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份的人聽到心臟手術,腦海中總是浮現「大手術」、「風險高」、「胸前有一大道長長的疤」…,甚至有些人認為,開刀後要休息很久,還能工作嗎?還能上班嗎?能在家中掃地、幫忙做家事嗎?這就是所謂多數人過去對傳統心臟手術的思維,看看之前開刀的病人,胸前的確有將近30公分的傷口。但因為手術切口是在正中胸廓,為了提供外科醫師清晰的手術視野,它必須同時將胸骨切開,而手術後再用鋼絲固定,幫助骨頭癒合,換個方式說就是你的胸骨骨折了,我們利用鋼絲固定,像石膏一樣,等待骨頭的自行癒合,一般需要2~3個月,但在年紀大的病人,因為骨質疏鬆的關係,可能需要更久。雖然傳統的開胸手術,是許多術式的標準方法,但除去疼痛和胸骨癒合不良之外,胸骨骨髓炎和此類的傷口感染才是最恐怖的合併症。
  這幾年在微創開心手術的發展後,的確解決掉傳統手術的一些問題,雖然不用鋸開胸骨,但它可能還是需要切斷肋骨,手術傷口可以縮小到只有5~8公分,足足比傳統的傷口小3分之2以上,也因為沒有鋸開胸骨,所以對手術後的傷口疼痛、呼吸及肺部情況,相對影響較少,間接降低了手術後肺炎和傷口感染的機會。微創開心手術的方式,似乎讓「開心」這件事,變得比較不令人生懼,術後的恢復情形也較佳,這對不得不進行心臟手術的病人來說,微創不外乎是另一個好的選擇方式。手術方式的演化,畢竟是個連續的過程,從正中大傷口到側胸大傷口,再逐漸縮小,大家應該理解的是,側胸大於10公分的傷口,是很難和「微創」這兩個字等同視之的,微創兩個字的定義和認知,也因此產生了很大的差距。
        然而,就像醫美的演進ㄧ樣,開心手術在滿足最基本的手術安全後,甚至期望能符合某些病人對傷口美觀上的要求,因此微創手術進步,乃利用內視鏡輔助的方式協助進行心臟手術,你很難想像,傷口甚至小於等於3~4公分。另一點最令人欣賞之處,它不用切斷任何的肋骨和胸骨,也不用使用機械式的傷口撐開器,暴力地撐開肋骨和傷口,將身體的傷害減到最低。相對的,因為利用內視鏡的方式取代傳統手術,它的進入門檻高,更需要外科醫師具備相當的技巧及經驗。
  本院心臟血管外科從草創至今,沿續朱樹勳院長之精神,不僅要求在傳統開心手術上之技巧純熟,邱冠明副院長更積極到歐美國家學習,發展微創開心手術,自2001年至今已累積近1,000台微創開心手術經驗,也因為病人的期望,希望傷口更小、更美觀、穿衣服不會被發現,邱冠明副院長不斷思索,如何達到病人的要求。因為如此,內視鏡微創開心手術的出現,使得本院的內視鏡微創開心手術技巧更臻熟練,不僅成為亞太區微創開心手術的樞紐,更吸引亞洲各國心臟血管外科醫師,例如:中國、日本、馬來西亞、北韓、蒙古、香港…等前來學習,邱冠明副院長也多次被邀請至國外手術示範。現今科技的快速進步也間接的帶動醫療行為再演化,內視鏡微創開心手術的出現,使得病人不再有大大的傷口,也不用切斷任何的肋骨和胸骨,術後復原快,就像我們常跟病人開玩笑,你的手術傷口連以後穿比基尼都不會被發現!當然,手術安全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我們真的很高興,經由不斷的努力及改進,可以達到病人的建議和期望。        
  
傳統心臟手術、微創開心手術、內視鏡微創開心手術比較表
| 
    | 
 傳統心臟手術  | 
 微創開心手術  | 
 內視鏡微創開心手術  | 
| 
 傷口範圍  | 
 25~30公分  | 
 5~8公分  | 
 小於或等於3~4公分  | 
| 
 胸骨或肋骨鋸開  | 
 需要  | 
 視情形  | 
 不需要  | 
| 
 傷口疼痛度  | 
 高  | 
 中至低  | 
 中至低  | 
 
 
紅圈處是指傳統心臟手術
 
 

 
 
紅圈處是指內視鏡微創開心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