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入冬,又到了歲末大掃除的時節,家中大大小小全都動了起來,準備迎接新的一年。但就在動起來的過程,還是不得提醒各位過年期間常見的一些下背痛與肩頸疼痛該重視的問題喔!
  黃媽媽總是會提早在過年前就開始在家裡忙進忙出的,一會兒提起家裡剛整理出來的大型垃圾準備拿去丟,一下又拿起清潔用具把家裡累積一年的汙垢給清掉,過沒幾天,又長時間站立準備家中過年期間的年菜,但就在過年前夕,黃媽媽全身腰痠背痛的,街坊鄰居中有人自告奮勇的說要幫黃媽媽刮痧跟整脊,因為實在沒有時間去醫院看醫生,所以黃媽媽接受了刮痧與整脊,就在友人一陣劈哩趴啦聲中,黃媽媽拿了幾片痠痛貼布,就回到家休養;過幾天就是過年,治療後的黃媽媽反而沒有減輕痠痛,反而背部更加疼痛,過年期間許久不見的親朋好友盛情邀約之下,來幾場方城之戰,一連在桌前連坐了好幾個小時,也摸了好幾個圈…,就在年節結束之後,黃媽媽有一天突然覺得全身僵硬與劇烈疼痛之外,上下肢出現感覺異常與痠麻的情形。到了醫院,經一連串檢查與醫師轉介後,黃媽媽最後轉到了復健科接受物理治療,在復健科醫師與物理治療師各專業間互相配合下,黃媽媽的症狀逐漸獲得改善。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隨著科技日益發展,電腦族也隨之增加,而腰痠背痛也不只是年輕人的專利,而像黃媽媽這樣的人並不少,根據研究,約有80%的人在一生中曾發生過下背痛的經驗。下背痛發生的部位通常是在第四和第五腰椎或第五腰椎和第一脊椎間,常造成下背疼痛的原因與簡易處理方式有:
1. 姿勢不良:根據研究調查發現,坐在沙發椅上若呈現懶骨頭坐姿,對於脊椎的壓力約是一般站姿的10倍。長期壓力累積,易造成椎間盤突出或是脊椎退化等問題,症狀除了背部疼痛外,若沒有謹慎處理,會有較高的機率造成下肢痠麻與無力的症狀,每個人習慣的姿勢都不一樣,經由專業的復健科醫師及物理治療師評估後,可協助您改善錯誤的姿勢並找出疼痛的來源以對症下藥。正確之坐姿為直立坐好並使背部有適當之支撐(有時可用小靠枕或捲起之毛巾)以保護脊椎,膝關節於坐姿時應呈直角,腳板平放於地面(如:圖一)。
2. 搬運重物:搬運重物時,應運用搬運重物時的正確姿勢,蹲下並將要搬起之重物靠近身體再站起來,起來時背部應保持直立(如:圖二),千萬不要直接將腰彎下來就想要把重物抬起這樣一來脊椎及附近的肌肉就很容易受傷,也就是一般人所稱的閃到腰(如:圖三);急性背部肌肉拉傷於短期內可先進行冰敷,若過48小時後仍就感到不適則建議就醫,尋求專業醫師的治療。
3. 固定姿勢不動:若長期固定於一個姿勢下,像是過年時節圍爐進行方城之戰,沒有適時的讓肌肉骨骼系統獲得休息與舒緩,長期的壓力刺激下,也會容易造成椎間盤突出,經年累月下來便容易形成一般人常說的「骨刺」,進而產生下背疼痛的問題。骨刺並不是絕症,只是人體關節退化的正常徵兆之一,若妥善處理則可減輕疼痛。
4. 其他:電視廣告常見的「坐骨神經痛」,是說坐骨神經受到壓迫因而產生的放射狀下肢的痠麻脹痛…等症狀;其實不單只像電視所說的椎間盤突出所造成的問題,還有可能是因為「梨狀肌症候群」所造成。梨狀肌是骨盆內的一組扁圓、三角錐形的肌肉,因解剖位置之關係,坐骨神經大多從梨狀肌的下緣穿出,坐骨神經有可能被梨狀肌夾擠、壓迫或因梨狀肌發炎的波及,產生與椎間盤凸出極為相似的神經症狀,臨床上容易和椎間盤突出與骨刺的相關疾病搞混,而這些則仰賴有經驗的臨床醫師或治療師進行理學檢查及動作學評估才能鑑別出來是否有梨狀肌症候群之可能!而治療方式除了服用止痛藥或肌肉鬆弛劑外,也可以利用局部注射或配合物理治療之電療、熱敷等儀器來止痛。除此之外,物理治療師也會利用伸展或是軟組織深層按摩的手法來舒緩並改善疼痛症狀。以下由本院治療師示範如何在家就可以自我伸展背部及梨狀肌來緩解痠痛的症狀(如:圖四及圖五)。
 其實下背疼痛於復健科是相當常見的問題,但是不可小看簡易的疼痛所造成的困擾,若您有上述的困擾,請由專業的復健科醫師檢查及評估後,開立適合之復健處方,由復健科醫療團隊運用:光、電、水、熱、冷…等物理性因子並結合物理治療師的「3M」:儀器治療、動作治療,與徒手治療,可讓下背疼痛的問題逐漸獲得舒緩與改善喔!
 (感謝:陳佳伶物理治療師及林瓊芳物理治療生協助動作示範及拍攝)
  

 
 
 
圖一:正確之坐姿
  
 
 

 
 
 
圖二:正確之搬重物姿勢
 
 
  
  
 
 
圖三:錯誤之搬重物姿勢
  
  
  
  

 
 
圖四:背部伸展運動
 
 

 
 
 
 
圖五:梨狀肌伸展運動
 
 
歡迎連結觀賞本院復健科精心製作之衛教影片,內有更詳盡之示範及說明,
網址 http://www.youtube.com/user/FEMHRehab?feature=wa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