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生署調查,台灣每年有六萬八千人中風、一萬三千人死於中風,是「成人殘障」第一要因。腦中風是2009年國人十大死因第三名,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的腦中風死亡率更高達百分之二十二。
   腦中風分為「阻塞性中風」即缺血性腦中風,是腦部的血管阻塞,及「出血性中風」即動脈硬化或高血壓造成動脈破裂。兩者都會引致腦部血液供應不足,造成腦部功能失調。
腦血管塞住了怎麼辨?
  阻塞性中風在發病三小時內接受靜脈注射血栓溶解治療(tPA)有34%病患三個月後之神經功能有顯著進步;發病三小時以上六小時以內,則建議考慮使用動脈注射血栓溶解治療。
本院『腦中風再灌流團隊』介紹
 本院「腦中風再灌流團隊」結合神經科、心血管中心、影像醫學部、急診部、加護病房各科部精英二十四小時待命,提供靜脈注射血栓溶解治療及動脈再灌流治療,目前已成功執行超過百例。
動脈狹窄與腦中風
 缺血性腦中風約有1/4是頸動脈嚴重狹窄所導致。這些患者中有高達40%在四年內可能會因中風而死亡。只要發現頸動脈狹窄達血管直徑的60%,就需要作積極的治療以預防中風的發生。而顱內血狹窄導致的中風在東方人高達40%,有症狀的顱內血狹窄達50%以上必須考慮積極的治療。
 藉由血管超音波檢查,可以輕鬆地看出血管狹窄及血流改變狀?。然而最正確的診斷工具是血管攝影檢查,缺點是較具侵犯性。傳統的治療方法以內科保守治療,但不能根本改善血管狹窄的問題。外科以手術的方式,即頸動脈內脈切除術,或顱內、外血管繞道。手術必須接受全身麻醉,較具侵犯性,並非所有病患均適合。最新的治療方式是支架置放術,本院治療成功率可高達90%以上。
腦中風的症狀
 中風常見的病徵有:單一邊臉、單邊肢體或身軀局部肢體感覺麻木或無力。身體突然失去平衡能力、暈眩 …等。言語不清、流口水、吞嚥困難、嘴歪。視野範圍減小,或眼睛肌肉失調、出現複視。神智不清、昏迷。智力退化,方向感、判斷力、思考力、理解力及計算能力的障礙。若有以上之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