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針對病人安全的重點工作進行最有效的改善,行政院衛生署自2004年起委託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以下簡稱醫策會)研擬病人安全目標,做為各醫療機構採取系統性作為之參考,以落實於日常工作,提供民眾更安全的就醫環境。2012~2013年度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工作目標共計十項(圖一),分別為「目標一:提升用藥安全」、「目標二:落實感染管制」、「目標三:提升手術安全」、「目標四:預防病人跌倒及降低傷害程度」、「目標五:落實病人安全異常事件管理」、「目標六:提升醫療照護人員間的有效溝通」、「目標七:鼓勵病人及其家屬參與病人安全工作」、「目標八:提升管路安全」、「目標九、強化醫院火災預防與應變」及「目標十、加強住院病人自殺防治」。以下簡單介紹各項病人安全目標之內涵,讓民眾能了解進而參與,共同維護病人安全。
目標一:提升用藥安全
  建立以病人為中心之用藥機制,提供用藥指導提高遵從性,主動詢問用藥情形、過敏及不良反應史且確實登錄與更新,運用資訊系統有效傳遞,並主動監測高警訊藥品療效與副作用。
目標二:落實感染管制
  洗手是預防疾病最有效也最簡單的方法,建置完善洗手設備提高可近性,透過各種方式宣導洗手五時機及正確洗手方式,監測落實度,並組成團隊管理抗生素使用,且執行組合式照護(bundle care)的概念降低醫療照護相關感染。
目標三:提升手術安全
  為提升手術安全,術前完成麻醉術前訪視與評估,落實辨識流程及安全查核作業,包括部位標記等,術中依病人特性、術式及手術時間給予適當減壓措施且針對手術過程中的熱源及易燃物有適當防護,定期確認手術儀器設備檢測作業,並設有手術適當性檢討機制。
目標四:預防病人跌倒及降低傷害程度
  運用跌倒風險評估工具落實執行評估,提供跌倒預防宣導教育,針對不同病人屬性提供不同程度與個別性防範措施,在跌倒後重新檢視照護計畫且適時調整,並提供安全照護環境,降低跌倒傷害程度。 
目標五:落實病人安全異常事件管理
  對全院同仁宣導病人安全觀念,鼓勵通報異常事件且定期分析及提出改善對策,避免類似事件重複發生,透過參與機構病人安全文化調查,積極營造正向病安文化,並建立涉及醫療事故員工心理及情緒支持之措施。
目標六:提升醫療照護人員間的有效溝通
  醫療人員交接班需包括重要醫療資訊等,而轉運病人需包括運送風險評估、人力、設備等,以確保交接班資訊傳遞正確性、及時性與安全性。對於重要檢查、檢驗異常值、病理重要報告及時通知醫護人員處理,且建立醫療團隊間溝通模式,強化團隊合作的概念與行動。
目標七:鼓勵病人及其家屬參與病人安全工作
  醫療團隊主動與病人及其家屬建立合作夥伴關係,藉由多元方式主動提供就醫安全資訊,設立蒐集意見之管道與機制,鼓勵病人及其家屬表達所關心的病情照顧與安全的問題及對其所接受的治療與處置之任何疑問。
目標八:提升管路安全
  確實執行管路放置、管路留置照護及移除評估作業,訂有發生管路異常事件之處理及通報機制,加強團隊合作,提供整合性照護,提升管路置放安全及減少相關傷害。
目標九、強化醫院火災預防與應變
  加強防火設施(備)、用電設備、易燃及可燃物品之管理,且制訂全院及各單位火災緊急應變計畫,包括緊急情況時有效保護、疏散及熟悉不同情境之疏散路線,藉由定期教育、火警應變訓練及實際演習,讓同仁清楚緊急應變計畫內容。
目標十、加強住院病人自殺防治
  推動醫療團隊成員皆為自殺防治守門人概念,建置住院病人自殺風險評估機制,提供自殺高風險個案之個別化照護、轉介、溝通與支持,且訂有自殺事件通報系統進行檢討分析。

 
 
 
圖一、病人安全十大目標 (資料來源:醫策會)
 
 
恭賀本院獲得「 2012年病人安全週標竿醫院」
        為推廣病人安全及提升民眾對就醫安全的認知,行政院衛生署委託醫策會於每年10月辦理「病人安全週」。自2011年起推動「病人安全我會應」活動,希望民眾在參與醫療過程中,能主動「響應」病人安全活動、主動「回應」醫護團隊的提問及主動「反應」自己或家人的健康狀況或需求。2012年由各醫療網號召轄內醫療機構持續推廣三應概念,醫策會於11月9日辦理標竿醫院頒獎典禮,感謝醫療機構的貢獻,醫學中心共計六家獲得此獎項。獲獎當天本院由手術室吳建明主任代表領取「2012年病人安全週標竿機構獎」。

 
 
2012年病人安全週標竿機構獎狀   
 
 

 
 
 
本院由手術室吳建明主任代表授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