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科技的進步、醫療水準的提高,促使國人的平均壽命延長,也增進人口老化的速度。1993年9月底,台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為148萬5,200人,占總人口7.09 %,已達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所訂的高齡化社會指標;2009年底,老年人口增加到 245萬7,648人,占總人口10.63%。另依據行政院經建會推估,至2025年左右老年人口將達總人口的20.1%,即每5人中就有一位是老年長者。然而隨著人口結構的高齡化,人們要懂得如何保健,才能在享受長壽之餘,必須朝向「活得老,更要活得好」的目標前進。
然而,隨著人口老化,退化性關節炎也變成一個嚴重的問題。一般而言,55歲以上的成年人,80% 在X光檢查都可以發現退化性關節炎的徵兆。80歲以上的成年人,在X光檢查100%可以發現變化,其中60% 自己覺得有關節炎的症狀。
何謂退化性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是最常見的二種關節炎之一,又稱為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其實並非真正的發炎,而是關節面持續受到外力磨損而產生的一種修補過程,只是這種修補過程會造成骨刺的形成,造成退化性關節炎的原因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是次發性關節炎,因為受傷、遺傳疾病、代謝性疾病、鈣沉積症、先天性關節發育異常、軟骨下骨頭缺血性壞死或感染而引起關節軟骨的破壞,引起退化性關節炎。另一則是原發性退化性關節炎,以老化及肥胖最重要。
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從開始時走路膝蓋會痛,休息一會兒就好;到走一小段路就痛、上下樓梯更痛、走著走著膝蓋竟劈啪作響,最後雙腿變成O型,步態搖晃。
要如何預防膝蓋退化性關節炎之發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關節面不要繼續磨損。常聽見有人在患了膝蓋退化性關節炎後,聽從別人的建議去爬山,結果越爬症狀越明顯,原因就在於爬山會大大增加膝蓋關節面的受力程度,使得磨損加速進行,關節因此退化得更快!通常年紀愈大,關節退化比例愈高,因此退化性關節會影響運動的進行。
保護關節的重點是避免會加重關節負擔的情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行?可以嘗試以下的方法:
1. 寫字時保持良好姿勢及光線,常常放鬆手和脖子。如果拿筆會疼痛,就應該使用比較大或組合式的筆。鋼珠筆產生壓力會比鉛筆和原子筆少。
2. 使用槓桿式的門把,不要用旋轉式的門把
3. 旅行時使用輕便、附輪子的行李箱
4. 使用推車搬運重物,做家事及搬重物時避免過多來回。
5. 從事任何活動時,多坐下,少站立
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主要分為早期的保守治療以及後期的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包含
1. 改變習慣,減少關節負擔;2.口服藥物治療;3.保健食品選擇;4.注射藥物治療;5.物理治療;6.體適能運動治療。
手術治療包含
1. 關節鏡清創術;2.人工關節置換術;3.截骨矯正手術。一般病人若經保守治療仍然無效,而且X光可見到相當程度關節軟骨的破壞,可以考慮以人工關節手術方式治療退化性關節炎。
2. 針對人工關節置換術,可以有許多的改良。例如:微創人工膝關節與髖關節置換,無痛人工膝關節的手術方式,及股四頭肌保留免破壞的手法,可使老年長者在術後很快回復到近乎以往的生活機能,術後更能出國、運動等,享受銀髮退休生活,甚至可以進行手術前已經無法執行的運動,增進體適能。
何謂體適能
老年長者如何活得好,每天做適當的體適能就不可或缺,然而,什麼是體適能?
體適能的定義是身體處在安寧幸福的狀態且具有下列三種特質:有活力從事日常生活的活動;少有運動不足有關之健康危險因素;擁有參加各種身體活動之基礎體能。
體適能較好的人,在從事體力性活動或運動時皆有較佳的活力及適應能力,不會輕易產生疲勞或力不從心的感覺。
體適能的要素
體適能包括四種健康要素,即心肺耐力、身體組成、肌肉強度與耐力、柔軟度。
心肺耐力:有良好心肺耐力能更有效的完成日常活動,而不容易感到疲累。
身體組成:體內脂肪與非脂肪組織的相對比例,脂肪比例越高則肥胖的威脅越大,同時造成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及關節疾病的機率亦越高。
肌力與肌耐力:維持良好的姿勢與體態,預防肌肉拉傷、關節扭傷,紓解下背痛及肌肉酸痛。
柔軟度:維持良好的姿勢與體態,預防肌肉拉傷、關節扭傷,紓解下背痛及肌肉酸痛。
許多研究發現運動可以改善與促進老年人生理、心理及社會功能,規律運動可以預防疾病發生與降低失能的機會;減少焦慮、壓力、沮喪與憂鬱的現象,促進正面的情緒發展。而且,規律運動對老年人體適能呈現正向的影響。
在運動時最重要的裝備就是一雙舒服、支撐夠的運動鞋,記得在破損導致疼痛之前就要更換鞋子。才不會造成關節的損傷。
退化性膝關節炎可以做哪些體適能訓練?
當您膝關節炎已呈現退化性時,則要更注意運動的方式,可以常做的運動有:
1.抬腳體操:一腳保持伸直膝的狀態(相反側膝蓋彎曲成直角),腳跟從地面往上抬10公分5秒後放下,休息2~3秒再抬起,反覆做20次,再換腳。(如圖一)

圖一

圖二

圖三
2.膝關節伸展運動: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讓膝蓋充分伸展,促進新陳代謝及預防攣縮,深彎曲的方法為蹲下或是跪坐。伸直的方法為站著雙手壓住兩膝,用力的伸直膝蓋,如會疼痛可利用泡澡時在浴缸內進行,可減輕疼痛並可柔軟關節使膝蓋能夠彎曲到相當大的程度(以不會感覺疼痛的範圍內)。(如圖三)
3.散步:以平地為主,不可以爬樓梯或坡道。一次散步要持續20分鐘以上不超過40分鐘,每週至少二次以上。狀況好轉後可加快走路的速度及增加每週散步的次數,但是一週至少要設一次的休息日。
4.游泳:最好是仰式或自由式,也可以在泳池中走動,可使腿部的肌肉運動。
5.騎腳踏車:以平地為主,每次約30分鐘。
(可以偶而做的運動有:網球、韻律操、桌球,需配合自己膝的狀態來進行,算是50~60歲年齡層的人可採用的運動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