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幫助青少年情緒障礙 培養社交和情緒習慣是關鍵

神經醫學部神經內科 甄瑞興醫師  

如何幫助青少年情緒障礙  培養社交和情緒習慣是關鍵(相關圖片)  全球約七分之一的10到19歲青少年患有心理健康問題,15到19歲青少年中5.5%有焦慮症,3.5%患有憂鬱症。憂鬱、焦慮、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食物失調、破壞性行為、社交障礙,網路手機成癮,飲酒和吸菸是青少年常見的問題。每100人中有12人曾有自殺念頭。未能及早解決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後果會延續到成年,不單損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會限制成年後過充實生活的機會。

青少年面臨著新科技社會的衝擊
  過去的觀念總認為青少年是無憂無慮沒有煩惱的,事實上現在的青少年面臨著新科技社會的衝擊,帶來不少心理上的改變。除了生理上荷爾蒙的變化,家庭成員死亡、父母親異離,自尊心、自我認同的不穩定、複雜的同儕關係、課業上的壓力以及整個社會環境的變化,深深地影響青少年的生活。青少年憂鬱症的臨床表演,因為表達能力不佳,常用食慾減退、少言寡語、社交隔離、負罪感、失眠、體重變化、精力減退來表現。若是沒有良好的家庭、學校及社會支持.再加上缺乏紓解壓力的管道,青少年很容易誤入歧途,沉溺網絡、手機成癮、飲酒、抽菸、吸毒、加入幫派、犯罪等。

青少年成長過程中面臨多種情緒挑戰
  這些情緒困擾若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可能會發展成嚴重的情緒障礙,進而影響個人的心理健康與生活品質。因此深入了解青少年情緒障礙的成因、表現及其應對方式,對父母、老師及朋友均是有意義的。

  青少年情緒障礙常被診斷為過動兒(ADHD)、自閉症候群(ASD)、阿斯伯格症候群、躁鬱症、思覺失調症、憂鬱症、焦慮症、對立反抗症、行為規範障礙症等。其實診斷名稱不重要,常常發現青少年有多重共病,重要的是小孩有那一些臨床表現,是否有影響生活。經常有家長不希望兒童青少年被診斷貼上標籤,而擔誤被診斷介入治療的先機,導致超過半數以上的小孩漏接,造成青少年時期不可彌補的遺憾。故在1998年澳洲社會學家Judy Singer為了提高人們對這少數族群的人接受度及包容性,同時也接受兒童在發展神經學上的差異,提出了神經多樣性一詞,過去10多年甚得歐美學者支持。神經多樣性症狀的青少年盛行率約2.5%。神經多樣性(Neurodiversity) 指人腦和認知功能的多樣性,例如社交、學習、注意力、情緒和心理功能等的問題出現多樣性,造成社會行為、學習能力、注意力和心境和其他心理功能上的多元性變化,此非疾病或異常。現在神經多樣性診斷已用在自閉症患者、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發育性言語障礙、書寫障礙、發展協調障礙、閱讀障礙等。

  因為神經多樣性的人有他個人獨特的個性,而且這個特質是跟他一輩子的。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來支持神經多樣性的人,例如願意多聆聽他們的意見,讓他們知道你聽到了他們的聲音並尊重他們和他們的選擇,而以對他們有幫助的方式進行溝通,避免只用高功能或低功能來描述,並避免貼上標籤。沒有兩個神經多樣性的人的性格是相同的,同時研究發現神經多樣性的人通常有一些脫穎看不出來與眾不同的特殊才能。

青少年情緒障礙的國際研討會
  2024年10月12日在亞東醫院舉辦「青少年情緒障礙的國際會議」,全國有近360多人參加,會中美國青少年家庭治療師Tony Mosier 指出,對於情緒障礙孩子的家長建議不要緊張,因為大部分情況均有辦法可以控制的,千萬不要覺得羞恥,因為神經多樣性的發生不是因為父母的不好,而是神經系統自然發展尚未成熟的關係,多給小孩一點時間。父母要開始積極學習,了解照顧孩子的技巧,幫助孩子處理情緒。平日要約法三章,若快要吵起來時雙方都要休息15分鐘,讓情緒舒緩後再溝通。美國專家Tony Hansen 說根據研究指出隨著3C產品使用增加,憂鬱症與焦慮的小孩也會越來越多,因此建議限制青少年每天使用手機不超過兩小時,睡前30分鐘不使用手機,不僅會改善睡眠,也對心理問題有所幫助,而且父母要以身作則,跟孩子說話時要把手機收起來。

  美國現在採用連續照顧體系,提供從日照到住宿型機構的整合性支持照顧服務,對於反覆嚴重情緒問題、自殘、自殺傾向、吸毒等個案,美國也提供荒野治療方式,以透過自然環境與活動導向療法,幫助青少年遠離科技,建立自信與社交網絡,在專業團體支持下,結合家庭參與及全人治療,有助於提供較持續鞏固及長期的治療效果。

    美國精神科醫師 James Palmer 指出治療情緒障礙青少年不是一個人的責任,照顧者容易感到孤單,因此情緒障礙青少年與周圍親友、老師的連結是很重要的。照顧團隊應包括:醫師、知曉青少年狀況的家長、老師、親友與社工等,共同來分擔照顧責任,才容易成功。

結論
  青少年在青春期是培養社交和情緒習慣的關鍵時期,這對心理健康至關重要。青少年需要充足睡眠、定期運動、培養對應解決問題和人際關係的互動能力,不論在家庭、學校和社區均非常重要的。

神經醫學部神經內科 甄瑞興醫師網頁連結介紹
專長:失智症、癲癇症、動作障礙、手腳麻痺無力

https://www.femh.org.tw/section/sectionDetail2?CID=0206&&DoctorID=94390

  
如何幫助青少年情緒障礙  培養社交和情緒習慣是關鍵(相關圖片)

 

2024年10月12日在本院舉辦「青少年情緒障礙的國際會議」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