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硬化、肝癌前兆 『慢性B、C型肝炎』

肝膽胃腸科 梁程超醫師  

肝硬化、肝癌前兆  『慢性B、C型肝炎』(相關圖片)        性腫瘤一直是台灣十大死因之首,而癌症死亡率中,男性肝癌高居第一名,女性為第二位,慢性肝病及肝硬化亦列於前十大死因中,因此,肝炎的治療及肝癌的防治是全民健康的重要課題。健保自2003年10月起開始推動執行B、C肝治療試辦計畫,九年來已使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從十大死因第六位下降至第八位,在台灣有超過300萬名B、C型肝炎帶原者,何時該接受治療?該接受何種藥物治療?以下將為您介紹。

 

慢性B型肝炎治療
       慢性B型肝炎治療的主要目標是清除或者永久抑制B肝病毒,使病毒複製的標記(如:血清e抗原(HBeAg)和HBV DNA)永久消失,並發生e抗原血清轉換(e抗原消失、e抗體出現),減少肝臟的發炎及壞死,防止肝臟纖維化及代償不全,降低肝硬化或肝癌的發生,進而延長病患的生命。

        目前用於治療B型肝炎的藥物可分為針劑的「干擾素」與口服的「類核?(酸)藥物」,干擾素具有抗病毒及免疫調節的作用,使用干擾素治療的優點是治療的時間固定(一般為半年或一年),在達到治療反應的病人有不錯的療效持久性,且不會產生抗藥性的病毒,少數病人甚至會發生表面抗原(HBsAg)血清轉換。至於它的缺點則是需要注射給藥及有較多的副作用。而使用類核(酸)藥物治療的優點是口服給藥,快速有效的病毒抑制效果及副作用小。其缺點則為治療的時間不固定,通常需要長期服藥,且長期服藥可能會產生抗藥性的病毒,治療若產生e抗原(HBeAg)血清轉換時,其持久性較低,很少病人會發生表面抗原(HBsAg)血清轉換。

何時該接受治療呢?
     *  急性肝炎發作且發生肝代償不全者:須立即接受口服的類核?(酸)藥物治療。
     *  e抗原陽性之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治療目標為「e抗原血清轉換」,而此目標在肝臟發炎時會有較好的療效,因此當ALT(GPT)值在正常5倍以上或2~5倍間超過3個月,同時血清HBV DNA  20,000 IU/ml時,建議開始治療。若使用長效型干擾素治療一年,約有36%病患於停藥後半年出現e抗原血清轉換,11%於停藥後5年表面抗原消失,但目前健保只給付半年療程。若接受類核(酸)藥物治療,目前健保給付3年療程,約有30~40%病患出現e抗原血清轉換,當出現e抗原消失時,需再吃ㄧ年藥物來鞏固治療效果。
     *  e抗原陰性之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治療目標為「清除或者永久抑制B肝病毒」,當ALT值在正常2倍已超過3個月,同時血清HBV DNA  2,000 IU/ml時,建議接受治療。若使用長效型干擾素治療一年,約有3成病患於停藥後可以長期將HBV DNA抑制在2,000 IU/ml以下,12%於停藥後5年表面抗原消失。若接受類核(酸)藥物治療,目前健保給付3年療程,治療期間90%以上的病患血清中都偵測不到HBV DNA,但停藥後病毒幾乎都會再被偵測到,且一年內超過一半的病患ALT值會再上昇,而需要再次治療;因此,這些患者大多需要長期治療,但目前健保只給付2次療程。
     *  肝硬化患者:健保針對肝硬化患者,若合併胃或食道靜脈曲張、脾臟腫大,同時血清HBV DNA  2,000 IU/ml時,給付長期類核苷(酸)藥物治療。從最近惠立妥(Tenofovir)藥物針對96位肝硬化患者治療五年的報告,有74%病患於第五年肝臟組織硬化改善。因此,這些患者應積極治療,期能降低肝硬化併發症,甚至減少肝癌的發生。

慢性C型肝炎治療
  感染C肝病毒的病人中,高達80%會變成慢性感染者。感染C型肝炎後,體內會產生C型肝炎抗體(Anti-HCV),但這個抗體不具有保護作用,對於C型肝炎病毒並沒有免疫力。若抽血檢驗Anti-HCV結果為陽性時,需進一步檢測C肝病毒濃度(HCV RNA)確認體內有無病毒存在。若測到C肝病毒且ALT值異常者,建議接受治療。

  不同於B型肝炎治療,C型肝炎患者在經過治療後,有很高的比例可以治療成功。所謂治療成功,是指治療結束經過半年以上,患者的血中持續測不到C型肝炎病毒(HCV RNA),即持續病毒反應,亦即痊癒。根據長期追蹤研究,治療成功者肝硬化及肝癌的發生率較未治療者顯著下降。

  目前臨床上用於治療C型肝炎的藥物,主要是長效型干擾素合併口服雷巴威林(Ribavirin)療法,對台灣人療效尤其好,不論是病毒第一、第二型的C肝患者,經24~48週治療後,有七成以上的治癒率。

     雖然目前對第一型C肝治療的效果仍不理想,但歐美已於2011年批准兩種治療C型肝炎之強效新藥Telaprevir與Boceprevir。一旦合併新藥共同使用,第一型C肝治療成功率可提昇至75%,而且部份患者之療程可縮減至一半,可以說是C肝患者的一大福音。但目前台灣在治療第一型C型肝炎病毒患者療效已相當不錯,何時有需要再添加這兩種新口服藥物,仍須進一步研究討論,目前認為復發或治療失敗的患者應優先考慮接受此一新的三合一療法。

結語
     慢性B、C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療,近年來有相當大的進展,除了文中所提到的藥物外,還有許多新的抗C型肝炎病毒藥物在研發中,未來還將有更多新的藥物問世。對於慢性B型及C型肝炎的患者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每半年一次的定期追蹤,以期能早期診斷與適時治療,遠離肝硬化、肝癌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