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2、234…」夏日的健身中心裡,總少不了汗如雨下的人們;運動,逐漸變成了一種休閒,一種時尚,一種生活的節奏與態度。每個人開始運動的動機或許各不相同,其中有相當大部份的人,從事運動的目的是為了減重;究竟用運動來控制體重的想法對不對呢?請您聽我細說分明。
【訓練自己的「體適能」】
     從事運動主要的目的,應該稱為「體適能」的訓練。甚麼是「體適能」呢?根據「教育部體適能網站」: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的定義,可視為身體適應生活、動與環境(例如溫度、氣候變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綜合能力。體適能較好的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從事體力性活動或運動皆有較佳的活力及適應能力,而不會輕易產生疲勞或力不從心的感覺;相反的,幾乎不運動的人,預期壽命會縮短,早死的機會也較高。
【體適能:心肺耐力、肌力與肌耐力、柔軟度、身體組成】
     體適能又分成四個向度:心肺適能、肌力與肌耐力、柔軟度,以及身體組成。心肺適能,也可以稱為心肺耐力,是指個人的心肺進行氧氣交換,並輸送到組織的能力;藉由有氧運動來提升心肺適能,給組織充分的氧氣供應,不僅能讓腦部功能靈活、不易疲倦,也能降低心臟的工作負荷。大多數我們熟悉的運動,都是以訓練心肺耐力為主,例如跑步或快走,騎單車,游泳,有氧舞蹈…等;每週3到5次,20-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就有助於心肺功能的提升。
     但是有氧運動要到甚麼程度才會有效呢?快走要走多快?這是很多人常有的疑問。所謂的中等強度,是指達到「最大心跳率的60-80%」,而最大心跳速率的簡易計算是「220減去年齡」。用一個實際例子來說明:小陳今年40歲,220-40=180,這就是他每分鐘的最大心跳速率;180×60%=108,180×80%=144,所以他運動時要讓自己每分鐘的心跳數落在108下到144下之間。但實務上,我們很難在運動中停下來計算一分鐘的心跳數,加上每個人休息狀態的心跳速率仍存在著先天的差異;所以會建議運動達到「有點喘又不會太喘,可以開口講話但沒辦法唱歌」的程度,即可算是中等強度的運動。
【肌力與柔軟度:常常被輕忽】
     有氧運動的重要性,大多數人都瞭解;然而,所謂「肌肉適能」和「柔軟度」的訓練,卻常常被輕忽。人體關節由骨骼、肌肉和韌帶等組織所構成,我們之所以能做出各種動作和姿勢,正仰賴肌肉的收縮和協調;尤其人類為了「直立」,腰部、下肢和肩頸承受相當大的壓力,這也是許多人最常感覺到疼痛僵硬的地方。肌力和肌耐力的不足,缺乏適當的伸展運動來訓練身體柔軟度,正是肌肉容易感到疲勞、痠痛的原因;然而鍛鍊肌肉的「重量訓練」和提高柔軟度的「伸展運動」,卻不是一般民眾可以無師自通自己體會的;雖然可以靠著網路資源或一些書籍來摸索,依樣畫葫蘆的學著做,但缺乏專業人員從旁指導糾正的結果,往往是累積性的運動傷害,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身體組成:BMI與體脂肪率】
     身體質量指數(BMI)的觀念,很多人都已經知道了: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兩次(例:60公斤÷1.6公尺÷1.6公尺→BMI=23.44),標準值是18.5~24,超過24算是過重,超過27即是肥胖,需要開始減重。但很多人在減重的過程都只著眼於體重公斤數的起起伏伏,卻忽略了更重要的事實:減重是要減脂肪,不能減到肌肉。人體組成除了骨骼、內臟和水分,剩下的主要是脂肪組織和肌肉組織;同樣是160公分、60公斤,男性看起來就是比女性瘦一大圈,主要原因是前者的體脂肪率可能只有20%,而後者卻是35%;同樣重量的脂肪,體積卻是比同樣重量的肌肉多出了24%之多!很多原本不運動的女性,開始運動之後卻感到困惑:磅秤上顯示的體重沒有減輕,甚至還有些微的增加;但是明明褲子就鬆了一大圈…其實,這就是運動改變了身體組成所致。如果只靠節食來減重,減輕的重量常常是肌肉和脂肪各半,不僅身體會鬆垮垮的,肌肉流失的結果還會造成基礎代謝率的降低,結果是很快就會復胖。
     因此,減重的人都希望能減到脂肪,但甚麼樣的運動才能有效燃燒身體的脂肪呢?在不同強度的運動,人體使用醣類和脂肪的比例是不同的:低強度運動主要燃燒脂肪,高強度則主要燃燒醣類,中等強度的運動則是混合使用;雖然低強度的運動有較高比例使用脂肪,但考慮到中高強度運動有提升代謝率的效果,以及持續訓練後可以讓身體習慣使用脂肪為能量來源,因此,想減重的人應該以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為主,輔以一部分高強度的運動;同時,不要只偏重有氧運動,還要加入強化肌肉的重量訓練,和美化線條的伸展運動,才能事半功倍。
【運動與減重】
     運動在減重的角色,是多方面且相輔相成的。需知道,運動消耗熱量的速度,相較於飲食吃進去的量,有如江河之於大海;一個市售便當熱量大約900-1000大卡,普通人20分鐘吃完的,得要慢跑兩小時才能消耗掉。因此,若不進行飲食控制,單單想靠運動來達成減重的目標,除非是每日進行極長時間或極為激烈的運動,否則幾乎是不可能的;然而,體重過重的人常有退化關節炎等肌肉骨骼的問題,強度過高的運動反而容易造成運動傷害。但反過來說,「減重不需要運動」這樣的說法也不正確,因為減重過程中從事適當的運動能夠維持基礎代謝率不致於下降,且能保存較多瘦肉組織,避免骨質流失;雖然運動所消耗的熱量有限,單靠運動不能造成減重的效果;但在減重後要維持不復胖,以及減重過程中要維持代謝率不降低,都非依靠運動不可;因此,運動對體重的長期維持扮演一個關鍵性的角色,而且運動對心肺功能、血糖血脂等代謝指標的改善,都有獨立於體重減輕之外的好處。
【體委會補助「有益健康促進運動消費支出」方案】
  在門診,很多「三高」病患聽到醫師說要運動,直覺反應就是沒有錢、沒有時間。其實,沒有健康的身體,就沒有工作的本錢;身體不好,多出來的時間又有甚麼意義呢?目前本院與健身中心合作,申辦體委會的「運動消費支出補助方案」;若民眾符合「代謝症候群」的診斷(註),即可由本院家庭醫學科醫師推薦參加此方案。為了健康、為了甩開脂肪和三高,不要再等了,今天就穿上你的運動鞋吧!
  
  
  備註:診斷為代謝症候群,需符合以下5條件中的3項:
  (1)腹部肥胖: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0cm 
  (2)血壓偏高:收縮壓SBP≧130或舒張壓DBP≧85mmHg (或高血壓已在服藥)
  (3)空腹血糖偏高:FG≧100mg/dL (或糖尿病已在服藥)
  (4)三酸甘油酯偏高:TG≧150mg/dL 
  (5)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過低:男性<40mg/dL,女性<50m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