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近的一則新聞談起。「這半年來,行動不便的老奶奶一直認為外傭偷錢、偷手飾,對外傭充滿敵意,甚至拿起拐杖要打人。雖然外傭一再自清,配合家人搜檢,也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外傭偷竊的行為。家人為此深感困擾,於是在家中加裝針孔攝影機,才發現原來是家中老奶奶,時常把貴重物品藏到隱密的地方,然後又忘記自己放在哪裡了,於是就開始懷疑身邊的人,偷走了她的東西。經過送醫檢查後,才發現是老年失智症,一場誤會終於水落石出。」這樣的故事,經常出現在有失智症的老人家身上。事實上,失智症不只是記憶力出問題而已,還包含著整個大腦認知能力的退化,其引發的症狀更是包含著認知、精神、與行為上種種問題,讓病患與照顧的家屬,深感困擾。 
 正常老化、輕度認知障礙、失智症 
  
   隨著年齡的增加,許多老人家會覺得自己的記憶力逐漸的衰退,不過這可能只是處理記憶與資訊的方式有所改變,只要沒有影響到生活的功能,且正式的神經心理測驗檢查為正常,都屬於自然的老化,一般稱為「老年性良性健忘」。 
  
 然而有一些人,已經開始有著輕微的大腦退化,在正式的神經心理學測驗中,可顯出一定程度的退化。但只要沒有影響到一般的日常生活功能,其認知能力退化又未達到失智症的程度,一般我們稱為「輕度智能障礙」。 
  
 但如果有顯著的記憶與認知功能退化,且對於生活已經有明顯的影響,則是屬於「失智症」。一般而言,要診斷失智症,需要符合下列的準則:1)記憶力要有明顯缺損。2)有其他的認知功能的缺損,包含語言、行動、辨識能力的退化、或高級認知執行功能的下降。3)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其正常工作與社交的功能。4)排除其他影響意識的原因,如譫妄或憂鬱等症狀。 
  
失智症的病程 
  
早期症狀:老年失智症的早期症狀包含記憶力缺損、失去原本的生活興趣與活力、開始無法勝任一些比較複雜的工作。如煮飯,菜色愈來愈簡單,時常忘了加醬油加鹽巴,或加了很多次。沒辦法去比較遠的地方,時常會迷路。 
  
中期症狀:開始對於日常生活有明顯的影響,對於人、地、時漸無定向感,即無法精確地知道現在時間的年月日時,無法記得重要的節慶;無法知道自己的所在之處;甚至開始無法知道孩子的名字,會認錯人,或已經退休許多年,還堅持要去上班。此外,理解力下降,會重覆同樣的問題,情緒不穩,日夜作習不穩定。且因為記憶力不佳,開始變得多疑、有被迫害妄想,偷竊妄想等症狀,偶有幻聽幻覺等症狀。行為上,甚至會有躁動不安或攻擊行為。 
  
晚期症狀:會開始出現胡言亂言、或是不言不語、無法自行進食,大小便失禁。這時候病患往往無法照顧自己,需要他人時時在旁照料,方可維持基本生活。 
  
失智症的治療 
  
可分為藥物治療與非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 
1) 移除可能會影響認知能力的藥物:如酒精、安眠藥等藥物 
2) 認知功能促進劑:對於阿茲罕默症病患,較為有效,但藥價昂貴,需先向健保局申請才能處方。 
3) 精神症狀治療:失智症患者常有憂鬱或精神病症狀,可用抗鬱劑、情緒穩定劑、或抗精神病藥來加以治療。 
非藥物治療 
  事實上,對於失智症患者,給予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是相當重要的。日常生活的家具擺設,不要經常變動,最好也有固定的照顧者。另外讓失智症患者有著固定的生活作習,適當的刺激,是相當重要的。 
  
結語   
失智症不僅影響到記憶力,更影響到整個認知功能、情緒、以及生活的能力。因此在照顧上,需要全方位的幫助,才能協助失智症患者,順利渡過這個人生最後的一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