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醫療界對於「情緒支持」影響身體健康的程度有一番新的體悟,尤其是對健康狀況較為虛弱的病人,像是長期臥病、免疫系統受損、老年人等,若第一線的醫療人員能夠適時的、主動的提供「情緒關懷」,注重病人在就醫及疾病治療中的經驗,協助降低病人的焦慮與恐懼,往往能大幅增加照護的效果。
     然而現今的醫療照護為尊重醫療專業,導致分工越來越細,為求病人安全,醫療人員需準備的事情細項也越來越多。有時醫院也會陷入兩難,例如:病人看診時,因病人多導致每位病人平均被分配的時間很有限,醫師很難給予每位病人足夠的互動時間。但如果醫院限制掛號人數,又怕影響病人選擇醫師就醫的權利。因此第一線的醫療人員在長期面對臨床工作的忙碌、工作壓力及社會大眾期待時,容易引發因工作所造成的「情緒耗竭」,覺得非常疲憊與無力感,也沒有多餘的力氣去提供他人關懷。甚至有些醫療人員因壓力過大,不得不選擇離開他(她)所摯愛的臨床工作。
     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醫策會)在與夥伴醫院辦理提升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活動時,發現此一問題之嚴重性,故與臺灣大學醫學人文博物館共同發起「醫療照護關懷計畫」,並請李明濱教授擔任計畫主持人,透過與夥伴醫院合作辦理「醫療照護關懷體驗工作坊」,推展以「人」為基礎的關懷文化,營造更具人性化關懷與情緒支持的醫院工作環境。讓大家一起來重視第一線醫護人員的工作與情緒壓力,並將其適度紓解,減少因工作引起的「情緒耗竭」,為醫護人員營造一座情緒的安全基地,讓他們更具情緒的復原力,不必擔心自己會因工作及壓力淪於心力交瘁。「關懷計畫」期待醫院管理者與第一線醫護人員能藉由親身體驗,進一步發自內心地關懷並支持同儕,營造能相互守望、互相支持、有默契的團隊,並據以關懷病人的想法和感受,建立醫醫、醫護與醫病之間令人信賴的互動關係。
   「體驗工作坊」的內容分為兩大主軸,包含:體驗學習與工作坊。一、體驗學習包含:1.活動導讀;2.醫學人文;3.我們的處境。
   1.活動導讀:提供國內外各種關懷模式及人性處方的案例,醫院內醫病或醫療團隊間互相關懷的溫馨小故事,醫院的院史或先人典範,讓學員思考如何改善現代醫院運作中「去人性化」的困境。
   2.醫學人文:藉由體驗「臺灣大學醫學人文博物館」之展示,使參訪者體會醫學和人文之間的關連,拓展人文視野、體悟人文精神,並藉由討論交流,進一步強化醫療人員對自我的認同,協助醫院營造人文關懷環境。
   3.我們的處境:則利用案例討論,使學員體驗實踐關懷時所面臨的難題,以作為「工作坊」產出行動方案之具體素材。
   二、工作坊:運用講授、分組討論及座談形式,系統性地探討何謂醫療照護的情緒關懷,內容也包含三大模組:單位運作、組織提升、個人修煉。
   1.單位運作:體驗如何運用先進的團隊運作與關懷相關學理與手法,如警覺應變、互助合作、有效溝通等,學習將關懷行動落實於日常工作中。
   2.組織提升:探討醫院內可行的關懷措施方案,利用組織的力量營造關懷文化與行動落實方案。
   3.個人修煉:以專題演講提醒第一線醫護人員要先學會關心自己的安全與健康,才有能量關懷工作夥伴及提供病人良好的照護;並學習如何紓解個人壓力、處理各種現場衝突狀況、關懷工作夥伴及病人。透過上述三階段的工作坊,讓學員聚焦於目前臨床工作所面臨的情緒困境,找出具體的方法來改變現況。
   「醫療照護關懷體驗工作坊」於2010年3月開始試辦第一場;於7月間與某醫院合作辦理二場次的「體驗工作坊」;並於6月26日及8月7日辦理了兩場次的種子教師體驗工作坊,參與的醫院有國泰醫院、亞東醫院、署立基隆醫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及為恭醫院所推薦的種子教師。預計於明年(2011)將邀請參與醫院分享在院內推展情緒關懷的實施心得。
表一、醫療照護關懷體驗工作坊--課程表(2010年8月)
| 
 方式  | 
 活動  | 
 內容概要  | 
| 
 體驗學習  | 
 1.活動導讀  | 
 收集醫院院內及國內外與醫病或醫療團隊間互動的溫馨小故事,促進學員分享及互相學習關懷之方法  | 
| 
 2.醫學人文  | 
 1.藉由臺灣大學醫學人文博物館展示主題及在地導覽,讓學員體會醫學與人文的關連、台灣醫學發展歷程及營造醫護人員相互關懷的支持性環境。 
2.邀請參與醫院首長分享企業或醫院的發展歷程、核心價值及為何舉行今天的活動,使學員了解醫院推行關懷文化之決心。  | 
| 
 3.我們的處境  | 
 利用案例討論,使學員快速感受實踐關懷所面臨的困境及難題,以作為後續工作坊產出行動方案之素材  | 
| 
 工作坊  | 
 1. 單位運作  | 
 透過三階段的引導與討論,讓學員更能聚焦目前醫療體制下臨床工作所面臨的情緒困境,找出具體的方法,以系統化介入改變現況,達到人文關懷、情緒支持的目的。  | 
| 
 2. 組織提升  | 
| 
 3. 個人修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