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與乾眼症是銀髮族常見的兩大眼疾,嚴重時還會影響生活品質,透過最新的眼科治療技術與用藥方式,銀髮族也能告別眼疾困擾,清晰、舒「視」的擁抱銀髮好生活。
        水晶體位於虹膜與玻璃體之間,在正常情況下,水晶體是透明的,可以將光線折射聚焦,將影像清晰地呈現在視網膜上,就好像照相機的鏡頭使光線聚焦到底片一樣。白內障是因為水晶體混濁,導致視力障礙的眼疾,就有如底片沾上一層白霧,無法清楚地呈現影像。
 
『白內障』 銀髮族視茫茫
  白內障初期症狀是眼鏡度數加深、視力模糊、色調改變、畏光、複視等等,晚期症狀則是嚴重視力模糊,甚至嚴重到只剩下光覺,也可能引起青光眼,是全球人口失明的最大殺手。
  白內障病程變化的速度因人而異,有人可能拖十幾二十年才需要手術,但有些人視力在幾年內就快速惡化到需要開刀的程度,甚至有些不到五十五歲就出現所謂的早發性白內障。目前所知道的白內障成因除了老化之外,高度近視、陽光等紫外線過度曝曬,也會造成白內障。因此要預防白內障,除了減少過度曝曬紫外線的時間,出門戴太陽眼鏡外,也要注意用眼習慣,避免成為高度近視。
  治療白內障最有效的方法,是透過手術的方式先把混濁的水晶體打碎、吸出,再植入人工水晶體,隨著手術技術的演變以及水晶體製造技術的進步,一般的白內障手術傷口只有0.2-0.3公分,因為傷口小術後感染的機率低且復原較傳統手術快。
       二十一世紀的人工水晶體像眼鏡的鏡片一樣,可以提供矯正近視、遠視、散光、老花、以及高階像差等多樣選擇。若將人工水晶體依健保是否有給付來區分,可分為健保水晶體與自費水晶體,健保水晶體提供基礎的人工水晶體功能,僅能矯正近視和遠視,屬於單焦點的球面設計,患者可以依據自己對看遠還是看近功能的需求較多,與醫師討論後共同決定手術後最清楚的明視距離,但因為只有單一聚焦功能,手術後通常需要老花眼鏡才能閱讀,有散光的病患也會需要散光眼鏡才能看清楚電視和開車。所謂的「功能性水晶體」,是屬於自費水晶體,根據患者的需求而有不同選擇,例如:眼睛有散光時可以選擇矯正散光的人工水晶體(如:圖一),經常外出與陽光曝曬的農夫和漁夫,則可以選擇黃色可過濾藍光的人工水晶體,如果手術後不希望戴老花眼鏡,則可以選擇多焦點抗老花人工水晶體。
  目前最新的人工水晶體技術,可以同時矯正近視或遠視、散光與老花,這項新突破提供「全方位」的功能,對於同時有近視或遠視、散光、與老花的患者(如:圖二),提供新的選擇,不用在手術後做散光手術或是戴散光鏡片,就能同步告別度數困擾,擁有全方位的視力。
乾眼症人工淚液緩解症狀
  乾眼症則是老化的另一種常見眼疾,由於年齡增加淚腺退化,使得淚水分泌不足而出現包括:眼睛乾澀、刺痛、怕光、流淚等等乾眼症狀,尤其女性停經後荷爾蒙不足,症狀會更明顯。長期戴隱形眼鏡和部分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如紅斑性狼瘡、風濕性關節炎,也是乾眼症的好發族群。
  人工淚液是治療乾眼症的第一選擇,透過人工淚液的補充,緩解乾眼症狀。人工淚液的種類分為藥膏、藥水與凝膠,藥膏的藥效最持久,適合嚴重的乾眼症患者,藥水則是水狀,適用於輕微的患者,凝膠則是介於兩者之間,水漾中帶點黏稠,兼顧治療效果與患者舒適性。目前有一種最新的凝膠型的人工淚液,點的時候是水狀,比較容易點,點了之後呈現膠狀,對緩解乾眼症狀的藥效較藥水持久。
  另外,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也是需要經常外出、頻繁點用的患者另一個治療選擇。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除了攜帶方便,也能避免藥水中的防腐劑長期頻繁點用後所造成眼球表面細胞毒性的副作用。
  除了老化因素外,乾眼症的形成也與日常的用眼習慣有關,如果已知有乾眼症,除了依據醫師指示按時點人工淚液之外,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不要用眼過度,避免長時間看電視、盯電腦。注意用眼習慣,同時保持環境的濕度,不長時間待在空調環境,也能緩解乾眼的不適。

圖一、散光矯正型人工水晶體,在正常人中散光的族群比例約佔六成。早期有散光的白內障患者術後必須要額外配戴散光眼鏡,方可矯正其遠距離視力。目前最新的散光矯正型人工水晶體,除了可以使白內障患者術後視力恢復,更因為散光的矯正,使得患者視力更加清晰
 
 

 
 
圖二、多焦點散光人工水晶體 ,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因其繞射加折射的設計,在術後可以將光線做最佳的分配,提供患者良好的遠中近視力表現,另加上散光設計,降低手術後對老花眼鏡及散光眼鏡的倚賴,提升生活上的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