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亞東院訊 第164期
  • 2013年7月

感謝血液腫瘤科鄧仲仁醫師及6D病房護理師們:蔣護理長、靖芸、黃晨、芷萱、思慈、依柔、慧玲以及佳泯等所有護理人員,更是展現南丁格爾視病猶親的精神,也感謝書記惠芬總是在出院時給我們很大的幫助

 
我依著感恩、感謝之心書寫著這封感謝函,家人於去年的11月在診所檢查時發現肝臟似乎有著不太好的東西,因地緣關係且有名醫的迷思,讓我們一直等著林口某醫院的入院通知,眼看一各月過去了!都未接收到任何消息,我們萬分焦急且無助,此時經由友人的建議下,我們選擇先到亞東醫院作一系列檢查,不幸的~檢查出肝癌末期且已多處轉移。非常焦急、非常無助、不願意相信結果的我們在此時更顯得不知所措,家父看起來能走能吃,怎麼可能?!只能不斷的上網搜尋,盲目的聽取各方意見,雖然6D病房護理師及正副護理長有給我們很多資源協助,血液腫瘤科鄧醫生也很親切的在任何時候回答我們任何疑問,但我們當時仍選擇應該盡快到林口某醫院,才能得到所謂最好的照護。於是經急診讓我們如願入住,卻完全不是我們所想的,這兩星期來,被癌細胞迅速侵入的家父,漸漸地下肢無力無法行走,下腹及腰背疼痛讓他捲著身軀,但我完全沒有感到名醫名院的照護,每天只有吃胃藥、止痛藥,甚至醫生ㄧ天只來一次,詢問什麼都只回答:沒有意義,不需要做癌症就是會這樣,而護理師更是冷漠,按鈴只會告訴我們,剛打過針時間沒到,要在等下次,我只能抱著家父望著天花板,祈求時間轉快一點,最後告訴我們因為無效醫療浪費資源故要求我們回家,自己找安寧病房,讓我們真的萬念俱灰,於是我們又回到亞東醫來到的第一天就讓我們非常溫暖跟感謝,不到1小時家父就已經吊上嗎啡點滴跟營養針,緊皺的雙眉就這樣舒展開來,護理師更頻頻進來詢問好點沒?在隔一會甚至可以坐在床旁讓我們為他泡腳,而身為家人的我們更是感到無比安慰,不禁在想,那之前的醫院為何作不到?。之後的每ㄧ次入院:化療、放療都讓我們感到被尊重、被重視,每ㄧ天的噓寒問暖更是少不了,而鄧仲仁醫生總是到病床前耐心傾聽所有的疑問,細細解釋直到我們都了解,從不限制一天查房一次,而護理師們更是把我們當作家人般照護,關心著家父食慾如何?精神如何?床會不會硬?空調會不會太冷,更鼓勵我們到陽光室活動或按摩,經過護理站時總是會得到滿滿的鼓勵跟稱讚,此時家父總是靦腆的偷笑。但敵不過癌症,家父在5月離開我們了,但~是安詳、是無悔、是無痛的,身上無ㄧ處傷口或是破損,總是乾乾淨淨讓我們家人更是欣慰,雖然我們所住的不是安寧病房也不是專屬血液腫瘤科病房,但我們認為非常稱職,非常細膩,更是周到。不會因為家父已經末期,也不會因為我們渺小沒有任何關係,我們所得到的卻是如此大的照護跟尊重,每一次會因著病情所需不同,總是會有不同領域的醫療團隊來協助我們給予我們意見,包含了營養師給予我們癌症飲食、藥師給予我們藥物(化療)指導、家醫科精神科醫生及安寧共照師給予我們精神撫慰、哀傷情緒管道宣洩及輔具協助、宗教師讓家父家母遵著宗教信念、出服護理師更是幫我們準備便盆椅氣墊床讓家父末期可以依著心願回家一趟,而6D病房護理師們:蔣護理長、靖芸、黃晨、芷萱、思慈、依柔、慧玲以及佳泯等所有護理人員,更是展現南丁格爾視病猶親的精神,總是給我們大大的溫暖跟協助,也總是會在我們需要時放下手邊工作,坐在床旁聽著我們的需求,儘可能幫助我們,也感謝書記惠芬總是在出院時給我們很大的幫助,並主動告訴我們很多資訊。我想亞東醫院真是以病人為中心的醫學中心,雖然家住中壢但我想亞東醫院應該都會是我第一選擇的醫院,更是我第一順位推薦給家人朋友的醫學中心,真的很感謝你們,寫這封信只是表達我們身為家人的感受跟感謝,這樣優資的醫學中心真的需要大家的肯定跟鼓勵,於是我們撰寫了這封感謝函,希望院長能夠代替我們轉達感謝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