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末期病患常見之症狀與治療

家庭醫學科 許秀卿醫師  

末期病患常見之症狀與治療(相關圖片)        寧療護的目標是在達成末期病人身心靈完整的照護。為了使病人在心理上和靈性上能有所思考讓生命了無遺憾,透過身體不適症狀的積極處置,提升末期病人的生活品質及尊嚴。末期病人常同時受到許多症狀的困擾,包括:疼痛、全身倦怠、噁心、嘔吐、口乾、食慾不振、便秘、呼吸困難、失眠、憂鬱等。如果提供照顧者能夠預知可能的症狀,早期評估治療病因,給予全方位、個別化與持續性的照顧,並提供適當的資訊與病情解釋,讓照護團隊與病人家屬共同參與,必能讓病患的症狀得到最大的緩解。

 

以下我們就個別的症狀說明:
* 疼痛:疼痛是一種主觀的感受,由病人自己來描述疼痛的程度(最常用的是1-10分的疼痛計分表,最痛是10分、最輕1分)和所受的活動限制程度,醫護人員詳細評估生理狀況之後,並與病人及家屬共同擬定一個疼痛治療計劃。治療目標包括:(一)先確保夜間睡眠時不受疼痛影響;(二)消除安靜時之疼痛;(三)消除站立或移動身體時之疼痛。採用世界衛生組織三階段治療癌症疼痛步驟,在給藥方式上希望以口服為優先,若病人無法吞嚥或口服,可改用經皮吸收、皮下注射、直腸給藥或靜脈注射。應該按時給藥,並詳細觀察藥物對疼痛改善程度及副作用的評估,積極的進行藥物調整,已達到疼痛的控制目標。

* 虛弱無力:病人常因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包括:憂鬱、焦慮等,以及靈性因素如無望感及死亡恐懼,而導致疲倦與虛弱無力。處理的方式首先要促進病人生理的舒適,注意營養狀態、代謝異常的情況,教導放鬆的方式,多鼓勵病人利用白天時間下床活動,增進生活自主能力。

* 食慾不振:食慾不振是很自然又常見的末期症狀,在照顧上要先與家屬溝通,在病人有胃口時,提供想吃的食物,藥物可改善部份病人狀況,但不一定要強迫病人進食。

* 噁心嘔吐:先找出原因,判斷是否為疾病本身造成或治療引起,對症處理,給予適當藥物。非藥物的部分,避免讓病人看見或聞見會令他噁心的東西、給予清淡的飲食,可以嘗試酸的食物,或適當地轉移病人的注意力等。

* 便秘:由於病人長期臥床,加上疾病本身,這是一個很常見的症狀。病人會因為這個問題而煩燥不安,也會因此導致噁心、腹脹或食慾不振,所以要積極處理,軟便及促進腸蠕動藥物治療可改善大部份症狀。症狀解除後仍須少量規則給藥,以免再度發生。另外可以建議病患補充適量水分與高纖維食物,每日適度的運動,如無腹部轉移可給予環形按摩增加腸蠕動。

* 呼吸困難:是ㄧ種主觀的呼吸不舒服經驗,可能加重焦慮不安與無望感。先處理可去除的原因,可使用氣管擴張劑、抗焦慮藥物、類固醇、嗎啡等。非藥物治療可以改變呼吸方式及促進痰液清除、氧氣及放鬆訓練。另外可能是病情末期的死前喘鳴,要向家屬說明並給予心理支持。

* 失眠:先確定病人的睡眠不受疼痛干擾,睡眠環境是否舒適,必要可處方鎮靜安眠藥物,合併解焦慮劑。另外鼓勵病人白天多活動、固定睡眠時間,並給予心理及靈性的支持。

* 憂鬱狀態:大部分末期病人會無價值感、無現實感,甚至有自殺的念頭,對許多事情失去興趣,甚至有自殺的念頭,醫師可處方適當的抗憂鬱藥物。此外家人的陪伴、志工、社工、心理師及宗教師的介入也可以幫助病人。

* 口乾:因病人體力衰弱或治療的影響,口腔問題極易發生,護理人員教導家屬規則的口腔護理,可改善並預防口腔念珠菌感染,除外可給病人口含小冰塊或吸吮新鮮鳳梨片等亦有幫助。

* 其他:如出血、壓瘡、惡性潰瘍傷口、腹水、水腫....等,不但影響病人生活品質也造成病人及家屬恐慌,所以也應與病人及家屬充份溝通盡力改善。

  末期病人除了症狀的積極控制,身體照顧也很重要,整齊清潔是維持一個人人性尊嚴的最基本需求,以保持尊嚴及留下別人對他的良好印象。醫護人員應該尊重病人,減少身上不必要醫療管路,並鼓勵病患及家屬參與症狀控制措施,並主動陪伴、用心傾聽,提升生活品質以協助善終的目標。

末期病人常見症狀

症狀

癌症 (%)

心血管疾病 (%)

失智症 (%)

愛滋病 (%)

疼痛

60

60

65

60

呼吸困難

40

50

-

10

噁心、嘔吐

40

45

-

20

失眠

50

-

-

-

意識混亂

30

40

60

30

虛弱無力

50

-

80

60

憂鬱

45

60

60

-

食慾不振

60

40

60

-

便秘

50

30

-

40

失禁

40

-

70

20

焦慮

4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