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亞東院訊 第307期
  • 2025年6月

精準導航,守護健康 3D導航脊椎微創手術

神經外科神經內視鏡暨超音波微創中心主任 溫崇熙醫師  

精準導航,守護健康  3D導航脊椎微創手術(相關圖片)  脊椎是人體最重要的支撐結構之一,從頭部延伸到骨盆,不僅支撐人體重量,也保護著脊髓神經。當脊椎出現退化、創傷、腫瘤或先天性異常等問題時,常會影響生活品質,甚至造成神經功能障礙。在這樣的情況下,傳統手術固然有效,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3D導航脊椎微創手術」逐漸成為治療脊椎疾病的重要利器。

  本文將深入介紹「3D導航脊椎微創手術」的原理、優勢、與其能應用的脊椎疾病,幫助病人與家屬更清楚了解這項先進技術如何提升手術安全性與療效。

什麼是3D導航脊椎微創手術?
  3D導航脊椎微創手術,是指運用術中即時影像(如電腦斷層、各式3D影像)、光學或電磁追蹤系統,在脊椎手術過程中進行精確導引,協助醫師定位病灶及安全置放脊椎內固定物(如椎弓根骨釘)。其操作方式可說是「醫療版GPS」,能大幅減少傳統手術中因人為誤差造成的併發症。

3D導航脊椎微創手術的優勢
* 提高手術精準度:
傳統手術常需依賴施術者經驗與解剖結構特徵,導致放置骨釘時可能偏離目標,造成神經、血管或其他組織損傷。3D導航手術可提高精準度至 95% 以上。

* 減少併發症:避免誤傷神經、脊髓與大血管,尤其在解剖結構異常、脊椎側彎、或曾手術過的患者中更為重要。

* 縮短手術時間與恢復期:精確操作以降低不必要的組織損傷,加速術後恢復,病患可更快返家或回復正常工作。

* 提升微創手術應用:3D導航系統讓醫師即使在小切口中也能清楚辨識手術路徑,配合內視鏡或顯微鏡更有利於微創手術治療。

傳統脊椎手術、脊椎微創手術、3D導航脊椎微創手術比較
* 傳統脊椎手術:
視野清楚,但傷口大、破壞大、復原慢、住院時間長。

* 脊椎微創手術:較少破壞正常組織,但仍仰賴施術者經驗,且在視野或操作角度上略有受限。

* 3D導航脊椎微創手術:手術傷口小、定位最準確、神經損傷風險最低,也能縮短手術時間與住院天數,是目前脊椎手術的重要趨勢。

適合進行3D導航脊椎微創手術的疾病
* 退化性脊椎疾病

  腰椎滑脫症、復發性腰椎間盤突出症,這類疾病多見於中老年人,常因年齡老化、退化性病變導致神經壓迫,引起背痛、下肢麻木或無力。3D導航系統能幫助醫師安全切除壓迫神經的骨刺或軟組織,並準確放置骨釘固定脊椎,防止進一步滑脫或不穩定。

* 脊椎外傷
  爆裂性骨折、壓迫性骨折,3D導航系統能協助醫師在骨折變形的脊椎中找到安全路徑放置骨釘,避免進一步傷害脊髓神經,穩定骨折區域,加速癒合與康復。

* 脊椎腫瘤
  3D導航脊椎微創技術能協助精準切除腫瘤,同時保護周圍正常神經與血管結構,必要時可進行脊椎重建與固定,提升生活品質與預後。

* 先天性或結構性脊椎異常
  這類疾病常見於青少年或部分老年人,若脊椎變形角度過大或有神經壓迫,需進行矯正手術。3D導航系統有助於脊椎變形的手術計畫與骨釘放置,提高安全性與矯正效果。

3D導航脊椎微創手術的流程
* 術前影像評估與規劃:
包括核磁共振檢查、電腦斷層檢查、X光檢查及術中3D影像掃描,建立3D模型,規劃手術路徑。

* 手術定位與配對:術中透過紅外線光學追蹤技術將實際脊椎位置與3D模型配對。

* 3D導航操作與執行手術:施術者透過顯示器即時觀察器械位置,準確進行減壓、融合、放置骨釘等步驟。

* 術後影像確認與追蹤:術後進行影像檢查,確保手術效果與確認骨釘位置。

結語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3D導航脊椎微創手術已逐漸成為現代脊椎疾病治療的重要工具。其高度精準、安全與微創的特性,不僅能降低手術風險,也大幅提升病患的恢復速度與生活品質。然而,每位病人的病情不同,是否適合3D導航脊椎微創手術仍需經由專業醫師評估,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式。

  本院神經外科自2024年引進「3D導航脊椎微創手術系統」,已成功為多位病患解除痛苦、恢復健康。若您或家人正面臨脊椎疾病的困擾,不妨至本院神經外科諮詢,了解3D導航脊椎微創手術是否為您合適的治療選項,為自己的脊椎健康把關,重拾活力人生。

神經外科神經內視鏡暨超音波微創中心主任   溫崇熙醫師網頁連結介紹
專長:脊椎微創手術、單通道脊椎內視鏡微創手術、脊椎導航手術、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術、頸腰椎骨刺退化、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症、腰椎滑脫症、手麻、腳麻、肩頸痠痛、下背痛、坐骨神經痛、脊椎腫瘤、脊椎外傷、頭部外傷、腦中風

https://www.femh.org.tw/section/sectionDetail2.aspx?CID=0282&&DoctorID=90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