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社會責任
ESG的社會責任(Social)面向中,包含了多重目標,社區關係更是社會責任中的重要議題。亞東醫院秉持著善盡社會醫療責任的宗旨,深耕社區,而「社區護理」便是醫院與社區之間重要的橋樑,承載著民眾從醫院返回社區過渡期的協助,以及回到社區後的持續性照顧。
社區護理的護理師們,各自承擔著不同的角色功能,分主內外,讓病人安心返家,並在家享有好的照護品質。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社區護理師有哪些角色功能及工作內容。
出院準備服務
住院病人在返家前,主動協助病人進行評估,提供病人和家屬正確照顧技術,協助長照資源服務評估與申請,以達到轉介與安置,確保病人在出院後能得到持續性的照護,減輕家屬在出院後照顧病人時的壓力與困難。
* 出院準備個管師的角色功能
* 評估病人返家照顧所需的照護知識與技巧
* 評估病人返家後所需的醫療輔具器材
* 多元評估與協助申請長照服務:如居家服務、居家復能、交通接送等
* 居家環境改善建議
* 共同討論出院安置規劃或選擇合適照護機構
* 轉介返家後續照護資源:如居家醫療、居家護理、居家安寧、長期照顧
資源等
* 電話關懷出院返家後的照護狀況
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
針對急性期穩定之病人(腦中風、創傷性神經損傷、脆弱性骨折、心臟衰竭、衰弱高齡、燒燙傷等),會依個別病人失能程度,在治療黃金期內立即給予積極性之整合性照護,經醫療團隊評估病人具積極復健潛能,提供轉銜幫助病人獲得積極高強度復健照護,使其延緩失能或恢復功能,以減少後續再住院產生的醫療費用、減輕家庭及社會照顧之負擔。
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護理師角色功能
依病人評估結果安排適當之急性後期整合照護模式,包含住院、日間照護或居家,協助病人下轉與媒合合適的承作醫院機構或照護模式。
居家整合照護計畫
本院由跨醫療科結合居家護理組成之專業照護醫療團隊共同合作,提供行動不便,無法外出就醫的病人「居家醫療」、「重度居家醫療」、「安寧療護」三階段之連續性居家與全人照護。依病人實際醫療需要,提供居家訪視及居家醫療等服務,讓長者在家能夠安心養老。2024年也配合國家政策推動「在宅急症照護」,讓因肺炎、尿路感染或軟組織感染需要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的病人,可以選擇留在家裡或照護機構內接受治療,並搭配遠距醫療、遠端生命徵象監測設備及床邊檢測等,不必住院也能接受良好的醫療照護,減少院內交叉感染風險,也減輕民眾的負擔。
居家護理師與安寧居家護理師角色功能
定期居家訪視、管路更換、居家藥物給予、照護指導、傷口照護、症狀控制、舒適護理、臨終衛教等。
居家服務
居家照服員到家中協助失能長輩生活照顧,包含身體清潔、日常照顧、測量生命徵象、餵食、餐食照顧、協助沐浴及洗頭、陪同外出或就醫、等服務,以減輕家屬照顧負擔與提升生活品質。
* 居服督導員角色功能
* 召募、訓練照顧服務員,確實管理與督導工作狀況。
* 訂定照服員工作時間與內容、流程與作業標準、指導與改善。
* 規劃辦理教育訓練(照顧服務員培訓/職前/在職訓練) 。
* 開案及照顧服務員工作分配與調度。
* 關懷電訪、居家訪視。
* 擬訂並執行照顧服務品質監測。
除了常規業務外,社區護理的護理師們還參與了許多服務內容
* 長照專業服務:由居家護理師進家,提供家屬所需的相關照護指導。
* 在宅身心障礙鑑定與聘僱外籍看護工評估:擔任第二鑑定者,與醫師一起到宅針對行動不便的病人,完成身心障礙鑑定,取得身心障礙手冊或巴氏量表聘僱外籍看護工評估。
* 推動居家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考慮居家行動不便的病人,想要完成預立醫療決定的需求,由醫療團隊到案家,進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的過程,免去病人舟車勞頓,又能順利簽署屬屬於他們自己的預立醫療決定。
* Home Easy Go 亞東陪伴出院專案
「回家」,對住院中的病人與家庭而言,原本應該是一件開心且期待的事情,但現今的社會會發現病人會因家人無法來院、老老照顧、獨居無法順利辦理出院或回家後沒有人可以照顧的情形,讓「回家」充滿了焦慮與擔憂。為了讓病人都可以順利地返家,我們提供由受過專業訓練的居家照顧服務員,陪同病人從醫院辦理出院手續開始,到外出採買物品、打理儀容,及返家後的短暫陪伴,讓即使沒有或尚在申請長照身分的病人,都有陪伴服務可以使用。
結論
社區護理的護理師們同為長照人員,能文能武,個個身兼多職,只為了提供病人能有更充沛的準備面對返家後的照護及提供返家後需要的照護或福利申請。希望透過這個簡短的介紹,可以讓大家對於這群默默貢獻的社區護理師們有更多的認識與肯定。

居家護理師,不畏酷暑寒冬深入社區,訪視病人

到案家,協助行動不便的病人抽血,減少病人往返醫院次數

透過居服督導員的評估,協助沒有長照身份的病人,能夠輕鬆順利返家,讓回家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Home Easy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