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亞東院訊 第305期
  • 2025年4月

幫助孩童建構良好生活習慣及更安全的環境

總編輯  

  永遠的典範-朱樹勳教授,自1999年朱院長帶領亞東醫院成功強化醫療品質與急重症照護體系,2006年帶領亞東醫院通過「醫學中心評鑑暨教學醫院評鑑」,成為新北市第一家醫學中心。朱院長一言一行都深深影響我們,他的名字將永遠烙印在亞東醫院的歷史中,並激勵著每位醫護、醫事及行政同仁。

  他在2025年2月25日辭世,在此謹致上最高的敬意與謝意。

幫助孩童建構良好生活習慣及更安全的環境(相關圖片)
  兒童抵抗力較差容易生病,總是讓爸媽擔憂,本期兒童專欄報導以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呼吸道融合病毒、腸病毒、兒童/青少年肥胖的問題、兒童扁平足的疾病及小兒外科尿道下裂手術等,作一系列的介紹。


  早產視網膜病變是嬰幼兒失明的主因,其最重要的危險因子是低出生體重與低孕期。若小朋友是屬於早產視網膜病變的高危險群,例如出生小於1500 公克、孕期小於32 週或是有不穩定的臨床症狀、有長期使用氧氣的病史,則在出生後4至6週需安排眼科之會診檢查,通常愈早治療的效果愈好。

  在台灣,大約每4位兒童就有一位體重過重。肥胖會引發許多合併症,尤其在科技發達的時代,3C保母省事方便,近八成肥胖學童吃飯時用3C產品,不僅常喝飲料,攝取蔬菜水果的比例也較低,親子若無共餐習慣,過胖風險恐增加3.7倍,尤其以國中男童最明顯,成為健康隱憂,家長們要更注意孩子健康體位的促進。


  而在足部發展的部分,更要注意兒童足部成長發展三階段。若發現孩子常抱怨足部、腳踝疼痛或常有足踝扭傷、走不久或容易跌倒…等,有這些症狀時則不容小覷,家長注意掌握最佳的治療年齡為7-12歲之兒童,其矯正效果較好。


  到了青少年階段常會遇到多方面的疑惑和困擾,來自於生理、心理、課業、人際關係以及親子溝通等問題。本院重視青少年成長中的煩惱,由家庭醫學部、神經醫學部及精神暨心身醫學部分別執行青少年的精神和心理健康計畫,開設青少年預防保健門診與幸福九號,也舉辦青少年校園健康促進活動等,提供青少年醫療諮詢及照護,促進其身心健康。
  
  當然,除了成長發育的問題之外,生活環境裡很多高風險的誘發因子,引發兒童常見的慢性疾病,包括:氣喘、過敏性鼻炎、慢性咳嗽或病毒感染…等,都應該立即就醫治療、檢查與對症下藥,才能讓孩童儘速遠離病痛的折騰。同時,家長也應覺察幫助孩童建構良好生活習慣及更安全的環境,有效阻絕疾病的發生。

  孩子,是未來的希望,讓我們一同陪伴孩子的健康成長!
    在此祝 兒童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