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的眼睛健康 『父母應知五件事』

眼科 劉耀臨醫師  

孩子的眼睛健康    『父母應知五件事』(相關圖片)

        年龍年誕生了許多龍寶寶,也讓很多年輕夫妻升格為新手爸媽,相信每個爸爸媽媽在孩子的每一階段都有一籮筐的事情要煩惱,但也因為有太多事情要操煩,有時候反而會不小心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事。這邊要告訴大家的是幼兒視力保健,就是其中之一,很重要,但也常被忽略。列出在孩子出生之後到上小學之前,爸媽可以替孩子做的五件事,這五件事大致上可以按照孩子0到5歲的成長依序進行,都很簡單,只要都有做到,孩子的眼睛健康就有保障,真的有問題也才不會錯失治療的良機。

◎ 注意觀察孩子的眼神
        這第一件事夠簡單吧? 孩子出生2~3個月眼睛就會看爸爸媽媽的臉孔了,會有你看著他,然後感覺他也看著你的眼神接觸。你看著孩子的眼睛,他應該可以和你四目相接,這是正常而自然的眼神交會,每個孩子在出生2~3個月之後應該都辦得到。如果當你觀察孩子的眼神,覺得怪怪的,感覺好像沒有在看你,你覺得他有一眼比較無神,或是兩眼都無神,甚至眼神飄忽不定,這些都是眼神有異,都應該特別留意,不確定的話也可以找第二個人再幫你看一下,如果第二個人也覺得怪怪的,那麼無論孩子年紀多小,都該帶去給眼科醫師檢查一次。眼神有異,可能不是什麼大問題,但也有可能真的有問題,例如:斜弱視,甚至先天性的眼睛構造異常,眼科醫師才能告訴你答案。

  觀察孩子看東西時頭的位置
        第二件事也很簡單,除了眼神之外,孩子大一點會坐會站之後,爸爸媽媽還可以觀察孩子專注看東西(例如看電視卡通)時頭的位置。正常情況下頭應該是正的,雙眼平視前方,若發現孩子頭會側一邊,眼睛斜睨著看,或是眼睛沒有斜著看但頭經常是偏一邊(歪脖子)的,就要留意。常見的原因是孩子的眼睛有比較深的度數,特別是散光,另外也有可能是眼睛運動肌肉協調有問題,導致孩子必須用頭去補償動眼能力的不足,眼科醫師可以幫孩子找出問題所在並給予矯正。

◎  滿三歲後一定要帶孩子去眼科檢查一次
        這第三件事很重要,滿三歲後,四歲前一定要帶孩子去眼科做一次檢查。這件事在每個孩子的健兒手冊上都有寫,小兒科醫師在定期健兒門診及預防接種時也都會提醒家長。三歲是孩子的心智已經成熟到可以理解方向並適當表達的年紀,只要稍微教一下,他可以完成最重要的標準視力檢查,有問題也就可以早點發現,早點治療。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記得,在孩子三歲左右,就可以開始教他方向的概念,用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的C字或E字(用粗麥克筆在白紙上畫)跟他玩,讓他學會正確告訴你缺口的方向,然後再帶他去眼科檢查,看孩子視力有沒有正常發育。

◎  不要忽視學校發的視力檢查異常通知
        如果孩子滿三歲後因為某些因素(例如:外籍配偶的小孩、隔代教養的問題、就醫不便等)都還是沒有接受過眼科檢查,衛生機關還是有替幼兒的眼睛健康把關,在公立的幼兒園都會由保健室定期替孩子們做初步的視力檢查,就算幼兒園沒有檢查,上小學入學時也一定會檢查。這些篩檢的衛生政策能夠有效地找出有問題的孩子,目的就是希望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所以如果爸爸媽媽收到學校視力檢查異常的通知,就算你覺得孩子平常看東西都好好的,也千萬不要忽視,再怎麼忙,也一定要抽空帶孩子去眼科一趟。


◎  教導孩子從小養成視力保健的良好習慣
        如果爸爸媽媽前面四件事都有做到,孩子的眼睛檢查過都沒問題,那麼恭喜你,你的孩子應該沒有斜弱視或其他嚴重的問題,他擁有一雙正常明亮的雙眼。但是很遺憾的,台灣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近視王國,如果你的孩子是個土生土長的台灣囝仔的話,他的眼睛終究還是要面臨近視問題的威脅。視力保健怎麼做,詳細的資訊可以在國民健康局的網站上取得,我就不再贅述。這邊我想強調的第五件事,是從小養成視力保健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學齡前幼童的爸爸媽媽如果有特別培養孩子視力保健的好習慣的話,將來上小學開始念書寫功課後,就比較不用擔心。相反地,若小時候爸媽沒有注意,孩子有可能發展出趴著寫字,躺在床上看書,電視看不停等不良習慣,等到發現已經近視,再來糾正可就麻煩了。除了習慣的養成之外,爸爸媽媽也不要都讓孩子悶在家裡,有空多帶孩子去戶外走走,對良好的眼睛發育也有很大的幫助。

        以上我所提的這五件事,都是從小兒眼科的角度出發,根據幼兒的視覺發育及可能發生的疾病,來給予學齡前幼兒的爸媽實務上照顧孩子眼睛的建議。說真的,這五件事其實做起來一點都不困難,差別只是在於爸媽們有沒有重視,有沒有實際去做而已。為了讓孩子擁有光明的未來,這幾項建議,希望學齡前孩子們的爸爸媽媽都不要忘記。

 

孩子的眼睛健康    『父母應知五件事』(相關圖片)

 

 

筆者也去過幼兒園幫每個小朋友檢查眼睛,若發現有問題,都會請老師通知孩子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