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語音朗讀連結
王伯伯最近和鄰居李伯伯聊天時,發現二人都做過腹股溝疝氣手術,但花費卻天差地遠。王伯伯用的是健保給付的傳統疝氣修補手術,費用幾乎全由健保負擔。而李伯伯則選擇了最新的達文西機器人手臂輔助手術,但自費金額高,應如何選擇腹股溝疝氣手術,本文將詳細介紹說明。
什麼是腹股溝疝氣?
腹股溝疝氣俗稱「脫腸」,是指腹腔內的器官經由腹壁肌肉或筋膜的破洞向外不正常凸出的現象。腹股溝位於腹部與大腿交接處,是腹部最薄弱的地方,在男性有精索通過,在女性則有卵巢圓韌帶通過。
疝氣發生的原因
發生主要由於人體腹壁的肌肉及筋膜因受傷、老化或先天性缺陷而變薄弱或缺損。造成腹腔增壓而導致疝氣的原因包括:
* 肥胖
* 久站或突然用力提重物
* 長期負重工作
* 慢性攝護腺肥大導致排尿時腹部長期用力過度
* 慢性便秘
* 長期咳嗽或打噴嚏
疝氣的症狀
約95%的疝氣可從外觀上看出,主要症狀如下列敘述:
* 腹股溝處有鼓脹感、隱隱悶痛或有明顯的腫塊凸出
* 站立及腹部用力時特別明顯
* 躺下時突出物會縮回腹腔,腫塊消失不見
* 凸起處感覺灼燒、疼痛、水腫的情況
* 鼠蹊部偶有牽拉痛、沈重感,於彎腰、咳嗽、提東西時特別明顯
如果出現急遽疼痛,要小心是嵌頓型疝氣,須馬上就醫開刀。
疝氣手術治療方式比較
|
手術 |
傳統開放手術 |
腹腔鏡疝氣修補術 |
達文西機器人手術 |
|
傷口大小/美觀 |
傷口較大(5-8公分),疤痕明顯 |
傷口小(3個0.5-1公分小洞),疤痕小 |
傷口極小,外觀最佳 |
|
疼痛感 |
較明顯 |
較輕微,術後疼痛少 |
最低,術後不適感最少 |
|
復發率 |
約4-15% |
約3-10%(依醫師經驗差異大 |
約3-5% |
|
恢復速度 |
需較長時間(回復日常約10-21天) |
恢復快(回復日常約6-14天) |
恢復快(類似腹腔鏡) |
|
住院天數 |
較長(1-2天或以上) |
較短(多數可當日出院) |
較短(多數可當日出院) |
|
麻醉方式 |
可選局部、脊椎或全身麻醉 |
需全身麻醉 |
需全身麻醉 |
|
感染風險 |
較高(傷口大) |
較低(傷口小) |
最低 |
|
併發症 |
神經損傷、出血、感染、慢性疼痛 |
內臟損傷、血腫、氣腫、慢性疼痛 |
併發症率低,少數出血或感染 |
|
適用對象 |
幾乎所有疝氣,特別是大型或複雜疝氣 |
適合雙側疝氣、復發疝氣、年輕族群 |
精密需求、複雜或復發疝氣 |
|
缺點 |
傷口大、恢復慢、疼痛較明顯、感染率高 |
需全身麻醉、學習曲線高、費用較高、不適合所有疝氣 |
費用最高、手術時間長、設備及訓練需求高 |
|
費用 |
較低 |
較高 |
最高 |
|
醫師經驗影響 |
影響較小,標準化高 |
影響大,經驗不足復發率高 |
需高度訓練,經驗影響顯著 |
術後護理注意事項
※ 傷口照護
* 保持傷口清潔乾燥
* 術後第一天需冰敷鼠蹊部或陰囊下方
* 注意傷口有無紅、腫、熱、痛等發炎徵象
※ 活動限制
* 術後三個月內須避免:
> 避免便秘或用力解便
> 避免彎腰提重物(避免超過5公斤)
> 避免劇烈運動如跑步、打球
> 避免仰臥起坐、伏地挺身
> 避免騎腳踏車或摩托車
> 避免性行為(建議術後一個月)
※ 飲食建議
> 多攝取高纖維食物、蔬菜、水果,預防便秘
> 多吃高蛋白食物(牛奶、蛋、魚、肉類)促進傷口癒合
> 多喝水(每日2,000-3,000c.c.)
故事結尾...
二人討論後才明白,除了手術方式不同,費用的差異還來自於許多細節:像是人工網膜有健保給付的基本款,也有高階自費網膜,材質與舒適度不同;還有其他像止血粉、凝膠、促進傷口癒合的產品來提升手術品質和加速復原的選擇性自費項目。這些項目是否需要,往往取決於疝氣的複雜程度、個人健康狀況,以及對術後恢復的期望。
因此,王伯伯和李伯伯都認同,手術方式的選擇不僅僅是費用的考量,更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疝氣的嚴重度,以及和醫師充分討論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必要的醫材和自費項目,應根據個人需求與醫師專業建議來決定,才能兼顧安全、效果與經濟負擔。
泌尿科 歐正峰醫師網路連結介紹
專長:微創腎臟輸尿管結石治療 (體外震波、軟式輸尿管鏡)、排尿障礙評估治療(藥物治療、電刀刮除、雷射汽化切割術、水蒸氣消融治療、攝護腺拉提手術)、疝氣治療與泌尿系統重建(達文西疝氣修補、傳統包皮環切手術、包皮槍、單口結紮)
https://www.femh.org.tw/section/sectionDetail2?CID=0285&&DoctorID=90643

腹股溝疝氣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