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風猶不知 時間是決定中風預後的關鍵因素

神經內科 李少白醫師、陳龍醫師、莊毓民主任  

中風猶不知 時間是決定中風預後的關鍵因素(相關圖片)    間是決定中風預後的關鍵因素,本院神經內科根據半年來500位急性缺血性中風病人的就醫紀錄統計,發現從急性缺血性中風發病到就醫的平均時間,竟高達34小時。其中有81%的病人因為不知道自己中風,或抱著逃避的心理不願就醫,因而錯過了黃金治療時機。只有約 19% 的病人可以於發病後2小時內到達急診,也只有這些及時到達的病人才有機會進一步看是否能予以施打血栓溶解劑,因此「時間」是決定中風預後的關鍵因素。對於急性梗塞性腦中風,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在3小時內注射血栓溶解劑rt-PA。從發病送醫到醫師判讀是否適合施打藥劑的期間非常緊迫,把握送醫時間才能將中風的後遺症減至最低。
  
    一位五十多歲的女士,外出返家剛抱起孫子,就感覺雙手發麻無力,且說話有些口齒不清,家人警覺有中風跡象即時送醫,經檢查發現確實罹患梗塞性腦中風。醫師緊急施打血拴溶解劑後症狀獲得改善,雙手也恢復正常功能。
  
 曾有中風病史且按時服藥的病患,往往會忽略中風的跡象,認為已經服用藥物就不會再發病,我們必須提醒病患,藥物控制雖能減少中風機率,但仍有再次中風的可能性。當出現頭昏,四肢麻或無力等身體異常狀況時,可藉由「辛辛那提中風指標」來協助判斷中風跡象,如何知道是否已經中風,除了是需要醫療專業的判斷,但病人的提高警覺是救命關鍵,因為腦中風的症狀是可以在早期被篩選的。

其中最常使用的是「辛辛那提中風指標」,它包含FAST 四個步驟:
 1.“F”-Face顏面下垂(叫病患露牙或笑),正常時兩頰均衡移動, 不正常時,則一邊臉部動得不如對側好。
 2.“A”-Arm手臂垂落(叫病患閉眼伸出雙臂10秒鐘),正常時雙臂均衡移動或完全不動,不正常時則一邊手臂垂落不對稱。
 3.“S”-Speech語言異常(叫病患說一句話,例如「股市上萬點、台灣走出去」),正常時咬字正確 ,不正常時,則口吃、用字不對或無法說話。
 4.“T”-Telephone打119,立刻就醫。辛辛那提中風指標對於腦中風的初步篩選,有極高的敏感度及專一性,但仍有部份非特異的症狀如頭暈、感覺異常,把握「單側」、「突然發生」原則,有懷疑就到醫院就醫,絕對大意不得。
 
 應立即尋求專業醫師檢查。中風的預防勝於治療,台灣每51分鐘就有一個人因腦血管疾病死亡,控制好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是預防中風發生最重要的課題。
 
 面對中風如何預防不要讓它發生,控制好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是預防中風發生的最重要課題。但萬一不幸發生中風,對於急性梗塞性腦中風,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在3小時內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rt-PA。但因為注射血栓溶解劑本身有其危險性,所以需經過嚴謹的篩選。因此一般來說,在急性中風發生2小時後才到達急診的患者,要能趕在1小時內完成所有該做的檢查,以便在3小時期限內判定是否適合施打血栓溶解劑,在時間上是非常急迫的,也時常會因而失去了施打血栓溶解劑的機會。
 
 腦中風是台灣中、老年人失能的主因,腦中風及其併發症也是健保主要的負擔項目,每個中風病人每個月的醫藥和照護花費,少則數千元,多則二、三萬元,如果能有效預防中風的發生,將可為家庭和社會省下可觀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