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電磁波療法(RadioFrequency,簡稱RF)讓醫學美容走入非侵入性醫療的新紀元,主要是希望在不開刀、不流血、無傷口的情況下,撫平尚未定型的皺紋,改善肌膚鬆垮下垂的問題!
  運用在醫學美容上的RF是利用儀器產生的電磁波對身體組織產生阻抗之特性,進而產生熱能,或儀器直接產生的熱效應,刺激皮膚真皮層中的膠原蛋白產生收縮的現象,而收縮的膠原蛋白會使皮膚組織進入療傷反應(wound healing)的過程。一般而言當膠原蛋白受熱時會產生立即收縮的現象並且變厚,而纖維母細胞也會產生更多的膠原蛋白,臨床上除了可使細紋皺紋減少之外,皮膚也變得更飽滿有彈性。這就是”提拉緊實”的功效。
電波拉皮
 電波拉皮可作用至表皮下2.5mm以下的部位,所以作用的部位不只是皮膚真皮層,甚至可到皮下脂肪的結締組織。但相對的它治療時感覺較為疼痛,也較可能造成灼傷、結痂、色素沉澱的風險。同時因為它可深至皮下脂肪組織,因而有極少數病人有表皮塌陷的副作用。
電波拉皮的適應症
  1. 對於鬆弛垂墬的肌膚有拉提的效果讓臉部、下巴線條較立體。
  2. 改善細紋。
磁波拉皮
 磁波拉皮(Polaris)其實就是一種雙極的電波拉皮加上半導體雷射。過去的電波拉皮是單極電磁波,可作用在較深的人體組織,拉提皮膚的效果佳,但同時也有較疼痛及可能產生灼傷的副作用。磁波拉皮的雙極電磁波則形成一個迴路效應,對身體產生較低的疼痛感與灼傷機率,但拉提皮膚的效果不如電波拉皮。半導體雷射則可以加強電磁波的作用效果,避免前述迴路效應導致作用深度不足與效果差的缺點。它利用900mm波長的二極體雷射光進行選擇性光熱分解效應,鎖定皮膚下約 1.5到 2.5mm的真皮層部位,使局部溫度上升,再利用電磁波對皮膚組織阻抗之特性,由電磁波加熱及刺激膠原蛋白收縮增生。
 磁波拉皮和脈衝光很像,是結合了電磁波和二極體雷射的機型。操作的時候雷射光會先發射出來,加熱組織之後,再使用電磁波來進一步加熱。因為合併兩種不同的加熱源,因此可減少個別的能量,使組織傷害減少,至於效果也和脈衝光類似,需要治療4-5次才見效。
 由於磁波拉皮含有半導體雷射,此雷射的波長具有美白的效果,所以施打後,客人還有美白的額外收穫。但只要是雷射都有反黑的危險性,所接受磁波拉皮的客人上可能也會有反黑的副作用。 
微波拉皮
   微波拉皮(Alma Tenor)也是利用電磁波的能量,原理和電波拉皮是類似的。但與電波拉皮不同,它的探頭分成單極和雙極,可以搭配使用,單極振盪治療頭(UniPolar),穿透較深造成較大皮膚組織的深層加熱;雙極治療頭(BiPolar),穿透較表淺達到淺層加熱,適用於皮膚較細較薄處。
 微波拉皮是使用比傳統電波拉皮高出6倍的電磁波頻率加上特殊治療探頭的設計,在頻率上電波拉皮是每秒六百萬次,而微波拉皮是四千萬次,可以更高的頻率旋轉水分子,對分子產生高速的振盪,這種方式叫作微波振盪。當微波進入皮膚時,組織中的水分子因為是極性分子,會因為探頭的電磁波作用產生旋轉,擠壓到其它分子,每秒四千萬次的快速旋轉振盪會對組織產生熱,微波拉皮產生的熱效應作用持續累積為有效熱能時,可刺激膠原蛋白。
 在治療皮膚鬆弛上尤其是頸部,另一個主要的功能是改善橘皮組織,更勝於以往所有的電磁波科技,不過治療起來效果比較緩慢,使用微波拉皮治療病人也傾向低能量多次數的療程,因此療程至少要4-5次才能有明顯感覺。
光波拉皮
 光波拉皮(Titan)則是利用波長在1100-1800nm的紅外線來加熱組織內的水,進而產生熱效應促使膠原蛋白再生。其作用非微波而是採紅外線,光波發出前後均伴隨冷卻保護,因而病人疼痛感可大大減輕。其熱作用於真皮層與脂肪層無關,故不易造成皮膚凹陷,費用也比電波拉皮便宜,操作時有溫熱的感覺,但也是需要3~4次的治療才有明顯療效。 
  光波採用紅外線讓電腦以分段換膚(Fractional Resufacing)及飛點輸出(Random-Spray)的方式,將光束精準地穿透表皮到深層的真皮層(0.2-1.5mm比傳統磨皮深度更深),再將光束以每平方公分100 到 250 個的小點(直徑50至70微米)平均射出,因而控制一次治療範圍在20%~30%而不會全面性破壞。
 總歸所有非侵入的拉皮治療都有一個共通特性,那就是效果不是一蹴可及的。與外科拉皮手術相比,手術是使用外力,讓整個顏面皮膚產生結構性的改變,因此施作後效果立竿見影,但相對也有術後恢復期的問題。而非侵入性拉皮治療是利用自身膠原蛋白受熱刺激治療後,慢慢地產生自我增生及更新,而在一段時間內漸漸讓肌膚緊實拉提。一般而言過程需時大約一個月到半年左右可漸漸感受到治療的效果。在接受非侵入性拉皮治療後,除了平常保養時需加強保濕外,亦要減少紫外線的傷害,可避免膠原蛋白流失,抗皺緊膚才可以一氣呵成。
非侵入性電磁微光波療程比較
| 
    | 
  電波拉皮 Thermacool  | 
 磁波拉皮 Syneron Polaris  | 
 微波拉皮 Alma Tenor  | 
 光波拉皮 Titan  | 
| 
  原理  | 
  電磁波,利用電能轉換成熱能  | 
  二極體雷射+電磁波,利用光/電能轉換成熱能+雷射  | 
  電磁波,利用電能轉換成熱能  | 
  紅外線 1100-1800nm  | 
| 
  極性  | 
 monopolar 電容式單極RF電流    | 
 bipolar雙極RF+ Diode Laser二極體雷射  | 
 unipolar單極 +bipolar雙極RF電流  | 
 無   | 
| 
  作用深度  | 
  至真皮下層或脂肪層  | 
 至真皮層 
   | 
 至真皮層  
   | 
 至真皮層  
   | 
| 
 副作用  | 
 有可能有燙傷、結痂、起水泡及黑色素沉澱的術後副作用,有極少數病人有表皮塌陷的風險  | 
 至目前為止,只有少數起水泡的術後副作用報告,而起水泡的情形皆在數天後痊癒  | 
 微紅腫  | 
 微紅腫  | 
| 
 疼痛度   | 
 +++   | 
 ++   | 
 ++   | 
 ++   | 
| 
  治療次數  | 
  1~數次  | 
  4~5次  | 
 4~5次   | 
  3~4次  | 
| 
  治療間隔  | 
 3個月以上   | 
 1個月   | 
 1個月   | 
 1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