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五十歲於在一年前的公司的健康檢查中被告知有高血壓,而開始自家中附近的診所按時服用抗高血壓藥物。令他不解的是家族中並無高血壓的病史、又菸酒不沾,一年下來高血壓的控制情形不盡理想,他歸咎於自中年以來一直過重的體重所造成,進而至新陳代謝門診求助,經醫師檢查發現,除了原本過重的問題之外,還有糖尿病。醫師進一步詢問下,得知王先生還有長期在上班時精神倦怠、易打瞌睡、終日睡不飽的情形。一旁陪伴的太太則不解地表示,王先生晚上似乎都睡得很沈,鼾聲震天,只是睡眠的鼾聲有時會被像吸不到氣的聲音給打斷,醫師表示可能是阻塞型睡眠終止症。一個月後經醫師安排睡眠實驗室的檢查,在夜間裝戴正壓呼吸面罩,王先生終日精神不繼,昏昏欲睡和高血壓的情況獲得改善。.
 據估計,睡眠呼吸終止症至少影響百分之五的成年人和百分之二十的老年人,可惜的是大眾對此一疾病缺乏認識,如案例中王先生一樣,不了解其和心血管和代謝疾症的關連性,有四分之一的工作者,會在白天打瞌睡,人類歷史上,因為打瞌睡所付出的代價可是不少,除了熟知的交通意外之外,大型的災難,如:美國三哩島核能電廠意外、蘇俄的車諾比核災等都是著名的因睡覺而誤了大事的有名例子。
   
 在二十世紀的中後期,睡眠呼吸終止症開始被描述和研究,然而事實上在十九世紀,阻塞型睡眠終止症就曾被描述過,當時的英國作家迪更司,在其成名代表作:匹克威克外傳(The Posthumous Papers of the Pickwick Club)中,描述一位肥胖、臉潮紅、長處於嗜睡狀態的男孩,被相信是描述典型睡眠呼吸終止的文獻。
 我們的上呼吸道涵蓋鼻咽、口咽、和下咽,在生理結構上,藉著周邊包覆的神經、肌肉之間的協調、維持暢通,作為一個傳導呼吸氣體的重要管路。清醒時,因為神經的興奮通路較寬,只有在吞嚥、打嗝、講話時,此一通道才會關閉。在睡眠中,因為神經興奮的減少,進而降低肌肉張力,上呼吸道,尤其在口咽位置的管徑就會變小,若發生在上呼吸道原本就窄小的人身上,就會形成厲害的阻塞,而造成睡眠中呼吸中止症。
 症狀有打鼾、日間嗜睡、早晨頭痛、喉嚨乾、勃起障礙、憂鬱、精力及記憶力的受損,病人在外觀和理學檢查上往往是肥胖、眼瞼下垂、伴隨難以控制的高血壓。然而,並非所有病人都是肥胖的,其他像是會讓上呼吸道狹小的狀況,包括:下頜退縮(如暴牙)、較小的下顎及上顎、大脖子、大舌頭、和有其他先天異常疾病,如:唐氏症。另外,有睡眠呼吸終止症病患,往往不是一開始就來到胸腔科的門診,在新陳代謝科的甲狀腺功能低下、肢端肥大症、糖尿病、腸胃科的胃食道逆流、心臟科的高血壓、腎臟科的慢性腎衰竭、神經科的中風,都和此症有相關性。
 
 在檢查方面,和其他睡眠疾病一樣,亦是仰賴睡眠多項生理檢查(Polysomnography),病患要在睡眠實驗室睡一個晚上,經檢驗師將導極黏貼和將感應器固定在身上之後,電腦會記錄包括了腦電圖、眼動圖、頷下肌電圖、前脛骨肌電圖、心電圖、口鼻呼吸氣流、胸腹起伏感應、血氧飽和度、鼾聲、睡眠體位等資料,再經醫師判讀來確定診斷和分類。
 
    治療上主要是正壓呼吸器,可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病患可穿戴鼻罩式或口鼻罩式的面罩,接通一如電話般大小的呼吸器,藉由其供應的氣流和壓力,來支撐和暢通病患的上呼吸道,其他的治療還有口內止鼾牙套和顎咽整型術。藥物方面主要是一輔助的角色,或病患無法或不願意裝戴正壓呼吸器的情況,其他很重要的是減重,避免一些安眠或鎮定劑、戒煙、戒酒。氧氣的使用主要是在嚴重呼吸中止症並伴有低血氧的病患上,其他可嘗試的方法,如:讓側睡或墊高枕頭。
 
 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一個常被忽略的疾病,但經由方便的睡眠實驗室檢查,可獲得重要的診斷資料,接受治療的改善臨床症狀是顯著的,更進一步能使心血管疾病的病情受益。
 
表一:阻塞性睡眠呼吸終止症造成的衝擊
 
 
表二: 簡易嗜睡量表,超過10分表示有白天嗜睡的問題,需進一步安排睡眠檢查

 
 
 
 
 
圖一:迪更司所描繪的胖男孩—喬,具有典型阻塞性睡眠呼吸終止症的特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