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各個第二性徵之中,沒有其他的性徵像女性的乳房一樣受到媒體如此多的關注及評論,各種討論其大小及形狀的言論,在現今社會似乎都不再有禁忌。從令人眼花撩亂的內衣款式到千奇百怪的美胸方法,乳房已由單純哺乳養育後代的器官,演變成現在女性展露性感及自信的重要表徵。雖然不希望將女性物化,但乳房的存在對現代女性而言,早已經超脫哺乳功能的層面,而對於不得不切除乳房的乳癌女性病患而言,失去這樣子的第二性徵,不只是失去部分軀體,同時也帶走部分生為女性的情感。然而今乳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見的癌症。在歐美國家,平均每四個女性癌症患者中就有一個罹患乳癌,臺灣近年來因飲食西化及生活水平提高,依據國民健康局九十七年的癌症報告,乳癌早已躍居我國婦女癌症中的第一位,其發生率並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為了彌補乳癌病患術後身心靈的失落,追求更接近完美的乳房重建術式已成當代整形外科最重要的議題,而尋找最先進並適合我國婦女體型的相關術式,也是我此次至美國進修時最主要的課題。
乳房重建成功的基礎
經驗告訴我們,一個成功的乳房重建需要建立在三大基礎上,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醫師與病患之間的互信及良好的溝通。擁有良好的溝通,病患才能由各種乳房重建的資訊中,選擇最適合自己需求的方式,且目前無論是選擇何種乳房的重建方式,完整的重建大多不是一次手術就能達成,病患除了主要手術外,往往還需要進行一到二次的乳形修飾,有時還要加上乳頭及乳暈的重建,才能達到理想的境界,醫師在重建過程中,除了手術技術的提供外,在病患心理的層面,也需不時給予鼓勵及支持,因此醫病之間良好的溝通及互信是最重要的基礎。其次乳癌的治療是一系列療程,各環節環環相扣,以手術為例,乳房外科在切除乳房的同時,必須考量到後續重建的需求,皮膚的切口、皮膚的保留、甚至保留的厚度皆須詳加考量,而整形外科的重建手術也必須考量到術後放射治療的成效,及其可能造成的影響。
因此醫療團隊間相互配合及溝通,也直接影響整體治療及重建的結果。最好乳房重建是一個結合美學與重建科學的一門藝術,如同內衣款式的選擇,必須貼切地考量到使用者的體型及生活習慣,乳房重建不可能以單一種術式滿足所有病患的需求,因為每位病患先天的體形、乳房的大小、疾病侵犯的程度、乳房必須切除的多寡及術後化療或放射線治療的需要都不盡相同,所以每個病患應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重建方式。雖然統稱為「乳房重建」,其實包含多項不同乳房術式,其中為了力求重建術後雙側乳形的對稱及完美,也包含隆乳及縮胸手術的應用,因此要完美執行最適合每個病患需求的乳房重建,執行重建的整形外科醫師必須明確掌握各式乳房手術的選擇及應用。
美國東西兩岸的乳房重建
在美國因乳癌病患眾多,加上國外病患對身體形象的重視、醫師間合作的模式及保險給付制度等因素,乳房重建在美國不但盛行,甚至可以說是目前美國整形外科最主要的重建項目,所以此次進修無論是在波士頓的哈佛還是洛杉磯的UCLA,乳房重建及其相關術式皆是最常見的手術。個人在哈佛進修時已經決定著手設計一個適合國內病患及醫療制度的「乳房重建術式流程」,在此必須感謝朱院長、基金會以及院內主管提供我一年的進修期限,讓我得以到不同的醫學中心進修,以致下半年到UCLA時,右昇有機會詳細比較美國東西岸、私立(哈佛)及公立(UCLA)醫學中心乳房重建的差異,並進一步檢視及修正自己設計的術式流程。目前無論是在美國東岸還是西岸,乳房重建的主流還是義乳植入或自體腹部組織的轉移,義乳植入就是利用矽膠袋或鹽水袋進行乳房體積上的彌補。自體腹部組織的轉移,簡單的來說,就是以自身腹部的「贅肉」,以連帶腹部的肌肉或以顯微手術將其轉移至乳房缺欠的位置,無論是義乳植入或自體腹部組織的轉移,其技術及相關理論皆已發展成熟,各有各的優缺點,因此病患本身的適應症及選擇是左右重建方式的重要考量,手術執行上國外每個不同的醫師都有自己慣用的獨門技巧,也感謝他們不吝於教學,總是熱誠的與我討論技巧上的重點及解惑。我個人在進修期間較困擾的是,往往覺得一些國外醫師慣用的乳房術式似乎比較適合當地乳型較大的外國病患,而不完全適用於我國婦女的體型。
以縮胸手術為例,哈佛多數病患還是採用傳統“倒T字型切口”;雖然哈佛的教授開發了“一字型切口”的術型,但見識數台相關手術的進行後,個人認為這種術式仍較適合乳型較大而且下垂的歐美病患,並不適合我國婦女的需求;所幸到西岸後,發現當地教授於相關手術採用較新、“I字型切口”的縮胸術式,較適合亞洲人體型得以加以研習。雖然這只是與乳房相關術式的其中之一,給我對於如何執行亞洲人的乳房重建有很大的啟發。乳房重建如要在本國完美的執行,我們不可一昧全套複製國外某醫學中心的作法,必須積極發展出最適合國內病患需要的術式及配套模式,因此由東西兩岸各個醫師所執行的各項乳房術式中,找尋最適合我國民情、人種體型的技巧,成為我此行最主要的功課。
「贅油」的利用-自體脂肪乳房植入
雖然「乳房重建」的技術及相關理論皆已發展成熟,但有感於現今重建方式仍過於繁雜,許多整形外科醫師都希望尋求更先進、同時兼顧學術認可的新技術來取代現有的方式。而自體脂肪的植入似乎為我們帶來一道曙光,此類術式簡而言之,就是利用類似抽脂的方式抽取病患腹部或大腿多餘的「贅油」,經處理後植回病患乳房的缺損部位。過去這一類術式曾被正統的整形外科學界排斥,的主要原因是一旦植入的脂肪存活不佳,其壞死及鈣化將影響往後乳癌篩檢判讀。但由於近幾年多位醫師積極於改良脂肪萃取及植入的技巧,提高植入脂肪的存活率,學界對此類手術逐漸由先前的極度排斥改為相對地觀望,個人在哈佛的教學醫院進修時,當地的教授已經常態性地將自體脂肪植入運用在局部修飾乳型的病患。去年五月,右昇在拉斯維加斯參加美國美容外科年會時,特地選修「自體脂肪乳房植入」的相關課程,於去年十月在西雅圖參加美國整形外科年會時,脂肪與乳房相關的研究仍是會中的焦點,尤其是自體脂肪乳房植入的議程更是場場爆滿。與會的各家大師都為自己的術式及想法激烈的辯護,其中不乏過去十幾年來專精顯微皮瓣重建的主力醫師,但顯然大家都有感於現今重建方式過於繁雜,近年來紛紛積極發展自體脂肪乳房植入,並以各式研究來印證他們的理論及臨床結果。自體脂肪乳房植入的技術明顯即將跳脫過去的瓶頸,右昇評估由於此術式非常適用於中小型乳房的重建,一旦此技術更加成熟,未來將是我國乳房重建的一項利器,因此自體脂肪植入勢必為本院整形外科近期積極發展的項目之一。
結論
這一年在美國學到的所有資訊與知識,經過過濾及淬鍊,期望回國後能為醫院發展符合我國人種體型之乳房重建。 由於目前乳房重建仍屬自費項目,重建流程將以「價格單一透明化、流程固定清晰化、病患選擇多元化」三大原則發展,在「病患選擇多元化」中,除了現行的義乳植入或自體腹部組織的轉移外,將先採用改良自哈佛大學醫院所見的脂肪萃取及植入的技巧,將自體脂肪乳房植入運用在局部乳型修飾的病患,再逐步追上國外的進度,逐漸將「自體脂肪植入」導入為本院乳房重建的選項之一。 期望本院整形外科能彌補乳癌病患術後身心靈的失落盡最大的努力,讓不幸罹患乳癌的女性朋友在治癒後仍繼續展露她們的性感及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