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視是國人盛行率相當高的疾病,依衛生署2006年的資料顯示,高三(約18歲)以上學生約有85.1%為近視,因此將近視當作是我國成年人近乎常態的眼睛疾病,應該是一點也不為過。但是配戴眼鏡常給生活帶來不方便,例如:新科爸爸媽媽半夜起床泡牛奶還要先找到眼鏡,運動健身、打球流汗或游泳時還要戴眼鏡或調整一直下滑的眼鏡,除了讓人困擾之外還真的很掃興。因此,近幾年有越來愈多人選擇配戴隱形眼鏡;也因此伴隨而來的問題有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引起的乾眼症、過敏性結膜炎,還有因為隱形眼鏡清潔不當所引起的角膜潰瘍問題。
        所以近視一族及眼科的醫師都希望能夠有一個一勞永逸的治療方式。目前近視雷射手術一途可說是最佳解決近視問題的方法,而且也是目前最為流行矯正近視的方式。但是民眾對近視雷射手術的安全性卻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近視雷射手術到底安不安全?國外醫學研究報告(註)更指出,連續30年每天都戴隱形眼鏡的人,發生嚴重的眼睛感染機率為1%,因戴隱形眼鏡感染而導致嚴重視力喪失的機率更高達1/2,000;而雷射手術引發的嚴重視力喪失機率只有1/10,000,遠低於隱形眼鏡的風險。
        雷射用在近視手術已經超過25年,全世界接受雷射屈光手術已超過3,000萬案例。台灣的雷射近視手術在行政院衛生署於1996年核准後,至今己有17年的歷史,經過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每年屈光手術研習會所訓練核可的眼科醫師已有500名,可施行雷射近視手術的醫院診所也超過100間,所施行的案例更超過20萬人,目前已經是成熟穩定的手術。
        根據台灣眼科醫師的臨床觀察及澳洲墨爾本大學眼科發表於眼科權威雜誌(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10 Oct;36(10):1709-17)的報告,在長達13年的術後長期追蹤,顯示接受雷射屈光手術的病人,其度數在術後1年已達穩定,並且不論術前近視度數高低,都有相同的結果。這些長時間臨床觀察的研究報告,證實了雷射屈光手術術後的穩定性。
       台灣眼科醫師專業的度已經很高,手術也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加上目前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近視手術已經進入「全雷射」的時代,也就是一般俗稱的「無刀雷射手術」。所謂的「全雷射近視手術」是由深層削切角膜的飛秒雷射搭配虹膜定位前導波雷射所組成,先利用雷射在眼睛角膜內層打出數以萬計之氣泡形成光滑角膜瓣,內崁式的角膜瓣邊緣更大幅提升了角膜瓣復位後的穩定度,再利用精準的前導波儀器獲取最佳的治療參數,並配合虹膜精準的定位,最後以準分子雷射進行屈光度數的矯正後,角膜瓣隨即完整復位。
        本院所採用的最新型IntraLase iFS飛秒雷射,角膜瓣復位的穩定角度可以做到150度的切削角度,讓角膜瓣復位像被蓋一樣嵌入固定不易滑動,也讓角膜神經叢的重建恢復更為快速,減少術後產生的乾眼症狀,橢圓形的光學區可以增加醫師手術的治療區,術後效果更精準。
       「全雷射近視手術」的精確度與安全性提高、手術時間與術後眼睛敏感度降低、視力調整品質與夜視效能穩定度提高。這樣的技術已經獲得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通過,更被美國太空總署NASA及美國軍方認可使用在太空人和軍人的近視矯正上。美國將軍人的視力視為武器的一部分,因此對於手術安全性及實用性的要求非常高,而全雷射近視手術擁有高達9成5以上的成功率。所以「全雷射近視手術」是一種安全性及成功率都很高的手術方式。
         但是既然雷射手術穩定又成熟,為什麼這麼多眼科醫師戴眼鏡?是不是有大家不知道的隱情?這一個似是而非的問題,答案其實很簡單,台灣的大專學生近視的人超過90%,眼科醫師當然不例外,因為眼科醫師有近視的人實在是太多了,而台灣的人確實比國外的民眾願意戴眼鏡,眼科醫師更是不例外,也因此大家看到真的有不少戴眼鏡的眼科醫師,但是根據同儕了解,眼科醫師和他們的家屬接受過近視手術的比率超過一般民眾的比率。
        既然近視手術是一個矯正視力的選項,但是怎樣才安全呢?在目前資訊爆炸的年代,民眾除了於術前多方蒐集相關資訊,更重要的是過濾掉錯誤、混淆的資訊,尋求可靠的醫療機構以及專業的醫師諮詢,這樣才能夠充分了解手術的正確資訊,並和醫護人員充分溝通討論,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手術方式,才可以獲得最佳的雷射近視手術品質及保障。
如需諮詢歡迎致電至本院眼科:(02) 7728-4271。

 
圖一、本院所採用的最新型IntraLase iFS飛秒雷射
  

 
 
 
圖二、飛秒雷射精準的打在角膜的內層,每一發雷射在組織分子鍵之間形成一個微小的氣泡,將這些氣泡從點連成線,再變成一個以數以萬計的微小氣泡所構成的一個平面,光滑的角膜瓣就此形成
 

 
 
 
圖三、第五代IntraLase無刀雷射:可高達150度,形成內嵌式
 
註:Mathers W, Fraunfelder FW, Rich LF. Risk of LASIK surgery vs contact lenses. Arch Ophthalmol. 2006; 124:1510-1511