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口老齡化趨勢引發了廣泛的健康和社會問題。到2018年,台灣已經成為一個高齡社會,並預計在2025年將躋身超高齡社會,屆時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超過總人口的20%。更令人憂心的是,不少老年人獨居,這導致了延遲就醫的情況,因此,他們往往在疾病發展到晚期時才尋求醫療服務,甚至已經心臟驟停但未被發現,這一情況與老年人群的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密切相關。此外,心臟驟停為全球很重要的公衛議題,冠狀動脈疾病造成的嚴重心律不整仍是心臟猝死的主要原因。為了減少心臟驟停的發生,各界努力著眼於心律不整的防治。
研發光體積描記法(PPG)的智慧手錶及APP
  隨著科技的進步,智慧型穿戴設備現在能夠監測多項心臟參數,並幾乎可以即時上傳,供臨床醫師跟蹤和評估。然而,這種技術在緊急醫療體系尚在發展階段,在台灣尚未有對於緊急情況下連接緊急醫療系統。本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吳彥雯主任與急診醫學部急診外科孫仁堂主任、新北市消防局以及宏碁公司合作發展出一種基於光體積描記法(PPG)的智慧手錶及APP,能夠實時監測心律,並在特定條件下可以主動通報新北消防局的指揮中心。我們的目標是在心律不整的高危險群應用,當手錶檢測到危及生命的心律不整時,可以迅速通報119,並啟動緊急醫療調度,從而減少死亡率,降低醫療負擔。
驗證智慧手錶建構緊急醫療警示系統
  自2020年起,團隊開始進行智慧型穿戴手錶的產品測試,共篩選了101位參與者,最終納入96位進行統計。包含由21名無心血管病史的健康者組跟高心血管疾病病史的75名參與者,心血管疾病組中有81.3%的參與者有心臟衰竭病史,37.3%患有心房顫動,其中兩名患者曾經出現心臟驟停。
  為了確保系統的精準性及可操作性,團隊設定了在三分鐘內心跳兩次低於每分鐘40下,或三分鐘內心跳兩次高於每分鐘170下,系統將自動觸發異常警報。一旦消防局接到這樣的報案電話,會在20秒內回撥,通過GPS定位病人所在地址,聯絡病人本人或其緊急聯絡人。同時,醫院的個案管理師也會收到通知,準備應對可能發生的急症。此外,醫院的個案管理師也會每日定期檢視心律紀錄,如有出現較多的心律不整或疑似心房顫動,會電訪並安排提早回診。
  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疾病組比健康組更頻繁地出現心律過慢(小於50下/分)或心率過快(大於150下/分)事件。當心跳速度超過每分鐘170次,被視為較危險的頻脈,健康人組僅4.8%,但有心血管病史者顯著較多,高達13.3%。在測時期間,疾病組共觸發了16次緊急醫療調度警報,經119指揮中心確認,確有3次是參與者感覺不適的情況。
  我們有在受試者結束研究時進行滿意度調查中,參與者提出不少建議。健康人組最關心的三個問題分別是藍牙穩定性(75%)、智慧手機/智慧手錶的電池壽命(70%)和增加手錶/腕帶功能(50%)。疾病組則更關注智慧手機/智慧手錶的電池壽命(35.4%)、智慧手機顯示亮度不足及充電接口不穩定(20.8%)、以及APP/手錶畫面的字體大小(16.7%)。可能與疾病組長者居多有關。
持續優化智慧型手錶APP,推廣造福心臟病病人
  團隊目前正持續優化手機APP的介面,並積極尋求與其他單位合作,包括希望有更多智慧手錶廠商能通過測試,將他們的設備連接到消防局和醫院,也與其他醫院合作,推廣這一平台。我們相信這種智慧穿戴裝置不僅對剛出院高風險的心臟病人者有幫助,對獨居長者,或養生村或安養院的住民也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期待未來無論使用哪種手環,只要開啟心率功能,都能夠在緊急時刻自動通報119,這是團隊的目標。目前已經跟新店耕莘醫院及三峽恩主公醫院簽訂MOU合作備忘錄,選擇這兩家醫院是因為長期照護範圍有山區或較偏遠地區,若能成功測試並推廣,將極大地幫助這些地區的居民提高自我健康管理和急救反應效率,避免延遲就醫,從而降低風險。
結語
  這個創新的智慧手錶及平台得到了新北市消防局和合作醫院的大力支持。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我們相信這樣的平台不僅有助於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更有望在未來成為偏遠地區居民的重要健康保障。隨著時間的推移,科技不斷進步,降低了行動裝置的使用門檻,也提升了人們對這類設備的接受度和使用能力。我們相信這樣的技術應用將變得更加普及,可望幫助更多老年人及時得到醫療救助,改善生活質量,減少社會醫療的負擔。

 
智慧手錶建構緊急醫療警示系統研究團隊
 
 

 
推廣至新店耕莘醫院洽談智慧手錶外部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