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me is brain!』 搶救腦中風病患黃金時機

神經內科柯孋衿醫師  

Time is brain!』   搶救腦中風病患黃金時機(相關圖片)        近一直覺得左手麻麻的,不知道是不是中風了?」,「我的右手突然之間抬不起來了,是血路不通嗎?」,「附近的醫院有在打通血路的針,聽說中風要打這個針才會好…」。

  大多數人聽到中風,往往聞而色變。中風可謂中老年人的健康殺手,往往來得突然,卻又留下明顯的後遺症,如:手腳癱瘓行動不便、口齒不清、吞嚥障礙……等,造成患者,甚至家人生活工作上很多不便。新聞媒體時有報導,政壇名人,企業鉅子,也可能因為罹患中風,不得不褪下光環。鐵娘子柴契爾夫人,叱吒英國政壇多年,晚年亦受中風後遺症所苦。確實中風是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三位,也是導致成年人失能的最主要原因。但中風真的是不治之症嗎?隨著醫療的進步,針對缺血性腦中風早期的治療,包括血栓溶解劑的注射,可有效改善中風後神經學功能的回復。但前提是必須把握中風後的黃金治療時間(目前是3-6小時內),對中風的早期症狀有所警覺,即早送醫,才能使病患接受最有效的治療,以儘量減少中風後遺症的產生。

出現哪些症狀可能是中風了?
  首先,要熟悉腦中風的早期症狀。以一個簡單的口訣幫助記憶「FAST」=微笑、手舉高、說說話、搶時間。

逐一介紹如下:
* F代表Face (臉部特徵):請病患露齒微笑,觀察臉部表情是否有不對稱,或出現嘴角歪斜現象。
* A代表 Arm (手臂力量) :請病患雙手平舉,維持約10秒鐘,觀察手臂是否無力,或出現單側手臂下垂現象。
* S 代表 Speak (說話表達) :請病患說一句簡單的話,或回答你的問題,觀察是否出現口齒不清或無法表達現象。
* T代表Time (搶時間) :在懷疑病患有中風症狀後,要儘快確定發病時間,並迅速將病患送往急診室治療。
  
        也就是說,若出現嘴角歪斜,單側手腳無力,口齒不清,可能是腦中風的症狀,應儘快將病患送往急診室接受診療。除此之外,其他中風常見的症狀還包括:突然出現的視力模糊、看東西出現雙影、步伐不穩、走路偏向一邊……等。有時候發現身體出現異狀,許多人的直覺反應是,可能是太累了,先睡一下,看看症狀會不會自行恢復,等過幾個小時,發現症狀持續才來就醫,卻往往因此錯過中風治療的黃金時機,非常可惜。除了警覺中風早期症狀,儘快就醫之外,也要保持冷靜,明確記下觀察到症狀發生的時間點,這是輔助醫師選擇有效治療方式的重要資訊。

中風了怎麼治療?
   腦中風分兩種:
* 「缺血性中風」是腦部的血管阻塞,佔所有腦中風70%。
* 「出血性中風」則是腦部動脈破裂造成,佔30%。兩者都會引致腦部血液供應不足,造成腦部損傷以及神經功能障礙。

        目前研究結果證實,缺血性腦中風發病三小時內接受由靜脈注射血栓溶解治療為急性期的有效治療,有機會可以將阻塞的腦血管打通。接受治療的病患約三分之一在三個月後可恢復較佳的神經功能。但接受注射的病患有6%的機率會發生腦部出血的可能,故注射前須由有經驗的神經科醫師審慎評估後才決定是否施打血栓溶解治療。並非所有中風病患都適合接受由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治療,需至少符合年齡在18~80歲間,症狀發生明確在3小時內且確定無腦內出血等才能使用此藥物。若是症狀發生三小時以上六小時以內的缺血性中風,在有執行動脈注射血栓溶解治療能力的醫院,亦可建議使用動脈注射血栓溶解治療。

       根據2012年度統計,亞東醫院缺血性腦中風病患接受靜脈血栓劑治療的比例約為百分之五,絕大多數病患仍未能於症狀出現後儘快到達醫院,因此錯過有效治療時機。

減少中風造成的傷害,把握黃金時間最重要
        隨著醫學的進步,中風已經不是不治之症。若能在黃金時間內接受有效的治療,可以儘可能減少中風後對腦部的傷害,減輕功能障礙,病患的神經學功能回復是可以期待的。在住院病患中,仍可以看到起初送來急診處手腳完全無法動彈,到出院時已經可以拄著拐杖行走的病患。當然中風症狀發生的前六個小時,是治療的關鍵,但後續的復健、規則服藥、飲食及生活形態的調整,中風危險因子: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抽菸…的控制,仍是恢復生活功能,預防下次中風不可缺少的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