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東醫院推廣「器官捐贈」的重責大任,是器官移植委員會的首要任務。本年度五月的醫護教育,辦理了「寶貝.我們的寶貝」器官捐贈移植生命教育研習會及探討器官捐贈腦死判定及器官移植分配法律與倫理議題「CO移植協調者」研習會,讓人省思在生命結束的同時,藉由器官捐贈遺愛人間的方式,讓生命繼續延續下去,並詮釋生命的存在,不是留住形體,而是留住愛。
「交付‧我的寶貝」講座,邀請了器官捐贈家屬 許慎慧 女士 經驗分享,六年前,就讀文化大學十八歲的蕭智謙車禍身亡,身為母親的,在家人的支持下捐出孩子的心、肝、腎、眼角膜等器官,造福了六個家庭。前副總統呂秀蓮當時參加蕭智謙告別式也深受感動,器官捐贈是因為有慈悲、因為有智慧,才能共同成就捐出器官,遺愛人間。而蕭智謙的故事「我的寶貝」也曾在大愛劇場生命故事感動螢光幕。
但許女士表示,當時她其實不清楚什麼是器官捐贈,只知道兒子生前喜歡幫助人,便決定捐贈他的器官。許女士也曾在兒子過世後,有半年走不出傷痛,但冥冥中有巧合,一晚她透過新聞得知蕭智謙捐贈的肝臟受贈者,本應不能見面,但又在因緣巧合下碰面。她回憶,當下非常激動,提到「想摸摸兒子」的想法,受贈者隨即翻起衣服讓她摸。許女士說,當時彷彿聽到兒子說:「媽媽,我很好,妳要放心。」
許女士說,這六年來,受贈者全家都對蕭智謙很感恩,受贈者的兩個女兒會在每年母親節,送親手製的卡片給許女士,讓她十分感動且珍惜。也感受到因為兒子的器官捐贈,讓她知道了器官捐贈的意義,自己不能再使用的器官,讓有緣人延續。更因為蕭智謙的器官捐贈,她彷彿多了一個家庭!蕭智謙的故事,今年初應國際器官捐贈組織「Donate Life」邀請,參與美國玫瑰花車遊行是全美新年最受矚目的活動,逾七十輛花車將齊聚爭艷;邀請全球七十一個器官捐贈家庭,蕭智謙成為唯一受邀的台灣器官捐贈者家庭。而現場許多學員因許女士的真情分享而不禁深受感動,也體悟了捐贈者家屬的大捨與大愛,而蕭智謙的故事,未完‧待續…。
「寶貝‧您的寶貝」是心臟受贈者孔祥亦先生的生命故事,2006年初開始有感冒症狀,找了兩家診所還是看不好,晚上根本無法躺平睡覺,一定要坐著高高的才睡得著。到四月間,整晚抱著馬桶狂吐,整棟樓都聽得見的嘔吐聲,一向年輕體健本以為無礙,但後來狀況並無好轉,經更進一步檢查,心臟功能只剩35%,診斷為感冒病毒侵犯心臟功能喪失的心肌炎,日後狀況更每況愈下,讓太太心痛得像是萬蟻穿心般,眼淚常不自主的潸潸留下,更自責:為什麼沒照顧好另一半?為什麼一個小小的感冒,竟然變成無藥可醫的心肌炎?之後狀況越來越危急,靠注射強心劑,勉強維持生命徵象,更因此常常會面臨心臟突然停止的生命威脅,而主治醫師的建議:「孔先生的心臟功能只剩20%,不換心是不行了。」
一場突如其來的病,改變了孔先生的一生,孔先生更只能強打起信心:告訴自己必須撐下去,撐到有心換的那天,承諾自己當初結婚的誓言:說要一起過一輩子的,這一輩子是很長很長的,一定要陪妻子走下半輩子…。但身體光是應付從病床走到廁所的距離,就像是有一千公里這麼遠,夫妻倆常無助哭泣,而等一顆心需要多久時間?在等待換心的過程,每分每秒都在跟死神拔河!曾經也擔心是否能等得到,後來幸運及時獲得心臟移植的機會。孔先生現在以心臟移植受贈者的角度樂觀的分享經歷這場病,並致力投入器官捐贈宣導的行列,更把這顆得來不易的心臟當作寶貝,而這顆心臟,也曾是捐贈者家屬心中的寶貝,也是許許多多在器官捐贈移植的工作人員所付出的心力,也更是社會善念的循環,本講座讓醫護人員能深入了解器官移植等待的困境與獲得老天爺的眷顧及捐贈家屬的愛重獲新生時的喜悅。時時刻刻,寶貝‧您的寶貝…。
助人工作是一條漫長的路程。在這段旅程中,身為專業助人工作者的您是否曾經遇到瓶頸感覺力不從心、被負面能量壓得喘不過氣來? 如何學習調適自己的壓力及情緒在助人工作中如何自我調適?如何尋求同儕相互扶持或專業的協助? 提供一個自我照護的途徑,學會照顧好好自己,避免心理耗竭。也促進助人工作者照護品質的提升。寶貝‧做自己的寶貝-助人者耗竭的自我照護與調適講座邀請到政大心理系博士候選人同時也是「上行車站」站長劉乃誌老師帶領學員利用肢體伸展體驗我們在助人工作中無形中承擔的壓力,也利用「食禪」的概念,讓學員利用蔓越莓的試吃體驗活動,藉由眼睛挑選、在手中把玩、及在口中與舌尖竄留的風味,雖是短暫的片刻,但也讓學員充滿驚奇並誘發學員間的熱烈討論分享工作生活的匆忙與壓力,我們常常甚至食不知味、囫圇吞棗而不自知,而把握每個當下,原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忽略這麼多的隨喜體驗…。
曾在2011年震驚社會各界的愛滋捐贈事件,讓人省思在器官捐贈環節中,任何的失誤,都會造成許多令人遺憾且無法彌補的傷害,也關注到「器官捐贈協調師」角色令人稱許的重要性,擔任「器官捐贈協調師」這一群默默辛苦的工作人員,卻更需要在分秒必爭的器官捐贈、移植任務中戰戰兢兢,全力以赴,但往往在器官捐贈移植的實務面會遇到許多挑戰專業的棘手問題。規劃本次「CO移植協調者」研習會中,邀請在醫學倫理、護理倫理、科技倫理、生死學領域深耕的輔仁大學吳志鴻博士蒞院分享。
吳博士以日劇「CO移植協調者」影片帶領欣賞及深入探討:器官捐贈協調師的角色功能、器官捐贈腦死判定及器官移植分配法律與倫理議題。影片講述的是日本施行修改後的臟器移植法律,劇中感受到器官捐贈家屬在情感面、器官移植倫理面與法律規範層面的拔河,在與這些疑惑抗爭的同時,如何取得平衡點,亦完成協調者的角色與任務。藉由影片反映器官捐贈移植的法律及倫理議題,殘酷現實的社會論點,器官捐贈協調師角色的重要性,都在本研習會中全貌呈現,學員之間所引發的熱烈討論,也省思台灣器官捐贈移植的法律與倫理面向與器官捐贈協調師工作,需要更多的人投入心力,付出及熱忱,更需要精神鼓舞。

許慎慧 女士分享智謙成長經歷

藉由肢體伸展體驗長期的壓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