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離「三高」預防腦中風

新陳代謝科 施婷婷醫師  

遠離「三高」預防腦中風(相關圖片)     「三高」是近年來國內宣導的健康保健口號。所謂的「三高」是指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國內外的醫學研究已確定「三高」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狀動脈疾病、腦中風)的風險。近十幾年來,一些專家綜合了「三高」和腹部肥胖提出了「代謝症候群」的觀念。代謝症候群涵蓋比「三高」更廣,有些人還沒有達到「三高」的標準卻已經符合代謝症候群的定義。比起健康的人,有代謝症候群的人,將來罹患高血壓率多3.7倍、糖尿病多6倍、腦中風多2.6倍及心臟病多1.3倍。根據行政院國民健康局2006年全國性統計資料發現,二十九至七十九歲之間的成年人,代謝症候群盛行率已上升到16.4%;男女的盛行率為男性每五人有一位罹患代謝症候群而女性則有每八位即有一位罹患代謝症候群。有代謝症候群的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是正常人的三倍,而死亡率更高達五倍之多。國民健康局公布的代謝症候群之臨床診斷準則為(如下表):以下五項危險因子中,若包含三項或以上者,即可診斷為代謝症候群。

危險因子

異常值

肥胖

腹部肥胖

腰圍: 男性≧90公分;女性≧80公分

血壓上升

收縮壓≧130 /舒張壓≧85毫米汞柱

高密度膽固醇過低

男性 <40mg/dl

女性 <50mg/dl

三酸甘油脂上升

三酸甘油脂≧150mg/dl

空腹血糖值上升

空腹血糖≧100mg/dl

92年國人代謝症候群相關疾病醫療費用

項目

代謝症候群/癌症

門診費用

(億點數)

住院費用

(億點數)

合計

(億點數)

糖尿病

98.6

95

18.2

113.2

高血壓

211.2

129.3

4.0

133.2

心臟病

119.5

57.6

86.1

143.7

腦中風

45.5

51.8

55.0

106.8

小計

474.8

333.7

163.3

497

癌症

31.7

93.0

127.6

220.6

佔率(給付總計)

23.1%

17.3%

13.61%

15.9

代謝症候群/癌症

 

3.59

1.28

2.25

「三高」及代謝症候群的預防與治療
  代謝症候群的治療目標主要是要改善肥胖及脂肪代謝異常,進而預防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最終的目標是要避免這些疾病對生活品質的影響甚至腦中風所導致的失能、殘障及死亡。要達到這些目標,最重要的是生活習慣的改變和減重,如果效果不夠理想則以藥物針對各危險因子予以治療。研究已證實,體重減輕7~10%(不需要降到理想體重),可顯著預防「三高」的發生。一般建議此減重目標於6~12個月內達成。以下對遠離「三高」提出幾個建議。

1.運動
採逐漸增加方式,目標是每週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每次約30~60分鐘,儘量以全身性的運動為主。運動前後必須有5~10分鐘的暖身及緩和運動。上述有氧運動也可搭配一些肌力訓練。除了制式的運動,另外採取比較動態的生活方式來提高身體活動量也是不錯的策略,例如:通勤時多走路、騎腳踏車,或日常生活多做一些家事、園藝等。
2.飲食
要達到減重的目標,每天要減少約500大卡的熱量攝取。謹守三低一高—低鹽、低糖、低油、高纖的飲食原則。減少含高膽固醇的食物如內臟、魚卵、蟹黃、蛋黃等。每週蛋黃不宜吃超過2~3個。要增加不飽和脂肪酸(如芥花籽油、橄欖油、硬核果類)比例,減少飽和脂肪酸、減少反式脂肪酸(常用於薯條或餅乾加工)。增加全穀類及水溶性纖維如燕麥,新鮮當令的蔬菜水果等。
3.戒菸及適量飲酒
可大幅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每公克酒精可產生7大卡的熱量,所以飲酒過量者容易體重增加。每日飲酒量:男性30ml,女性15ml以下(酒精濃度40%)或男性720ml啤酒,女性360ml啤酒。
4.定期健康檢查
全民健保提供四十歲以上民眾免費健康檢查可協助民眾早期發現三高的症狀
5.正面積極處理生活壓力
生活中要面對大大小小的壓力,不彷運用聽音樂、運動、泡澡、靜坐冥想、培養個人興趣等來放鬆自己。
6.藥物治療
如果上述生活習慣改變無法達到治療目標,或是一些危險因子已經達到需要藥物治療標準,則應與醫師配合好好服藥並積極自我測量血壓及血糖。
  現代人的壽命比以前延長了許多,疾病的型態也從傳染病變成了慢性病。及早行動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遠離「三高」才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之發生。
  
代謝症候群防治策略

 

初段預防

次段預防

一般大眾

高危險群

1.早期發現個案,與目前篩檢策略合併,如:

  (1)成人健檢(健保局)

  (2)三高到點篩檢

  (3)複合式篩檢

2.俟該疾病列入國際疾病分類(ICD-9)代碼後,再參考目前糖尿病、高血脂及高血壓,訂定醫療照護指引

3.提供有效照護

  (1)研發個案管理模式

  (2)建立品管監測制度

 

1.多元化大眾傳播促進認知

(1)教材及工具(如腰尺等)之研發

(2)訂定衛教指引

2.導引國人建立健康生活型態

 

1.界定群體

  (1)糖尿病、高血脂及高血壓家族史

  (2)曾罹患妊娠糖尿病(GDM)

  (3)肥胖

2.早期健康促進

  (1)重點

     a.體重控制

     b.均衡營養

     c.體適能促進

  (2)對象

     a.村里社區、b.學校、 c.職場、d.軍中、

     e.社區健康中心

1.衛生局及醫事人員共識之建立及照護能力之提升2.進行相關流行病學調查及科技研究3.增強支持系統(包括病友團體等)、4.成本效益分析

1.均衡營養、體重控制(食品處)、 2.拒菸戒菸(衛教中心)3.壓力調適(醫事處)、4.體適能促進(本局社區健康組)5.社區、學校、職場等健康營造(本局社區健康組)

疾病照護之健保給付(健保局ICD9之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