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的五月初暑,突然接到醫院給予的一個緊急任務,希望我能夠代表亞東醫院與國合會,到台灣的南太平洋邦交國--諾魯,進行國際醫療服務。身處在每日繁重的臨床工作中,對於這生命中突然出現的插曲,一時間內也沒有任何頭緒,當時腦中閃過的是一個個問號:「這個南太平洋中的島國在哪? 語言上要如何溝通?衛生狀況如何?要搭船或飛機呢?」身為一個腎臟科醫師,能幫忙他們什麼?在桃園機場的候機室,我用了google地圖搜尋了這個遠方的國家。在一次又一次地放大搜尋後,我在赤道南方的太平洋中,終於搜尋到了一顆如滄海一粟的小島,神秘地在地圖上閃爍著,我也告訴自己:「南太平洋的珍珠,我們過來了!」
     整個轉機的過程是疲勞又枯燥的,經過漫長的候機時間,才搭上飛往諾魯的班機,班機途中短暫於索羅門群島加油後,終於在凌晨四點降落在諾魯國際機場。在身心俱疲的狀態下,我踏上了漆黑一片的諾魯機場。承蒙大使館與農技團的人員協助下,我終於在這遙遠的太平洋小島上,開始了國際醫療服務的任務。
 在島上迎接我們的,是南太平洋原始的椰林海岸與赤道下酷熱的陽光,及當地國民友善與親切的態度,這些也減緩了我對陌生國度的焦慮。諾魯的國旗是以深藍為底,一條水平黃線,橫亙於旗面中央;在黃線下方有一顆白色的星星。這面旗充分地顯示了諾魯的國家地理位置:一個孤懸於太平洋,處於赤道正南方的蕞爾小島。諾魯整個國家四面環海,開車環島一周,大約半小時就能完成。島上的居民樂天知命,黝黑的肌膚閃耀著熱帶陽光,豐腴的體態也顯示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形態。黑亮的眼神,透露出南島文化人民特有的單純與豁達。島上只有澳洲與諾魯共營的磷礦公司,那是唯一可以創造GDP(國民生產毛額)的產業。磷礦的開採,曾經在上個世紀為諾魯帶來巨大財富;然而隨著磷礦枯竭,島上處處散落荒廢的礦場與採礦器械,美麗的海岸線,也因為磷礦公司荒廢的採礦管線與港口,而顯得雜亂和醜陋。雖然四面環海,諾魯並沒有漁業,漁產也無法自己自足。雖然有典型南太平洋海島的美麗海景,確沒有如峇里島般的觀光產業。這是一個遺世獨立,步調慵懶的國度。
     本次國際醫療任務,是負責協助當地血液透析中心、腎臟科、新陳代謝及內分泌科的診療工作。血液透析中心部份,目前諾魯全國總人口數約10,000人,共有21人接受血液透析治療,人數在20~25人之間浮動。雖然洗腎病患總數並不多,但在總人口的盛行率實與台灣相近(約千分之二到二.五)。諾魯沒有常駐的腎臟科醫師,平時洗腎室的運作,均由護理人員自行處理。本次行動主要為透析病患的多項異常檢驗,作藥物與透析治療上的調整。並教育當地醫師對透析病患常見的電解質異常、水分控制、飲食與營養調整,及貧血之認知和應有的處置。目前諾魯國民接受透析的醫療費用由政府全額支付,透析機器多為澳洲與台灣捐贈,人工腎臟為澳洲進口,但因為政府財政窘困,大部份政府財源需要邦交國的財務支援。血液管的手術,需要有國外醫療團到當地時才可進行,或後送至澳洲進行手術。對當地的透析病患而言,在這樣資源不足與財政窘困的情況下,能進行透析治療得以活命,已經是非常不容易,透析品質的要求對當地病患而言,是遙不可及的。雖然如此,當地透析的病患,依然對我們充滿感恩之意。回想在台灣,我們提供給透析病患的超高水準醫療品質,對照當地的情況,心中著實五味雜陳。
     雖然諾魯是一個小島,但病患就醫仍然十分不便。我們醫療團的成員,深入諾魯國內各部落進行家訪工作。主要的家訪目標為,針對行動不方便的人員(含過度肥胖、中風、失明、截肢或無交通工具病患等)。家訪時護理人員對病患進行基本的血壓、血糖檢測,醫療團會根據家訪時所發現的病況,進行病史、理學檢查等基本評估,並調整藥物,再進行基本的衛教工作等。這是一個全新的體驗,在家訪過程中,可以觀察到他們生活物資與環境衛生上的極度欠缺,雖然樂天的性格與緩慢的生活步調,讓他們在心靈上得以平衡;但在年輕人純真的眼中,也看到了他們對自己生命與健康的無力感,和對未來的茫然。反思身處醫療資源豐厚的台灣,我們對得來不易的優渥健保資源,是否更應該心存感恩,對醫療資源的軟、硬體更加珍惜呢?
     三個星期的醫療服務很快就結束了,渺小如我們,無法在短短的時間內對他們的健康或生命,帶來重大的進展或改變。我們只期待這些來自台灣的愛心醫療資源,或是我們提供的健康衛教,可以在他們未來的健康上帶來一絲助益。我們只是過客,為這些身在地球村的好友們,盡一份小小的心力。更重要的是,不論是諾魯夜空中,無暇的銀河與不停閃耀的南十字星,或是當地人們綻放在南太平洋陽光下的微笑,都洗滌了我那顆隱藏在緊繃的台灣醫療環境下,將要枯竭的心靈。感謝也感恩!

 
 
 
內科病房總查房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