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能接受死亡是不能避免的事」?您「有聽過安寧療護」嗎?根據安寧照顧基金會於2009年針對生命態度與安寧療護認知所進行的調查,近6成的人表示已準備好接受死亡的來臨,更有8成6的民眾能夠接受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事,但有聽過安寧療護的民眾只有46%,針對整體的受訪者只有28%知道安寧療護是針對臨終/癌末病人給予心靈及醫療的照顧〈以上摘自安寧照顧基金會網站〉。為促進全球各地重視安寧療護的發展,由英國電訊公司率先發起「為安寧發聲 Voice for hospice」活動。2005年起國際更訂定每年十月份第二個星期六為世界安寧日,凡在有安寧發展的國家,約定在十月這一天,以形式規模不拘的活動,表達安寧心願,讓民眾更重視安寧療護的發展,傳達對末期病人的關懷。不只是世界安寧日那一天,整個十月就是安寧月,不同時間的安寧活動,象徵安寧療護在各地開花結果,每一個人,也都堅持同一個信念,要關注更多末期病人,傳達對安寧療護的支持與期盼(以上摘自世界安寧療護聯盟網站)。
  去年10月8日為響應世界安寧日,本院在一樓思源廳辦理「生命中的那一天」 The day in my life器官捐贈、安寧療護宣導活動,以加深民眾對於安寧療護、預立醫療自主計畫及器官捐贈的生死觀念,活動當天由表演團體「Overtone」以熱場歌曲揭開序幕,鄭國祥副院長、安寧照顧基金會陳怡蓉組長致詞後,緊接著上場的「你是我的眼」、「如果還有明天」、「隱形的翅膀」、「每一天都不同」生命組曲表演傳達出尊重及珍惜生命的意涵,現場座無虛席。闖關活動共有六關:生命停靠站、看見生命、人體拼圖、命運九宮格、知識小學堂、心願便利貼,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民眾對器官捐贈及安寧療護有更深層的認識,並澄清許多錯誤的觀念,過程中包括健康的年輕人、年邁的老人家、兒童少年及行動不便的患者,透過活動積極了解,若仍有疑問亦會進一步發問,應是當天宣導活動主辦單位及參與民眾彼此最大的收穫。
  今年世界安寧日的主題為臨終關懷:安寧療護的人口老齡化,本院預計在10月繼續推出系列宣導活動,包括12日(五)上午十點邀請六藝劇團進行「傳承愛心‧點亮生命」器捐宣導劇社區巡演,透過戲劇演出讓大家了解生命延續的另一種方式,13日(六)上午九點半推出「生命中的那一天」 The day in my life器官捐贈、安寧療護宣導活動,地點在本院一樓思源廳,現場安排了熱鬧表演以及闖關活動,有專業人員以及種子志工提供相關諮詢服務,歡迎社區民眾來院自由參加,可以學習到有關器官捐贈及安寧療護的知識,對生命產生不同的見解,更體認到要好好照顧及愛惜自己的身體,接受一場生命教育的洗禮。
安寧意願索取註記與查詢之流程
  您「與家人溝通過醫療選擇」嗎?您「簽署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了嗎?根據2009年調查統計,台灣有84.3%的成年人,願意接受安寧療護,但每年實際接受安寧療護的末期病人比例不到三分之ㄧ,且簽立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的民眾,成功完成健保IC卡註記者,累積至2012年8月底只有十二萬九千多人。現代醫學照顧的觀念,最理想的照顧≠最大的治療,延長生命≠延長瀕死期,安寧療護(緩和醫療)尊重末期生命、強調生活品質的觀念,生命的擁有者最有權利為自己的生命作決定。當醫護人員由健保IC卡當中,讀出了病患的安寧心意時,也將會尊重病患善終之權益。以下列出民眾對於安寧緩和醫療以及意願書簽署的簡易Q&A供參考,也歡迎大家可以諮詢相關單位,包括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台灣安寧照顧協會或本院社工室。
  
Q:簽署什麼文件,才能讓「臨終不急救」生效?
A:1.病人本人親簽的「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
   2.由家屬簽立的「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o Not Resuscitate) 同意書」。
   在順序上,當病人意識清楚時,必須由病人決定;若病人意識不清或陷入昏 迷時,才得由家屬決定。
Q:如果簽了「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若發生意外被送到醫院,醫生是不是就不救我了? 
A:不是。當病情判定非末期病患時,此法不能生效。有些意外事故導致生命垂危時,由於一時無法確定傷害的程度,所以還是會盡力救治。
Q:想法改變時,可否撤回IC卡註記?
A:以書面載明「撤回安寧緩和醫療意願」及「取消將意願加註於健保IC卡」之意思表示,親筆簽名附註身分證字號,將該書面寄回台灣安寧照顧協會完成撤回手續。
 
 
 
器官捐贈及安寧療護宣導活動,表演團體演唱生命組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