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亞東院訊 第297期
  • 2024年8月

「非住院靜脈注射抗病菌藥物 (OPAT)」流程介紹 -以瑞德西韋為例

急診醫學部 朱聖恩醫師/孫仁堂主任/蔡光超部主任  

「非住院靜脈注射抗病菌藥物 (OPAT)」流程介紹 -以瑞德西韋為例(相關圖片)     在過去數個月,台灣的COVID-19疫情持續嚴峻,對醫療體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急診部門面臨病人增加流程改變、用藥未減少的壓力,尋求新的治療方式來應對,而「非住院靜脈注射抗病菌藥物治療(Outpatient Parenteral Antibiotic Therapy,OPAT)」成為一個可採用的治療策略。
   
  OPAT顧名思義,是一種「不需住院」即可進行「靜脈注射抗病菌藥物」的創新治療方式,通常適用於輕至中度的感染症,其包含各種皮膚、尿路、或呼吸道感染等。這種治療方法需要由醫療專業人員根據患者的病情或細菌敏感性測試結果,來選擇適當的抗病菌藥物,並通過靜脈注射的方式給予藥物來控制感染症。透過在門診或住家環境中進行靜脈注射藥物,OPAT可以提供患者媲美住院的治療效果,更加輕鬆方便,且能減少住院帶來的不便及醫療費用。 
   
  本院為積極探索OPAT作為應對策略,招集感染科、急診醫學部、門診部、家庭醫學部及藥學部等單位,跨部門共同研討制定「急診轉門診施打瑞德西韋的OPAT流程」。每個接受OPAT的COVID-19確診個案均會接受詳盡評估,並與病人和家屬共同討論後,才選定OPAT作為治療方案。
    
  其流程細節說明如下:COVID-19確診病患在急診經過問診、抽血、或X光等詳細評估後,如醫師判斷病人為需要瑞德西韋治療的輕中度病人,急診醫師將解釋並詢問患者及家屬接受「瑞德西韋OPAT」之意願,如果病患及家屬皆同意且能配合治療,急診將先施打第一劑的瑞德西韋,並同時預約隔日的感染科(週間)或家庭醫學部門診(週六),並於掛號單上註明「OPAT RDV」。患者可憑掛號單至門診安排後續的瑞德西韋靜脈注射治療。患者離開急診時,將不需移除留置的靜脈注射針頭,以便後續於門診治療室繼續使用。
  
  自6月30日正式啟動流程以來,已有多位病人參與了OPAT治療。其後,除了COVID-19患者的瑞德西維治療之外,醫療團隊也成功將該OPAT模式擴展至其他種類的感染症。並以此架構,成功地完成了急診轉介「在宅急症照護」的流程,以確保病人可以在家中或慢性照護機構接受抗病菌藥物的靜脈注射治療。
  
  總結來說,「非住院靜脈注射抗菌治療OPAT」是一種有效且方便的治療模式,適用於一般的輕至中度感染症。患者只要遵循醫療專業人員的建議及指導,即可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並能免除住院的不便,提高生病時的生活品質。同時,這種創新的治療方式也有助於減輕醫療體系的壓力,保存國家的醫療量能,可謂於醫病之間取得「雙贏」的局面。

急診轉門診OPAT施打瑞德西韋流程
篩選病人
> 無法使用Paxlovid的COVID輕症病人
> 不需住院,且往後可配合回門診兩次
> 病人及家屬有意願門診施打瑞德西韋
操作步驟
1. Loading Remdesivir 200mg
2. 預約>24小時後的感染(平日)/ 家庭醫學部(w6)早上門診,並在門診掛號單註明『OPAT RDV』(週日無門診,請直接掛週一)
3. 簽署門診靜脈抗生素治療說明書暨同意書及RDV治療同意書
4. 不移除IV lock回家庭(醫囑開OPAT打藥)
5. 給予OPAT/瑞德西韋衛教單張
PS:1.週六請安排家庭醫學部門診
   2. RDV施打間隔應>24小時,可以延後,門診滿額時,請加掛
   3.後面兩劑由門診開立

急診轉在宅急症照護(HAH)病人流程
篩選病人
> 軟組織/泌尿道感染或肺炎輕症病人
> 不需住院,且往後可配合回住處治療
> 病人及家屬有意願在住處施打抗生素
操作步驟
1. 由在宅急症照護(HAV)團隊醫師確認是否啟動
2. 若啟動,Loading QD抗生素
3. 簽署住處靜脈抗生素治療說明暨HAH收案同意書
4. 不移除IV lock回家(醫囑開OPAT打藥)
5. 給予OPAT衛教單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