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亞東院訊 第304期
  • 2025年3月

創新醫療之路 亞東醫療團隊在國家新創獎嶄露頭角

亞東院訊編輯室彙整  

創新醫療之路  亞東醫療團隊在國家新創獎嶄露頭角(相關圖片)  國家新創獎由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生策會)主辦,為生技研發與創新醫療競賽的最高殿堂。2024年,亞東醫院榮獲?第21屆國家新創獎奪得五項獎項,三項「學研新創獎」、「臨床新創獎」與「新創精進獎」,領域橫跨人工智慧、精準檢測、微創創新手術技術發展以及醫療廢水的預處理環境解決改善工程,帶來醫療全新里程碑。

榮獲學研新創獎
【聽聲辨位,千里傳音】 
心臟血管醫學中心  吳彥雯主任醫療團隊

創新醫療之路  亞東醫療團隊在國家新創獎嶄露頭角(相關圖片)  將AI深度學習技術應用於廔管狹窄診斷,透過CNN和DNN演算法,能有效提升洗腎患者動靜脈廔管狹窄的早期檢測精準度,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非侵入性、即時且精確的廔管監測解決方案,特別適用於血液透析中心與居家健康管理。
  
  此創新模式不僅提升醫療可近性,更可望降低整體醫療支出。研究成果獲得國家新創獎與國際學術肯定,已申請台灣及美國專利。技術具有良好的泛用性,可與各種品牌電子聽診器相容,展現極高的商業化潛力。也實現遠距醫療照護的可能性,讓病人可在家進行自我監測,提早發現問題並及時就醫。
  
  目前計畫成立全國第一個洗腎廔管音訊資料庫,期待能為台灣龐大的透析病人群體帶來更優質的醫療照護選擇,體現醫療科技創新的價值。


【精準診斷再革新:AI賦能之急性闌尾炎輔助診斷系統】
影像醫學科  郭冠宏醫師醫療團隊
  
創新醫療之路  亞東醫療團隊在國家新創獎嶄露頭角(相關圖片)  亞東醫院影像醫學科郭冠宏醫師與元智大學電機通訊學院院長陳敦裕教授率領 YZU MISLab 團隊,共同開發出以人工智慧輔助的急性闌尾炎診斷系統,此系統已經臨床落地一年,使用超過12,000筆的腹部電腦斷層掃描進行驗證,敏感度及特異度分別為0.87、0.98,為文獻最高分。本AI模型亦參加AOCR/Kaggle 2024 Acute appendicitis AI競賽,獲得金牌的殊榮。
  
  榮獲第21屆國家新創獎「智慧醫療與健康科技類學研新創獎」。創新系統結合電腦斷層影像與深度學習技術,可透過腹部電腦斷層影像精確定位病灶,大幅降低醫師誤診與漏診風險,並顯著提升診斷效率,其效能可有效協助醫師,為患者帶來更快速、精準的醫療服務,增進病人福祉。

【以臭氧微氣泡機前處理降解廢水中抗藥性基因】        
感染管制中心/工務處  楊家瑞主任、蕭水樹組長

創新醫療之路  亞東醫療團隊在國家新創獎嶄露頭角(相關圖片)  亞東醫院利用臭氧微氣泡系統進行醫療廢水的預處理,顯著降解抗生素與抗藥性基因,有效提升後續處理效能並降低生物污泥中抗藥性基因的累積。此外,該系統能顯著減少揮發性有機物及惡臭,改善蚊蟲孳生問題,提供一套環保高效的醫療廢水解決方案,為抗生素濫用問題的治理帶來突破性進展。

  此計畫由感染管制中心楊家瑞主任與工務處蕭水樹組長合作,以亞東醫院感染性醫療廢水為場域,並結合台大環工所童心欣教授的實驗分析技術與豐譽永續科技公司的技術合作,成功開發台灣首台抗生素與抗藥性基因處理設備「臭氧微氣泡機」。醫院廢水因可能含有高濃度抗生素,已被視為抗藥性細菌與基因的重要來源,若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將有影響環境生態的可能性,本院以「善盡環保責任、降低感染風險、改善抗藥性與減少用地需求」為目標。歷經兩年努力與多次競賽挑戰,研究成果榮獲2024年國家新創獎,為遠東集團與亞東醫院爭光。


榮獲臨床新創獎
【創新微創手術數位醫療手臂:提升精準度,減少輻射暴露】
神經外科  陳敏弘醫師

創新醫療之路  亞東醫療團隊在國家新創獎嶄露頭角(相關圖片)  亞東醫院與思輔科技合作的數位醫療手臂,透過創新AI演算法,能即時在X光影像上顯示手術器械位置,大幅減少輻射影像依賴。此手臂不僅能協助醫師扶持穩固器械,更因獨特創新設計的定位機制,展現出比市面上傳統手術機器人更高的精準度。
  
  此項技術不需要額外照CT或3D C-arm,讓整體手術準備與執行時間更精簡,同時降低病患輻射暴露。這套系統能讓外科醫師的手術流程更加順暢,提升手術品質與安全性,因此獲得評審委員的高度肯定,榮獲第21屆國家新創獎的殊榮。此項創新技術與產品預計在年底前有望通過FDA認證,進軍美國等國際市場。

榮獲新創精進獎
【心肌灌注掃描免常模一站式冠狀動脈狹窄預測系統】
心臟血管醫學中心/吳彥雯主任、核子醫學科/汪姍瑩主任、台灣大學及台大醫院團隊

創新醫療之路  亞東醫療團隊在國家新創獎嶄露頭角(相關圖片)   本團隊利用壓力催迫性核醫心肌灌注掃描,自動化前處理流程,可迅速診斷堵塞性冠狀動脈疾病及預測心導管治療後的治療效果。
  
  相較於去年的首次獲獎,本團隊引入GradeCAM可解釋AI技術以確保模型的學習方向正確且精準,完成跨醫院的巨量資料交叉驗證,持續優化模型,預測心導管治療後的3D影像以視覺化方式呈現有助於醫病共享決策進行,同時我們持續多方面改進核醫心肌掃描影像處理技術,包括開發心臟運動校正技術及動態心肌掃描的影像處理,不斷提升臨床應用的潛力,除新創獎,更榮獲2024 AI醫療領航論壇醫療大獎的評審特別獎。下一步我們將邁入本國多中心及跨國多中心研究,積極推動落地及商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