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是一群濾過性病毒的總稱,常於夏季、初秋流行,可經由接觸病人的口鼻分泌物、糞便、飛沫等途徑傳染。
    這一群腸病毒可以引起很多種疾病,其中百分之五十至八十是沒有症狀的。有些感染只有發燒或類似一般感冒的症狀,有些則比較特殊,在這裡舉出給大家了解:
(1)在手、腳與臀部周圍出現丘疹,疹子大多不癢、頂端有小水泡,而且口腔有潰瘍出現。那就要想到是一種叫做手足口病的腸病毒感染。
(2)如果病人有發高燒,在喉嚨出現水泡,然後很快地破掉變成潰瘍,由於潰瘍會造成疼痛,孩子會拒絕進食,甚至連口水也吞不下去,臨床上見到的就是流口水及厭食的症狀,那就要考慮是疱疹性咽峽炎。
(3)有時還會引起特別的併發症:如無菌性腦膜炎、腦炎,病人會出現活動力不佳、嗜睡、意識不清、嘔吐不止、強烈的頭痛、抽搐等現象,有時還會有肢體麻痺的情況。小孩子如果出現呼吸急促、走路會喘,必須注意是否有心肌炎、心包膜炎或肺炎的併發症。
  
    腸病毒雖然有個「腸」字,但它引起腸胃道的症狀(如:腹瀉)卻不明顯。腸病毒的感染並不像輪狀病毒、流感病毒或細菌引起的急性腸胃炎,它少有明顯的上吐下瀉症狀。若家長不清楚到底是什麼,應在發現症狀時趕快諮詢小兒科專家的意見,以免延誤。
    對於腸病毒的確切診斷,必須經由實驗室的檢驗才能確定,但是這些病毒的分型對於治療並無助益。對於病情嚴重而有生命危險的患者,可以考慮免疫球蛋白的治療,不過它的效果還是沒有定論。而針對急性腸胃炎的治療,主要是補充水份及電解質以防止嚴重的脫水,若病人只是輕度脫水,也沒有嚴重的嘔吐,可以給予口服葡萄糖、電解質水溶液;若是出現中度或重度的脫水,則必須給予靜脈點滴注射。當急性的脫水處理妥當後,方可讓病患進食一些容易吸收的營養品。
    要如何預防腸病毒的感染及避免急性腸胃炎?最主要的是要加強洗手、注意個人衛生、加強居家環境衛生、避免接觸病人、避免去人多的場所。如果有學童罹病,應請假暫勿上課,以免傳染給其他的學童。
 
正確的洗手方式:
1. 溼:以乾淨的自來水沖溼雙手
2.搓:抹上肥皂,搓洗雙手至少20秒,手指與指甲也需洗淨
3. 沖:用水把肥皂泡沫沖洗乾淨
4. 擦:用毛巾或紙巾把手擦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