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現環境部)統計資料顯示,全國醫療事業廢棄物申報量約為11.8萬公噸,其中有害事業廢棄物約為3.1萬公噸,平均全國每天產生84.9公噸之生物醫療廢棄物。現今生物醫療(感染性)廢棄物處理方式皆為焚化,衍生空氣污染與燃燒後碳排放量增加,對我們所處的環境不友善。為避免因氣候變遷導致空氣污染、高溫及疾病傳播加速,本院將醫療廢棄物之「廢塑膠類」垃圾,委由廠商回收經高溫滅菌處理後,做為循環再利用之民生及工業用塑膠製品,減少碳排與提升資源永續循環再利用。
  除此之外,本院依環保法令明訂「廢棄物管理作業規範」,執行廢棄物分類、減量及資源回收作業。透過對同仁教育宣導、降低廢棄物分類錯誤及資源化等措施,提升醫療廢棄物減量循環再生之效率。一般性廢棄物資源再利用率,2022年較2021年增加3.2%,2023年又較2022年增加3.5%;生物醫療廢棄物資源再利用率,2022年較2021年增加13.2%,2023年又較2022年增加14.5%。
  本院亦響應ESG環境永續,持續推動生物醫療及一般性廢棄物循環再利用相關措施,包含寶特瓶回收再製衣、PE藥罐、點滴瓶、軟袋、PVC、人工腎臟、拋棄式導管等醫療塑膠類回收、藥袋全面改為紙類、廚餘、藥用玻璃瓶、鐵罐金屬、RO製程廢水等,一年計約535,515 Kg廢棄物循環再生使用,達到邁向淨零碳排之路。
  另外,在廢棄物循環創新部分,亦將使用後廢棄之尿布約3,600Kg/月,委由許可廠商回收循環再利用(全國第一家廠商申請尿布許可再利用),執行後每年預估可減量10.6%屬於沾有血、體液之醫療廢棄物。其次本院於2023年與阿斯特捷利康藥商合作,透過環保藝術版畫創作工作坊,邀請藝術家指導創作,讓院內病友參與活動,以藥盒、仿單為素材創造具有紀念價值之版畫,提升本院與病友環境永續概念。
  本院透過各項循環經濟措施,將廢棄物減量循環再生頗有成果,於2024年11月20日勇奪TCSA台灣健康永續獎的「循環經濟實踐獎」之殊榮。也期盼持續推動環境永續相關措施,與民眾及員工共同實踐減碳生活,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本院榮獲「循環經濟實踐獎」-邱冠明院長受獎
  

 
每日回收的大量藥盒作為創作素材,透過版印方式製作關於自己的生命故事
 
 
 
   
電腦系統桌面上進行廢棄物減量與回收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