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前總會有許多家長帶著小朋友來看牙,怕過年期間醫院休診牙齒痛沒人醫,已經和我變成好朋友的六歲小妹妹照例蹦蹦跳跳的爬上診療椅,自己按下之前教過她的按鈕,自己把診療椅放倒後嘴巴開大大的檢查,然後一如往常的給她一個九十五分的評價(之前都是一百分,這次有個地方沒刷乾淨),摺了一個氣球送給她,再笑著跟他揮手道別。只過了幾分鐘,門口就傳來呼天喊地的哭鬧,一個不想看牙齒的六歲弟弟拉著入口的門不放,怎樣都不肯放手讓他爸媽帶進來,父母勉為其難的答應待會帶他去遊樂園外加買玩具給他,他還是很不甘願的邊哭邊躺上診療椅......。
  不光逢年過節,這樣的情景其實常常在醫院牙科部和診所內發生,在物質生活逐漸進步的台灣社會,現代人對自身的保健意識也漸漸抬頭,痛起來可以讓人在地上打滾的牙齒問題也逐漸獲得大家的重視,加上如雨後春筍般開滿街頭的牙科診所,就算外觀富麗堂皇,但想到在嘴巴裡吱吱叫的恐怖聲音,從小好好照顧牙齒免除恐怖才是根本之道,結果越怕看牙的家長反而越愛帶小朋友來檢查,畢竟不想讓下一代也得體會牙痛的折磨。文前的可愛妹妹就是家長一路幫刷牙幫檢查到懂事,才能擁有一口漂亮的牙齒,所以從小養成牙齒保健習慣最重要的還是家長的幫助與指導,那又該怎麼做呢,將分幾個階段來介紹:
零歲到兩歲半
         對!您沒看錯,孩子長牙之後就得開始幫他照顧,所以當可愛的小小乳牙從牙肉裡冒出頭來就得開始幫忙清潔了,一般說的七坐八爬九長牙雖然念起來很順口聽起來很合理,但實際上每個孩子長牙的時間點不太一定,但大致上來說從四個月到八個月這段時間下排的乳門牙就會冒出頭來了,不少家長會注意到寶寶有咬東西咬奶嘴咬手手的動作。這個時候寶寶還在餵奶,牛奶這項主食品除了富含蛋白質外,糖分也相當多,若一個不注意小牙齒泡在牛奶糖水裡,那蛀牙大軍是不會輕易放過這頓大餐的,這時很容易發生「奶瓶性齲齒」,也就是奶蛀,牙齒表面初期會有好像怎麼刷怎麼擦都弄不掉的白色斑點或淺黃色汙漬,慢慢的透亮的牙齒變成粉筆白似的顏色,更嚴重的會看到表面砝瑯質(牙釉質)一片片的剝落且底下露出黃褐色。
       「奶瓶性齲齒」最初期還不嚴重時若加強清潔,基本上牙齒的結構還可以保持完整,但因為「奶瓶性齲齒」又有個小名叫「猛爆性蛀牙」,若一個不注意,小小的乳牙就會像被盜砍的樹一樣蛀了一圈,有時是吃東西有時是玩耍跌倒撞到,乳牙就會攔腰斷掉變成黑黑的,本來應該笑得很開懷的小朋友就成了害羞不敢笑的無齒之徒了。
  上面的故事聽起來很可怕,其實不用怕,只要好好的預防與清潔,小朋友像洪水般的口水是最天然的保護層,也可以抑制細菌的孳生,所以奶瓶性齲齒其實沒有那麼容易發生。小寶寶長牙前就可以先用紗布巾或乾淨的紗布沾水幫忙擦拭嘴巴,然後試著幫忙擦臉頰內的黏膜和牙齦,當然這時候會遇到小朋友頑強的抵抗和哭鬧,但是如果每天幫忙擦,讓寶寶慢慢習慣這樣的動作之後,有的寶寶甚至還會很歡迎你這麼做,因為要長牙的時候會比較喜歡咬東西,爸媽的手指伸過來當然他們也不會放過,沒什麼牙齒的寶寶咬起來還是會痛的!此時也可用市面上賣的指套刷套著幫忙刷刷擦擦,這也是培養父母和寶寶親密感的時候。當然最重要的是不能讓孩子含著奶瓶就這麼睡著了,雖然難以入眠的寶寶能夠睡著是一件大事,但養成吃飽刷完牙再睡的習慣,孩子才不會變成在牙醫診療椅上另一個哭喊的可憐蟲。
  等到孩子再大一點牙齒越長越多也能聽懂大人語言,會開始模仿大人刷牙動作的時候,也可以把牙刷刷個幾下之後讓他自己用小手拿著刷,除了增加他的成就感外也可以減少他對潔牙的排斥。牙線或牙線棒雖然只是輔助工具,但對防止牙縫蛀牙來說是最重要的,而大部分的乳牙排列都有縫隙,但隨著齒列擁擠已成趨勢,很多小朋友的乳牙就排得像大人一樣密,幫孩子剔剔牙,不然牙縫的蛀牙不容易發現,常常父母發現時已經來不及得做根管治療了。平常找個時間帶孩子去醫院診所塗個氟膠,增加乳牙和恆牙牙胚的防蛀能力,對未來的牙齒保健也有幫助。
兩歲至六歲
        在兩歲半到六歲的孩子多半都能聽懂人話且有強大的學習能力了,一點一點的教他們如何正確的使用牙刷清潔牙齒的表面,刷得好的時候不要吝嗇您的讚美,把刷牙當作遊戲來玩,變成親子同樂的一部分,有些孩子在學會之後除了刷自己,還會想要幫爸媽刷牙好獲得讚美呢?擁有一口潔白整齊的牙齒在同學間也是一件值得誇耀的事情,不用看牙時哭得淅瀝嘩啦也讓孩子感到自滿,也不會因為牙齒不好看不敢笑或講話影響到人際關係,甚至耽誤語言的發展。健康的牙齒可以輕鬆的吃好吃的東西,營養的攝取均衡,自然發育也良好。
六歲以上
  孩子在上學之後,台灣多數小學都會配合牙醫做檢查,平常也都有留時間讓孩子刷牙,這時家長已可讓孩子自己刷牙,自己充當監督的角色幫忙檢查有沒有刷乾淨即可。擁有健康漂亮的乳牙可以確保齒列的完整性,減少未來恆牙冒出來會擁擠的機會,又能好好發音講話咀嚼,可說是一舉數得,養成習慣之後自然一輩子受用。老話一句「預防勝於治療」,習慣從小養成,家長的幫助和努力是絕對的關鍵,為了孩子的健康,您所費的心力是絕對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