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對於這個只有耳聞的南太平洋小島國非常陌生,懷有幾許不安的心情踏上旅程,轉眼間一個半月過去了,我卻帶著滿滿的異國經歷回到台灣。馬國位於南太平洋中間靠近赤道,大約在夏威夷與澳洲的中間點,是個典型的珊瑚礁形成的島嶼群,空中俯瞰真像一串美麗的珍珠項鍊。島上如同大家想像中或電影中經常呈現的原始風貌,無比熱情又美麗的風光,一片白沙灘,搖曳生姿的椰子樹下站著耳際戴朵紅花的長髮大眼健美女孩。可惜在現代文明的沖擊下,單純的馬國島民顯得適應不良。他們的統治者由早先的德國換成二次世戰的日本,再換成勝利後的美國。獨立後整個國家預算金援助大部分都仰賴美國與台灣支援。島上及四周的美麗沙灘已被民生廢棄物污染得很嚴重,生活必需品經由海運補給所以物價高,人民失業率高,生育率倒是非常高(約台灣的十倍),更讓人憂心的是日益惡化的公共衛生問題,諸如:肥胖、高血壓、糖尿病、性病等疾病的發生率逐年上升。
   
          2012年5月4日~6月12日在「馬久羅醫院」義診服務,開始由院長羅撒貝娜女士帶我以「志工醫師」(來自台灣的婦產科醫師)的名義,參訪全院各部門及認識各部門人員。重點是認識門診、藥局、產房、開刀房,因為以後工作上需要與他們合作。最後拜訪指派我工作的薩卡醫師,由他安排我每日門診(各不同分類病人的全天門診),如有特殊日間門診手術也可以幫忙。門診時段星期一以青少年懷孕為主,星期二以其他孕婦初次登錄為主,星期三以婦科為主,星期四以高危險妊娠孕婦為主,星期五以一般孕婦回診為主。
   
          我所駐診的「馬久羅醫院」位於本島內,是日本修建捐贈的,外觀與內部配置都不錯,但是關鍵的醫師卻幾乎是外聘的,多半來自菲律賓或附近島國,許多醫事人員曾來台灣台北醫學中心受訓,現今都已成為醫院的主力。許多先進國家曾捐贈了很多價格昂貴的高級儀器,因為馬國人沒有維修能力,故障損壞後即成廢物丟棄一旁。台灣曾經捐過洗腎設備,唯因當地水源是雨水沒有自來水廠供給水,所以很快掛了無法使用。有了這些背景,可以想像馬久羅醫院的婦產科光景了,雖然院內設有診間、病房及手術室,但是狀況簡陋,藥物奇缺。幸好有一台日本人民捐贈的超音波,好用、耐操。我每天利用它為每一個青少年媽媽(青少年妊娠非常普遍,每週一專門為她們開設門診)和中年媽媽(已經生了八、九個寶寶,照生不誤)做仔細的超音波檢查,也利用它做急診、會診或健檢最有效的診斷工具。
   
  在青少年孕婦的特殊門診,這是衛生部參加大洋洲各小島國的【青少年健康計畫(AHP)】,為馬國爭取到部分經費而特別開設的。在這裡青少年的孕婦很多,有些孕婦,快到生產期才來第一次登錄。然而一般孕婦無法準確說出最後一次月經的時間,粗略記得月份,只好用超音波來協助推算日期。此地產科門診沒有護士跟診,診間只有一位醫師全權負責。這裡婦科診間所需的器械與設施,大致尚可,唯獨消毒方面因缺乏無菌知識,部分器械已多年未消毒過,洗手台的自來水是水廠儲存的雨水,沒有擦手紙巾,檢查台上面病人躺的紙巾與遮蓋的毛巾都不常更換。詢問隔壁診間的家醫科醫師Dr. Litzton,答覆是『此乃常態也!不足為奇!』。
  
  馬久羅醫院有二個月沒有婦產科專科醫師看門診,所以積存的婦科案例全部回來,非常忙碌。終於知道為何此院急需找一位婦產科專科醫師來支援!這裡可以看到此地人受西方文化影響而改變生活型態所導致的惡果,不當的性行為使得子宮頸癌、性病愈來愈多,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對孕婦惡劣的影響,子宮內膜癌、死胎、難產導致尿道瘻管等病例。每個案例先做衛教,再做淋病及披衣菌的培養與抹片,最後再做產檢。披衣菌要特殊培養非常昂貴。
  
  有一次門診中,只有少女孤單膽怯的坐著等待,沒有男朋友或母親的陪伴,可是計劃中特別強調男性共同參與衛教的重要性,要注意性行為的安全,要懂得避孕的常識。當地球上跟他們同年齡的女孩還在高興的就學,享受美麗青春歲月,而他們卻開始經歷連續的苦難,真是心疼。在下午的空檔,修理陰道鏡的視診用的部分,這台機器是名廠出產的。在台灣購買,會是一筆很大的預算經費,可能當地專員不諳操作,故障後,被荒廢放在此地,螢幕被一塊布蓋上,鏡頭略發霉,珍貴的電腦影像紀錄系統與連接線被捆成一堆擱置在旁邊。貴重儀器無法被善用,甚感遺憾!
  馬久羅醫院只想找一位「傭兵醫師」什麼都包,一般孕婦、危險孕婦、高危險孕婦全是一套處理,連驗尿都不驗,更何況分成危險或不危險,虛有其表,沒有什麼意義。對於高危險妊娠病人回診,其擁擠程度一如台灣龍年的盛況,孕婦們耐心地排隊看診。不同的是,這裡生過八、九胎的高齡又肥胖的孕婦極多,多麼想為這些真正高危險孕婦做點事,可是只有空空的桌子,沒有聽診器、血壓計,憑著幾張檢驗單來看診,還好有一張陳舊的檢查台與一台老舊的日本製的超音波機器(只能照卻不能列印),所以也只好用手畫。婦產科門診護士的工作就只有把病例送到你的桌上,還有量血壓和體重,不含驗尿,即使高危險妊娠的病人也不驗尿,認為腿腫的病人才需要驗,若是我堅持的病人才驗,無法驗全部的孕婦,這裡沒有跟診的規矩,剩下的全靠自己。
   
  一般正常孕婦的產檢門診,多半為社經背景良好較年輕的婦女,隨後看到幾位少見的談吐高雅,衣著光鮮的本地婦女,在約回診時間時,她們都回答不必了,她們會去美國本土或夏威夷生產。誠如眾人所知,此地有錢人不會光顧馬久羅醫院,只有當地民眾只好將就了!
        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馬久羅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要我指導他開剖腹產,這在台灣是不可能的,在當地是必要的。家醫科醫師必須純熟產科最重要的手術,我要他開刀,我全程在旁觀看及指導,一切等下刀後再分享討論,這樣是比較重要。家醫科醫師說:「之前義診醫師在離開前已訓練他開了7次。」手術完,我覺得大致及格了。馬久羅醫院麻醉男護士曾在台灣台北醫學中心訓練三個月,非常高興看到台灣來的醫師,頻頻詢問我他做的對不對?直說他們手術室的設備、忙碌狀況與手術的困難度都不能和台灣比。
  天氣炎熱病人不出門,在馬久羅醫院裡,連台灣駐馬健康中心也沒冷氣,每天開大電風扇在門口吹。馬國婦女大概是世界少有的善良與單純,好幾次診間及候診室冷氣壞了,整個空間內悶熱、怪味瀰漫,令人窒息,她們沒有一個人抱怨;醫生有事,可以靜坐在門口等一上午。因此,幾位多次產檢的小媽媽知道我快回台灣竟也慎重的說會想念我,問我會不會再回來,我說神會祝福可愛的你們,接替我的亞東醫院孫旭東醫師也會繼續照顧你們的。
  
        在幾位約診的孕婦來登錄,其中一位穿著舉止優雅的年輕女士可以說出優美好聽的中文,我驚訝好奇的詢問為何會說流利的國語,她回覆因為她曾到台灣留學二年,一年在政大一年在實踐大學。如果這些上進的青年多幾位到台灣學習,日後進入馬國政府工作,必使兩國邦誼更深化堅固。馬國有不少事業有成的台灣僑民非常照顧義診團隊,也有長年派駐馬國的台灣農技團專業的技師們發揮長才,在劣質土壤中種植出香甜的蔬果。
   
          最後馬久羅醫院院長與衛生部次長(2012年馬國唯一代表,前往日內瓦出席WHI並在會議中堅定支持中華民國各項提議)為我舉行惜別餐會,許多未曾深談的醫師也參加,門診護士們及家醫科醫師Dr. Litzton我的戰友彼此握手再三,祝福聲不斷,令人感動!告別短期駐診完美的畫下句點,能順利交出駐診醫師的任務要感謝李大使及全館人員協助,台灣駐馬國健康中心黃湘茹護理師、呂佳澍醫師幫忙,感激不盡!期望我們的努力能夠讓馬國感受到台灣雪中送炭的善行,才是最重要的。
  
  
 
圖一、馬國五月一日國慶日台灣健康中心代表參加遊行
  
 

 
 
圖二、惜別餐會中贈送紀念品 【站在我身旁的是馬國衛生部次長(每年代表馬國參加所有聯合國衛生組織相關會議,並支持我國提案的發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