汰換,使用防火建材等,這些措施可以讓發生火災的機率降低,而走廊門廳不堆放雜物,則可以讓發生火災時,逃生困難的情況降低,這些就是減災的有效措施。
* 整備的部分:簡單來說就是當災難事件發生時,事先準備相關的物資或流程,讓事件發生後造成的危害降低,一樣以火災來舉個例,最簡單的就是放置滅火器,熟悉滅火器使用的方式,瞭解社區逃生動線,周遭的避難場所,或與家人約定災難會面點。
* 再來是應變:使用事先準備的滅火器及依原規劃的逃生動線逃出火場,也就是按照原本準備期事先演練的部分,應用在真正的災難上,另外依照現場狀況隨機應變,如果是一群人一起應變,則應該選出指揮者並以功能性分組,常用的分組方式為ICS (Incident Command System) 事件應變指揮系統。
* 最後復原期:則是在災難後期危害明顯降低或已不再有新的危害產生時,試圖讓建築或其他硬體設備以及生活恢復原狀,更好的是要能檢討如何讓下一次應變時會更好,也就再一次回到如何減災跟如何整備的循環過程。例如滅火器應該要放在更顯眼易拿的地方,應該每半年就要再熟悉一次滅火器使用方式等。

當災難來臨時,該如何應變?
        以下提供的方式供大家做參考,可以依照個人習慣做改變。首先當然是要想辦法活下來並保持冷靜,尋找逃生動線及避難所,以海嘯為例當然是找越遠及越高的地方去避難,確保你的通訊能力,例如手機及行動電源(雖然手機通訊災時可能因大量傳輸訊息,交換機被占滿而無法通話;而網路電話及通訊軟體由於是採用封包傳送比較不會有這問題,但可能會延遲,若原承租門號業者機地台被破壞,可試打112),如此能獲得最新避難資訊,並打給你的家人及你所愛的人,示警及告知彼此的位置,甚至交換訊息。

  如果還有時間,記得帶上你事先準備好的個人防災救難包(可能包含:緊急糧食飲水,身份證健保卡及存摺影本、收音機、手電筒、電池、打火機、瑞士刀、哨子、少量現金、工作手套、雨衣等),而財物珠寶通常是最不需要的。

個人防災的概念
        個人防災,一樣可以運用全災害管理的概念,例如火災跟地震的應變,都需要逃生動線及通訊,通常不需要準備兩套系統。另外,一樣可以應用危害脆弱度分析的概念,優先考慮發生機率最高、危害衝擊越嚴重的災難去做準備,例如假設你居住在南投,原則上就完全不用考慮海嘯。

結論
        人人都可能遭遇災難,而事先做好準備就是保全生命的關鍵。在這裡,我們提供以上關於災難的說明介紹。當您面對災難時,應保持冷靜,儘快尋找逃生動線及避難所,同時環顧四周可以求救的東西呼救,並等待專業救護人員救援。

急診醫學部  黃俊諺醫師網頁連結介紹
專長:急診醫學、內、外、兒科急重症醫學、創傷醫學、急重症超音波、毒物學

https://www.femh.org.tw/section/sectionDetail2?CID=0291&&DoctorID=9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