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語音朗讀連結
白內障手術是目前安全性非常高、技術成熟的眼科手術,整體成功率超過98%,大多數病人術後視力可大幅改善。但如同所有醫療行為,仍有極低機率出現手術併發症。
手術風險解析
※手術中的風險
* 水晶體囊袋破裂:發生率約為 0.5%-2%。手術移除白內障過程中,可能因水晶體囊袋脆弱破裂,影響人工晶體放置位置。
* 虹膜損傷:發生率小於 0.5%。手術操作可能拉扯或影像虹膜,造成術後短暫畏光、瞳孔變形。
* 角膜內皮損傷:輕微水腫為常見暫時性反應,持續性水腫較少見(<1%)。主要與手術時間與超音波能量有關。
* 出血:輕微前房出血發生率約為0.1%-0.3%,大多可自行吸收。嚴重出血(如脈絡膜出血)極為罕見(發生率<0.01%)。
* 人工晶體植入困難:若遇小瞳孔、囊袋韌帶鬆弛等情形,可能影響人工晶體植入,約 0.5% 需改用特殊固定方式。
※手術後的風險
* 感染(眼內炎):為最嚴重但極罕見併發症,發生率約 0.01%-0.05%(萬分之一至五)。早期治療能保護視力。
* 高眼壓或低眼壓:短暫眼壓波動約 1%-3%,大多透過藥物控制穩定。
* 後囊混濁(繼發性白內障):最常見的晚期併發症,發生率約 10%-30%,可透過門診雷射治療改善。
* 視網膜剝離:發生率約 0.1%-0.5%,高度近視患者風險較高。若出現閃光、黑影應立即就醫。
* 人工晶體偏移或脫位:發生率約 0.1%-0.7%,若影響視力可能需手術修正。
* 角膜水腫:輕微水腫常見,持續性嚴重水腫少見(<1%),嚴重時需角膜移植。
預防方式說明
※ 手術前的準備
* 完整術前評估:由眼科醫師進行詳細眼部檢查,包括角膜、視網膜、黃斑部與視神經等。
* 控制全身性慢性疾病:良好控制血糖、血壓、心血管疾病,減少術中、術後風險。
* 用藥與病史告知:告知醫師目前使用藥物(如抗凝血劑、抗血小板藥物)與過去手術、出血體質等病史,讓醫師規劃適當停藥或調整方案。
※手術中的安全措施
* 選擇經驗豐富的手術醫師與團隊:醫師經驗對降低後囊破裂、玻璃體脫出、人工晶體偏移等併發症有極大幫助。
* 採用先進手術儀器與技術:包含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Zepto引導視軸中心定位前囊切口術、囊袋支撐環,有助提高手術安全性與穩定性。
* 無菌環境嚴格控管:手術室環境嚴格消毒、術中使用抗生素降低感染機率。
※手術後的照護
* 規則使用術後藥物:包括抗生素與消炎藥水,防止感染與控制發炎反應。
* 避免揉眼、髒手接觸眼睛:防止外來細菌感染。
* 避免劇烈運動與提重物:預防傷口裂開、人工晶體移位、眼壓波動。
* 定期回診追蹤:依照醫囑回診檢查術後變化。
* 警覺異常症狀:突發視力模糊、劇烈眼痛、紅腫、黑影飄浮物。若術後出現以上症狀,請立即回診。
發生後的處置方式
※手術中的風險處置方式
* 水晶體囊袋破裂:若破裂輕微,可繼續手術並改變人工水晶體置入方式。若破裂嚴重:需進行玻璃體切除後,再植入人工水晶體。
* 虹膜損傷:輕微損傷觀察即可。嚴重才需進行虹膜縫合修復,矯正瞳孔變形。
* 角膜內皮損傷:術後點用高滲劑與抗氧化藥水觀察。嚴重者需進行角膜移植。
※手術後的風險與處置方式
* 感染(眼內炎):緊急注射眼內抗生素,控制感染。若惡化則進行玻璃體切除手術。
* 高眼壓/低眼壓:使用眼藥水控制眼壓。若眼壓波動劇烈,視情況更換藥物或調整人工晶體位置。
* 後囊混濁:門診使用雷射清除混濁的後囊。
* 視網膜剝離:視情況進行視網膜雷射或進行玻璃體切除手術修補。
* 人工晶體偏移/脫位:若視力受影響,需重新定位或更換晶體。包含鞏膜固定式人工水晶體、虹膜固定式人工水晶體、或改置前房型人工晶體。
整體而言,白內障手術屬於低風險且高度可控的手術。選擇亞東醫院眼科部團隊,能享有完善的術前評估、先進的手術設備與技術,以及嚴格無菌控管的手術環境,大幅降低手術風險並提升成功率。此外,眼科部擁有齊全的治療儀器,能根據病人狀況提供即時且完整的後續處置方案,確保您的視力健康獲得最妥善的照護。
眼科部葡萄膜炎科 王令維醫師網路連結介紹
專長:葡萄膜炎、白內障超音波手術、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視網膜疾病及手術、黃斑部疾病及手術、一般眼科、兒童視力保健、青光眼
https://www.femh.org.tw/section/sectionDetail2?CID=0260&&DoctorID=95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