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核醫檢查』的再進化

核子醫學科 林立芳醫師  

『傳統核醫檢查』的再進化(相關圖片)       統的核醫檢查也是很重要的,以下介紹幾種臨床常用檢查跟新進展:

◆ 全身骨骼掃描
  注射具放射性與親骨性的鎝-99m甲基雙磷酸鹽,可以觀察全身骨骼構造及成骨活動。與傳統X光攝影相比,全身骨骼掃描有較高敏感度,可提早發現異常。掃描時間約10-15分鐘,能簡單地檢查全身骨骼更是一大優點,因此常用在偵測癌症骨轉移、骨腫瘤、微小骨折、骨關節手術後評估、骨髓炎,以及協助找出異常或多處骨頭痛的病因。

  癌症骨轉移常發生在肺癌、乳癌及攝護腺癌等,可發生身上任何一處或多處骨骼;發生與否更攸關存活率,所以全身骨骼掃描是分期不可或缺的診斷工具。癌症患者骨頭痛,除了考量創傷、骨折、骨關節退化等原因,更不能忽略骨轉移,鑑別診斷相當複雜,此時全身骨骼掃描就能給醫師很大幫忙。對於接受骨轉移治療的患者,全身骨骼掃描就扮演著整體評估的腳色,幫醫師擬定治療對策。

『傳統核醫檢查』的再進化(相關圖片)
   

 

 

 

 『傳統核醫檢查』的再進化(相關圖片)

 

 

 

鼻咽癌患者的骨骼掃描,單光子斷層掃描(下)與傳統平面掃描(上)比較,可以清楚顯示腫瘤侵犯顱底的狀況

◆ 甲狀腺掃描及治療
  甲狀腺位於頸部,攝取碘元素製造甲狀腺素,調節新陳代謝。碘-131是具放射性的碘元素,可釋放出伽瑪射線經攝影機成像,和能破壞細胞的貝他粒子。利用甲狀腺專一攝取碘元素的特性,口服極低劑量的碘-131,可以評估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偵測異位甲狀腺組織,進而輔助診斷頸部腫塊及甲狀腺癌。

         由於貝他粒子影響範圍很小,且碘-131可大量集中在甲狀腺細胞,可大大減少對輻射對其他正常器官跟細胞的傷害。適當劑量可治療甲狀腺亢進(如:藥物控制無效,或不願意手術者)與甲狀腺癌。一般而言,甲狀腺癌的治療是以手術為先,但腫瘤大於1.5公分、屬多發性、濾泡型、有血管侵犯、或遠端轉移,醫師仍會建議術後接受口服碘-131治療,避免日後轉移及復發。依據甲狀腺癌病情,醫師選擇的治療劑量也會不同。

  研究顯示,高劑量治療時,單次大劑量治療會比分次小劑量治療效果更好,不過本國法律規定高劑量 (30 mCi以上)需住院治療,主要目的是減少同住家人受到的影響。在美國甲狀腺癌約佔癌症死亡原因的1%,在台灣的統計裡,女性惡性腫瘤十大癌症排名為第七-八位,男性約在11位,但是住院病房卻很少,本院為服務病患,於2010年建置6D病房碘-131治療病房,讓患者可以住院,再也不需辛苦到院接受多次小劑量治療,也確保較佳療效。從2010年11月30日起收治第一位病患起,至今治療人數已突破六十位,服務病患來自台灣各地,也接受其他醫院轉診。大多數患者接受碘-131治療幾無不適,可能會出現暫時的輕微口乾、脖子疼痛等。就多年來的國內外累積的經驗,在生育力或後代異常問題與正常人幾無差異,所以即使是生育年齡的患者也無需過度擔心,若就優生保健及謹慎為上策的考量,計畫生育前還是建議諮詢相關醫師。
  
◆乳癌前哨淋巴結攝影
  隨著健康檢查的觀念普及,越來越多患者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加上治療進步,乳癌患者存活率提升,不用「聞癌色變」。早期乳癌(一般指腫瘤小於3公分,觸診或超音波未發現淋巴轉移)的患者,3成會發生轉移,7成則不會。根據研究,大部分乳癌淋巴轉移有其次序,因此誕生「前哨淋巴結」的觀念。「前哨淋巴結」是乳癌腫瘤藉著淋巴腺引流的第一個淋巴腺。前哨淋巴結切片的技術,可用來判斷是否發生淋巴轉移,以及是否需施行腋下淋巴廓清術。在尚無此技術的時代,早期乳癌病患都須接受腋下淋巴廓清術,使得術後產生淋巴水腫、肩膀手臂疼痛、麻痺、僵硬等後遺症,犧牲生活品質。

  前哨淋巴結切片的技術,讓患者有機會保留腋下淋巴結,避免上述後遺症,也改善外觀及生活品質,目前早期乳癌手術已廣泛應用。傳統前哨淋巴結定位是注射藍色染劑,準確度是高,卻會過敏或術後染劑殘留影響外觀。相較之下,乳癌前哨淋巴結攝影,在皮下注射藥物時雖會少許疼痛,但有相同的高準確度。病患也不用擔心過敏、染劑殘留。檢查藥物注射後就可攝影定位,術中可用探頭偵測,讓外科醫師手術更為迅捷便利。現在本科利用單光子及電腦斷層的掃描技術,使前哨淋巴結位置更清楚定位,讓外科醫師更能精確的做好術前規劃。

『傳統核醫檢查』的再進化(相關圖片)

 

 

 

 『傳統核醫檢查』的再進化(相關圖片)

 

 

 

右側乳癌患者接受前哨淋巴結核醫檢查。傳統平面攝影(上排)從正面及側面攝影僅可大略看出前哨淋巴結與藥物注射處的相對關係。利用單光子斷層掃描攝影(下排) 可清楚看見右側腋下的前哨淋巴結(紅框標示處)
  
◆ 核醫腎臟動態攝影
  藉由注射具放射性的追蹤劑,可了解兩側腎臟的個別功能。若搭配利尿劑注射,可進一步評估腎水腫的原因以及治療成果。所謂的腎水腫是指腎盂積水擴大,通常與泌尿道阻塞相關。腎水腫常在超音波檢查時意外發現,雖然多無嚴重症狀,不過置之不理,長期就可能併發感染、腎功能受損,終至腎衰竭。核醫腎臟動態攝影,提供比抽血更精確的腎功能數據,為兵役體檢所必須,也可了解泌尿道阻塞的嚴重程度,讓泌尿科醫師評估治療的可行性,以及治療後追蹤。此外根據個別腎臟的功能數據,也可幫助外科醫師選擇適當腎臟捐贈者,以及評估捐贈者術後的影響。

◆ 展望
   核子醫學的進展屢屢在醫學史上奠立了重要的里程碑。
   正子檢查是評估心肌存活度跟腫瘤的新利器,在基礎醫學研究或是臨床運用都被廣泛的應用。本院正子斷層掃描儀為全國最高規機種,影像品質佳,可減少同位素劑量,降低輻射暴露與縮短檢查時間。除F-18 FDG之外,本院亦引進氟-18氟化鈉 (F-18 NaF) 正子全身骨骼掃描,適應症為偵測良、惡性骨骼病變。與傳統的骨骼掃描相比,輻射劑量相近但診斷效益顯著優異,是近年正子檢查的一大突破。

        新式CZT心臟專用掃描儀是近年核醫的新亮點,對於受檢者最明顯可見的優點便是掃描時間縮短為一半以上(單次掃描只需五分鐘),輻射暴露劑量降低,並可在單次檢查中同時獲得心肌灌流及左心室功能性參數的評估,對於醫療檢查品質及受檢滿意度都有長足進步。而傳統檢查並不會因為時間的過去變得不重要,由於單光子斷層掃描儀(SPECT/CT)的推出,更是分析病灶結構及協助定位的一大利器,對於臨床醫師診斷跟選擇治療方式都有很大的助益。
  
        影像檢查工具是醫師的第三隻眼,本院核子醫學科在醫院的大力支持下,持續的向快速、安全、準確的功能性影像世紀努力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