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男人常在中年後出現排尿問題
很多男性年過40後,會發現上廁所次數變頻繁、排尿變慢,甚至有「尿不出來」的窘境。其實這和男性獨特的泌尿構造有關,男性的尿道從膀胱開始,延伸至陰莖頂端,全長大約25公分,這段「排尿通道」正好穿過攝護腺。隨著年齡增長,攝護腺可能逐漸增生肥大,就像水管中間被捏住一樣,壓迫到尿道,導致排尿變得困難、細弱甚至斷斷續續。
小心!排尿問題不見得都是攝護腺惹的禍
雖然攝護腺肥大是造成男性排尿障礙的主因之一,但並不是唯一原因。醫學上將排尿困難相關問題統稱為「下泌尿道症狀」,除了攝護腺問題,也可能是膀胱功能異常(如膀胱過動)、尿道狹窄、神經系統疾病(如帕金森氏症、中風後遺症)、慢性尿路感染或發炎等。這些病因雖然症狀相似(如:頻尿、夜尿、急尿、滴尿),但治療方式卻完全不同。因此,千萬別自己猜,或把它當成「老化自然現象」忽略,建議及早尋求泌尿科醫師診斷,避免延誤治療、造成膀胱功能受損。
攝護腺肥大怎麼治?藥物是多數病人的第一選擇
隨著醫療進步,針對攝護腺肥大的治療已相當成熟。針對輕度或中度症狀,大多數病人可先透過藥物改善排尿狀況。
* 甲型阻斷劑(α-blockers):鬆開「水龍頭」,有效緩解排尿困難
這類藥物(如 Tamsulosin、Silodosin)主要是放鬆攝護腺與膀胱出口的肌肉,就像替被擠壓的水管「打開開關」,幫助尿液更順利流出。通常在服藥後幾天內,排尿困難、尿流變細、尿滴不盡等問題就會明顯改善。建議睡前服用以減少因血壓降低導致的頭暈;起身時動作放慢,避免跌倒。若近期計畫接受白內障手術,請務必告知醫師正在服用這類藥物,以利手術規劃。
* 5α-還原酶抑制劑:從根本縮小攝護腺
與甲型阻斷劑不同的是,這類藥品(如 Finasteride或Dutasteride)是從荷爾蒙層面著手,長期抑制體內會促使攝護腺增生的DHT(雙氫睪固酮)產生,從根本減緩腺體的持續增大。這類藥物的效果並非立竿見影,通常需要持續服用三到六個月以上才會開始明顯見效。值得一提的是,這類藥物會影響PSA(攝護腺特異抗原)的血液檢測值,因此在做健康檢查或攝護腺癌篩檢時,必須主動告知醫師正在服用此類藥物。另外,部分男性可能會出現性慾降低、射精量減少等副作用,但多數在停藥後可緩解。
* 膀胱過動治療藥物:改善頻尿、急尿症狀
除了攝護腺本身造成的壓迫感,有些病人還會伴隨頻尿、急尿等膀胱過動症狀,此時可考慮加入針對膀胱的藥物治療。常見選項包括抗膽鹼藥物(如Solifenacin),這類藥物可幫助放鬆膀胱平滑肌,減少不必要的收縮感;或是β3促效劑(如Mirabegron),藉由不同的機制延長膀胱儲尿時間,減少突如其來的尿意。每種藥物的作用與副作用略有差異,例如抗膽鹼藥物可能會造成口乾、便秘等,β3作用劑則可能升高血壓。
* 第五型磷酸二酯酶-5(PDE5)抑制劑:雙重功效的治療選擇
對於同時有勃起功能障礙的男性,低劑量的Tadalafil(每日5毫克)不僅有助於性功能改善,還能緩解攝護腺肥大導致的排尿症狀。這是目前唯一被核准同時用於攝護腺與性功能治療的藥物,對許多中年男性而言,可謂一舉兩得。不過,此類藥物不能與硝酸鹽類藥品併用,否則有嚴重低血壓風險,常見副作用為頭痛、熱潮紅、消化不良等。
* 合併療法:快又穩的雙管齊下
在許多情況下,單一藥物的效果可能不足以完全改善症狀,這時建議進行合併治療。甲型阻斷劑與5α-還原酶抑制劑同時使用,能夠兼顧短期的排尿症狀緩解與長期的腺體體積控制,臨床研究顯示不僅能顯著改善症狀,還能有效降低日後出現急性尿滯留或接受攝護腺手術的風險;通常合併治療會持續至少六個月以上。另外,也可考慮使用甲型阻斷劑合併第五型磷酸二酯酶-5抑制劑,若是症狀(頻尿、尿急、夜尿)仍未改善,則可再加上抗膽鹼藥物或是β3促效劑。
本院用於攝護腺肥大藥品列表
|
藥物類別 |
代表藥物 |
作用方式 |
常見副作用 |
特別注意事項 |
|
甲型阻斷劑 (α阻斷劑) |
Tamsulosin (替你舒坦), Silodosin (優列扶) |
放鬆攝護腺平滑肌 |
頭暈、逆行性射精、鼻塞 |
姿勢性低血壓 |
|
5α-還原酶抑制劑 |
Finasteride (快得), Dutasteride (適尿通) |
縮小攝護腺體積 |
性功能影響、PSA下降 |
孕婦避免接觸藥品 |
|
抗膽鹼藥 |
Solifenacin (衛喜康), Oxybutynin (歐舒),
Tolterodine (得舒妥) |
抑制膀胱過動 |
口乾、便秘、視力模糊 |
餘尿多者慎用 |
|
β3促效劑 |
Mirabegron (貝坦利) |
放鬆膀胱 |
血壓輕微升高 |
高血壓患者需監測 |
|
PDE5
抑制劑 |
Tadalafil (犀利士) 5mg |
多重機轉改善症狀 |
頭痛、消化不良 |
不可與硝酸鹽類併用 |
預防攝護腺肥大從改善生活習慣做起!
除了藥物治療,日常生活管理也扮演關鍵角色,避免久坐或過度攝取咖啡、茶或酒精等刺激性飲品、避免睡前大量飲水、維持正常排尿節奏不憋尿、控制體重與規律運動,都是有助於緩解排尿問題的簡單方法。另外由於市售感冒藥、暈車藥、止瀉藥等可能包含導致尿滯留的成分,建議使用前務必諮詢醫師或藥師。行為介入方面則包括練習凱格爾運動和重覆排尿訓練。此外,定期接受泌尿科檢查與追蹤PSA指數、超音波評估攝護腺體積,也有助於早期發現問題,及早介入治療。
最後提醒:別讓害羞拖延了您的健康
很多男性對排尿困難或頻尿感到尷尬,其實這些問題有很高的治療成功率。越早就醫、越早用藥,能有效避免併發症如尿滯留、泌尿感染甚至膀胱肌肉失能等不可逆傷害。透過專業醫療評估與適切的治療策略,絕大多數病人都能恢復良好的排尿品質與生活品質,重新找回自在、安心的每一天。
參考資料
Uptodate 線上醫學資料庫
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39卷6期 (2024/06) pp. 174-180
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31卷1期?(2016/01)?pp.?15-22
攝護腺健康新知 出版社: 原水文化;出版日期201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