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亞東院訊 第162期
  • 2013年5月

提升醫療照護品質及營造安全就醫環境

品質管理中心 陳韻靜組長  

提升醫療照護品質及營造安全就醫環境(相關圖片)       了「持續提升醫療品質」的使命及邁向「民眾首選的醫學中心」的願景,本院透過辦理各項品質與病人安全教育訓練、培育各類種子人員,並藉由推動品管圈、專案改善、ISO9001品質系統導入及內化等多元活動,積極提升醫療品質及發展核心專長「3C-2T-1M-1N (心臟醫學、重症醫學、癌症醫學、創傷醫學、移植醫學、微創手術、腎臟醫學)」,進而依此擬訂「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年度計劃」,期能樹立品質卓越的典範,以符合民眾對醫療服務的期待,提昇照護品質、病人安全與病人滿意度。
  
持續提升醫療品質
  為能提升與發展核心專長,本院參與醫策會「醫院緊急醫療能力評定及建立醫院特殊照護中心」基準與認證計劃並通過認證,且完成下列各項醫療照護品質成果。

* 急性腦中風照護品質
  建立急診斷層掃描同步簡訊通知神經內科醫師即時到場機制,設計「急診中風病人之急診生化檢驗組套」等,以能有效搶救腦中風病患黃金時間。

* 急性冠心症病人照護品質
       設計「傷心指數HBI」及D2B資訊化系統,當心電圖上心律ST段上升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會執行緊急冠狀動脈介入術(PCI),使病人到院執行D2B小於90 分比率達國際標準(>75%)。

* 重大外傷病人照護品質
       運用團隊資源管理之Leadership模組訓練與制定創傷小組成員任務分配,及與119消防局EMDC協商重度創傷病人到院前通報等作法,整合跨領域團隊力量,並獲得醫策會第11屆醫療品質獎主題改善潛力獎肯定。

* 急診照護品質
        本院為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急診內、外、兒科醫師24小時值班,且提供各次專科會診支援服務,透過E化使急診緊急會診個案能於10分鐘內、一般照會個案能於30分鐘內接受會診,並定期於急診品質審查及改善委員會追蹤及檢討急診會診時效。

* 高危險妊娠孕產婦及新生兒(含早產兒)照護品質
       訂有高危險妊娠孕產婦及新生兒處置相關作業流程,且兒科與婦產部團隊分別透過團隊資源管理手法,推行結構化交班(SBAR)模式,提升溝通照護品質。

* 加護病房照護品質
        設有內、外、心臟及兒科加護病房,由醫師、呼吸治療師、營養師、藥師、社工師組成重症照護團隊,運用業務管理與品質指標予以監測管控照護品質,並組成品管圈或專案團隊進行相關品質改善與檢討。

* 移植醫學照護品質
        設有專職器捐協調師負責器捐臨床流程,辦理器官捐贈民眾勸募宣導簽卡等活動,獲頒優秀勸募團隊獎暨連續四屆優秀勸募人員獎,與遠東集團之遠東精神獎等殊榮,本院可執行心臟、腎臟、肝臟、眼角膜及小腸移植,並為亞太地區第一家可實行小腸移植手術的醫學中心。

* 微創手術照護品質
        本院將微創手術應用於膽囊、盲腸、肝臟切除等多項手術,且為提供更好的醫療品質,於2010年引進達文西機器人手臂,至今完成幾達200例。

* 腎臟透析照護品質
        由腎臟專科醫師帶領資深內科住院醫師與專業透析護理師組成(圖一),並結合心臟血管內外科,一般外科團隊全方位照護透析病人,建置透析品質監測指標予以檢討改善,如腹膜透析率經檢討改善於2012年達22.37%。

* 癌症照護品質
          依據實證醫學精神,制定16項診療指引且監測指引遵循率,並透過設置「整合型門診主動提示資訊系統」建立各科別四癌(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直腸癌、口腔癌)篩檢提示資訊及監測機制,以提高篩檢率。

* 臨床路徑推動
          藉由配合健保局Tw-DRG所推行之143項臨床路徑,除可縮減病人住院時間外,也有助於照護品質提升。

營造安全就醫環境
   為針對病人安全的重點工作進行最有效的改善,本院依據行政院衛生署訂定之病人安全目標,制訂推動計畫,並完成以下成果。

* 提升用藥安全
        藥袋增印藥物用法圖示、藥找查編號(提供民眾依編號自行取閱用藥指導單),及設置專屬藥物諮詢室,各病房有專責臨床藥師提供用藥諮詢,且針對特定藥物的血中濃度監測進行評估,主動提醒醫師調整劑量與追蹤。

* 落實感染管制
        透過各種方式宣導洗手五時機及正確洗手方式,相對地,我們也要求民眾及照護家屬一起遵從,包括:在各病室門口張貼「提醒洗手手印吊牌」(圖二)、重症單位入口處設置「提醒洗手手語音報知器」提醒醫護團隊同仁、民眾與照護家屬。並組成團隊管理抗生素使用,且運用組合式照護(bundle care)的概念降低醫療照護相關感染。

* 提升手術安全
        術前完成麻醉術前訪視與評估,落實辨識流程及安全查核作業,包括:部位標記等,術中依病人特性、術式及手術時間給予適當減壓措施等安全作法。

* 預防病人跌倒及降低傷害程度
         運用STRATIFY跌倒風險評估量表落實評估,提供跌倒預防宣導教育,於病人手圈上黏貼「跌倒高危險群貼紙」做為提醒,降低跌倒傷害程度。

* 落實病人安全異常事件管理
         持續宣導病人安全觀念,鼓勵通報病安事件且進行分析改善,透過參與全國性病人安全文化調查,積極營造正向病安文化。

* 提升醫療照護人員間的有效溝通
         交班前後醫護團隊會檢視病人病情,完成必要的紀錄與簽署,除與病人或家屬做必要的說明外亦進行團隊交班,且依病人病情做分級,並規範運送時應有的陪同人員、儀器設備、電梯控管需求。另外對於重要之檢查、檢驗異常值、病理重要報告即時通知相關醫護人員處理。

* 鼓勵病人及其家屬參與病人安全工作
         藉由多元方式主動提供就醫安全資訊,包含出版達八百多種各式衛教單張/手冊,設立蒐集意見之管道與機制。並自2009年起並於每年10月舉辦「病人安全月」,透過系列活動讓民眾知道如何在就醫過程中留意、維護自己的安全,進而形成綿密的病安保護網(圖三)。

* 提升管路安全
          確實執行管路放置、管路留置照護及移除評估作業,制定各式管路照護的衛教單張、創新衛教輔助工具(圖四)、放大溝通卡圖示等,且加強團隊合作,提供整合性照護,提升管路置放安全及減少相關傷害。

* 強化醫院火災預防與應變
          加強防火設施、易燃物品及可燃物品之管理,且制訂全院及各單位火災緊急應變計畫,各單位均設有種子教官定期巡檢單位滅火器,並定期舉辦防火教育、火警應變訓練及實際演習。

* 加強住院病人自殺防治
       推動所有醫療團隊成員皆為自殺防治守門人之概念,建置住院病人自殺風險評估機制,提供自殺高風險個案之個別化照護、轉介、溝通與支持。

  以上各類安全就醫的措施就是要維護每位病人的安全,提高照護的品質,以期使病人能平安健康的返家。

 提升醫療照護品質及營造安全就醫環境(相關圖片)

 

圖一、腎臟專科醫師與透析護理師共同討論病人處置

 

 

 

提升醫療照護品質及營造安全就醫環境(相關圖片)

 

 

 

圖二、各臨床單位張貼「提醒洗手手印吊牌」

 

 

 

提升醫療照護品質及營造安全就醫環境(相關圖片)

  

圖三、病人安全月舉辦闖關活動,民眾熱情參與

 

 

 

提升醫療照護品質及營造安全就醫環境(相關圖片) 

 

圖四、「大頭娃」創新衛教輔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