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使穿著黑衣出現」 (The Outsider--A Journey into My Father Struggle with Madness)是一本有關精神分裂症的好書。作者拉胥梅耶Nathaniel Lachenmeyer在多年與父親隔絕音信以後,突然接到警方通知,才獲知罹患精神分裂症的父親因心臟病突發而死於獨居多年的公寓。作者在父親的房間找出裝滿泛黃相片和信件的箱子、家庭錄影帶、日記、專題論文和書籍,而為了更瞭解父親精神病發展的過程,他造訪了父親過去學生時期的指導教授、大學任教時期的教授同事,發病後曾經治療他的精神科醫師、治療師、社工師,以及其後父親淪為街頭遊民時曾經照顧過他的遊民朋友或是咖啡廳的女侍。根據這些資料的整理以及自己兒時的回憶,他寫出了這本非常傳神的精神病病人心路歷程以及家屬對病人的同情與無助。
       看完這本書讓我聯想到數年前有名的電影「美麗境界」(A Beautiful Mind),它是一部描寫真實故事的電影,內容就和這本書很像,它在寫關於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卻在博弈論和微分幾何學領域潛心研究,以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數學家約翰·納許的故事。這本書和這部電影所談論的內容,都是我們現今社會所必須重視的議題。在台灣,有些疾病遭受社會大眾誤解,因而使得這種病人被歧視,而精神病病人就是其中之一。當我閱讀這本書時,我會想到賴其萬醫師曾說過的話,「不管你以為自己多瞭解精神疾病病人的感受,你仍然是站在籬笆的另一邊,你還是無法真正了解我們病人的感受。」 
    
  隨著資訊的發達與醫學的進步,精神方面的疾病似乎已經不再像從前那樣完全見不得光。比如一提到「憂鬱症」,我們就可以立刻理解到這樣的病人有多麼需要親友們的支持及鼓勵。既然它被喻為心的感冒,那也就代表任何人都有可能被憂鬱症所侵襲,一般民眾絕對不能輕忽它所帶來的影響。
     
  這本書除了內容之外,我深深喜歡上它的書名「當天使穿著黑衣出現」,「天使」這個詞是人類幻想下純潔善良又美麗的生物,就現實世界來看,又有誰真正接觸過或者遇見過?想像力下神秘綺麗的倩影,如同隱喻著書中精神分裂患者的另一個自己,兩者都是人類能認知的範圍裡「未知的生物」,主角查爾斯的天使不是帶來精神愉悅的善心使者,而是穿著黑衣侵蝕著自己精神狀態與現實社會脫軌的劊子手,書名與內容相互呼應,這是一本愛和追尋的回憶錄,愛裡有痛楚,追尋裡有失落。本書描寫作者至親罹患精神疾病的實事,不濫情卻自然深刻感人。
  作者拉胥梅耶曾以一封短信切斷與父親的關係:「我不能活在你的世界,你也不能活在我的世界。」而當時仍不認為自己罹患精神疾病的查爾斯,很生氣的回道:「我沒有精神分裂症。就算我有,你的慈悲心又在哪裡?」慈悲心,我想大家都很容易將這些問題歸類成個人問題,然而卻忘記背後的其他可能的環境因素或是無法控制的生理因素。有時,在街上看到遊民、街友時,總以厭惡的表情快速離去。試想,或許在那裡的某些人,其實有著太多太多超過我們年歲所能理解的生命際遇呢?因為有時生命的玩笑與命運的考驗,誰能預料得到呢?這不是我們所能一手掌控的。
    
  我想在這本書中最令人動容的是,它不僅僅是兒子追尋父親足跡的真心旅程,更有患精神分裂症的父親對兒子的真情,以及連死亡都不能抹煞掉的奮鬥過程。這是一本令人感觸沉重的書,沒有華麗的辭彙,更沒有過度艱澀的詞句,只有簡簡單單的文字,引領我們進入精神分裂者的內心世界,給人很深很深的感動。本書也提出對精神疾病患者的照顧遠不及其他疾病患者的健全,對患者我們應多一份同情與體貼,當兩者的「正常」相互牴觸時是需要被包容的,家人朋友以及國家社會都應出一份自己的心力支持病患重建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